书城历史环球东宋帝国
5672000000050

第50章 疑案

50疑案

皮肤黝黑的汉子,满脸横肉,仗着酒性打的赵二公子险些丧命,那汉子纵目睽睽之下,如何逃得掉,被巡街的衙役捉到了大堂,赵知府怜惜儿子,对那汉子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千刀万剐。

如今府衙外证人多如猴毛,一个个翘首顿足想巴结赵知府,伸头缩脑等着出堂作证。

若是换了其他府官,见有如此多证人在堂外见证打人过程,只需一句话便能给囚犯定罪,流放远疆,进一步说,虽然打人者罪不至死,来个莫须有之罪将其杀了又有何难?但是赵知府却没有,他先下令打三十大板,之后喝问道:“大胆刁民,你可知罪?”

汉子酒劲散去,知道已经铸成大错,也就心里一横,死就死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于是也不蒙人,反而是豪言壮语道:“事已如此,无需多言,杀了俺便是。”

赵知府一拍桌子,府衙里顿时寂静无声。“我问你,你同党现在何处?”赵知府听说此人还有同伙。

这汉子本是个性情中人,以至于酒后误事,但是此时,背上火辣辣的疼,清醒无比,他怒目瞪着赵知府,一言不发。

一旁的师爷见状,建议继续用刑,严加拷打,待他皮开肉裂之时,就不信他不交代。

赵知府不这么认为,此等汉子必是将生死置之度外,若是拷打也未必能拷打出有用的线索,于是下令:“把囚犯带至府衙门外示众,张贴告示,凡能提供重要线索之人,赏银五十两。”

之后又令衙役骑两轱辘车满绍兴城里转,大声宣扬造势:“快快去府衙大门外指认歹徒,知府大人悬赏五十两银子,搜集线索。”

此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绍兴府,府衙外聚集起大量人群围观,其中不乏有心图这银子想要矫揉造作者,但是看到这告示上写的清楚,若是举报之人涉及造假,非但不会赏钱,还会罚钱,于是再三权衡只好做罢。

一个时辰过后,赵知府再次升堂,此时大堂里除了一帮衙役和囚犯之外,又多了四名提供线索之人。

“你四人可是来指认此人?”赵知府慢语道来。

其中身穿提花衫的小厮率先说道:“草民回禀大人,小的在万里车行见过此人。与他同道之人还有两名。其中一人身高八九尺,皮肤白净,脸上带疤,另一人长眉细眼,矮小瘦弱。”

跪在地上的黑皮肤汉子嘴里被塞了布,手被捆着,一看这提花小厮,便记了起来,又见此人将矮秀才供了出来,便恨得要命,想起身去揍此人,奈何双手已经被绳子束缚,憋屈的慌,气的眼眶含泪。

“你所说可是属实?若是作假,必当重罚也。”赵知府说。

那提花小厮不再像今早在万里车行那会儿,被这汉子瞪得不敢吱声,如今则是有些嘲讽的盯着汉子,也不害怕:“小人所述句句实言,还请大人派人去万里车行查证。”那小厮又看了一眼汉子,心里说道,我与你无冤无仇,你若是要恨便去恨那银子,若非那五十两银子,我也不来这害你。

赵知府与师爷商议一番,派了衙役,去万里车行查证。

这时身穿紫袍头戴纶巾的青年公子走向前:“回大人话,此人曾去过倾国倾城。”

“你如何得知?”赵知府问道。

“小人不敢欺瞒大人,小人在倾国倾城阁亲眼所见。”

于是赵知府又派人去倾国倾城阁了解情况。

排在第三的是一位店铺伙计模样之人,“小人是天阁酒楼伙计,知道他有同伙三人,住在天阁酒楼。”

赵知府一听心里顿喜,此言若为真,当是最重要线索,于是连忙差遣六人,带了刀,去天阁酒楼拿人。

最后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儒生,他并未见过囚犯,然而仍敢来此,滥竽充数作证,便是为了那五十两银子,见了银子谁人不心欢?固有风险,仍或可赌?如今见前三家谈起歹徒,心里坦荡荡,自己心里难免频生寒颤,又想到此处乃府衙威严之地,哪里是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之地,既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构思了一个自以为妙的招数,于是竟以为自己聪明绝顶,颇有些瞧不起前面三位,笑道:“小的在万里车行见过此歹徒,也在倾国倾城阁见过此歹徒,又在天阁酒楼见过此歹徒。”

