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商为什么优秀
562800000012

第12章 温州女人也可怕 (1)

温州男人总在为做生意、赚大钱而整日奔忙,而温州的女人们也绝非等闲之辈,她们总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扛起半边天。难怪一位温州的女副市长,曾颂扬温州女人说,没有温州女人的参与、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新温州。

月子里也能挣大钱

人们称会做生意的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其实一般来说,在内心深处认可的是温州的男人们能吃苦、有头脑、会经商、能赚钱;其实温州的女人也是经商的高手,而且温州女人的精明有时更会让人大吃一惊。没有几个女人会想到在月子里还能做生意、挣大钱,但是有一个温州女人就做到了。她就是温州美思春制衣有限公司的女老板唐思思。

她就是在月子里开始经商的:1988年,初为人母的唐思思在温州府前街上买下一个价值200元的“宝宝袋”。这种“宝宝袋”既美观又实用,唐思思越用越喜欢,居然在月子里做起了“宝宝袋”生意,一年下来净赚了38万元。如今唐思思旗下的美思春制衣公司生产的“风物”品牌女式休闲内衣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来老外一片“OK”声。月子里靠“宝宝袋”起家的唐思思如今大把大把地从洋人口袋里掏钞票,掏得理直气又壮。

这就是温州女人,她们也是会做生意的“中国犹太人”。

一把剪刀只身闯西藏

和温州的男人一样,温州女人也会为做生意离开家乡,四海为家。一个只有21岁的温州姑娘,只带着一把破旧的剪刀只身一人来到了遥远的西藏,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怕艰苦、百折不挠的精神,那种不畏艰险的胆识,也是温州人独有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创业精神。

1984年,一位年仅21岁的温州姑娘,不顾家人的反对,固执地带着一把破旧的剪刀和200元钱,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万里遥远的西藏的旅途。但是,当她终于来到西藏山南泽当镇的时候,西藏生活的那种艰苦使她大吃一惊,现在该怎么办?回去吗?她想到了自己临行前的决绝,于是下定决心,既然出来了,就该做出点成绩,否则没脸回去见爹娘。她从小就学会了缝纫技术,就想到了可以在泽当做个裁缝,但200元钱怎么也不够买一台缝纫机,后来她千方百计地从一个老乡那里借到一台,开始了自己工作。

那时,为了省钱,她住在阴冷潮湿的澡堂,每天省吃俭用,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为了赶活,经常通宵达旦不睡觉。有一次,因连续三天三夜没睡好觉,疲劳过度,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将腿摔成骨折。

远在家乡的父母听说她病在他乡,急忙把自己的大女儿派来了。病好后她和姐姐一起从泽当来