堂上衙役憋不住笑脸,忽的笑了出来,一看便知这位儒生是个充数之辈。

不久,去万里车行的衙役回来了,还带来了万里车行伙计陈小虎,陈小虎一到大堂之上,便看到那位嘴里塞着布的汉子,虽然此人已被捆住,陈小虎心里仍是怕的要命,待会儿大老爷若是问起,自己是承认还不是不承认?若是承认,一旦这贼人被无罪放,自己岂不是要跟着遭殃?

“堂下何人?”赵知府问。

“草民陈小虎,乃万里车行领头伙计。”陈小虎着重强调了“领头”二字。

“你可识得此人?”

说与不说?陈小虎心底一番争斗,豁了出去,“草民识得,今日一早,我家正举行买轱辘车送大米活动之时,此人与另外两人来我家找李管事,自称是东洋之人。”

赵知府一听东洋之人,心里一惊,若是当初自己为儿子之灾报仇心急,草草了解了案件,便错过了这线索。想到如今东洋倭人见我朝海贸发达,于是生了歹心,接二连三以海盗之名打劫我朝商船,更有传言称,连倭人王都暗里扶持海盗对我朝商船劫掠。

赵知府心里又权衡,如今堂下跪地之人究竟是不是倭人?观其言语,行为举止,不像倭人,那为何自称东洋人?又想到,我朝与倭人通商亦是频繁,即使是倭人,若是正经倭国商人,只要不是那尽干些打劫勾当的海盗,定也无罪。

“此人可是去你万里车行买轱辘车?”

“小人不知,这都是李管事负责。”

“李管事何在?”

衙役回道:“回禀老爷,万里车行李不讳去临安了。”

“哦”

陈小虎用手偷碰了碰自己口袋,里面是一锭十两银子,这银子便是李不讳许他的,陈小虎心里明白,李管事根本没有去临安。

李不讳得知矮秀才手下被抓,若是那人将万里车行供出,朝廷得知自己假以朝廷旨意,私造机关弩卖与海盗,海盗再藉此武力打劫大宋商贾,自己便是死罪,于是权衡之后,走为上策。为避免外人生疑,给了陈小虎十两银子,要其对外一口咬定自己是去临安总号了。

赵知府派往天阁酒楼的衙役听伙计说矮秀才出去了,便留下两人在此蹲点,其他人回来禀报知府老爷。

陈小虎的银锭子装在口袋里,摸在手里,美在心底,忽又想到了什么,这李不讳走的如此之急,莫不是因李不讳与东洋人之间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若是将此事大胆坦诚的一五一十道来,那五十两赏银也许可以进自己腰囊,于是财迷心窍也不念及李管事常日里的恩情,更不把这银锭子放在眼里,一咬牙贪念生,二咬牙黑心起,三咬牙嘴巴一动,便将李不讳之事供了出来。

赵知府得知此情,连忙便差遣人手去万里车行彻底搜查,这一查就查到了城南郊区一户偏僻人家,进了院子,便发现此院到处都堆放着机关弩、连发弩、弩支,甚至有投石器,细细一搜索,茶水仍有余温,方知人才离去不久。私自生产攻城武器,实乃图谋不轨之用,于是赵知府欲将此事上奏给朝廷。

如今,赵知府已经初步得知万里车行涉嫌私造武器,但还不清楚这些武器都流向何处,便再次将这目光转到堂下这位打了自己儿子的莽汉身上,想要揭开此人身份,还得看看天阁酒楼那边的进展。

矮秀才听了说报会,打兴隆说报馆出来,已经是日落之后,便和李三一道回天阁酒楼。矮秀才是贼出身,那双眼睛可是了得,一踏进天阁酒楼门,便察觉大堂里有几个眼神怪异的人盯着自己,再一看,其间竟有一熟人,心里惊愕顿起,只自言自语了一句:来者不善。那些人便扑了上来,手里竟拿着明晃晃的刀,对着矮秀才就劈来,矮秀才一声惨叫,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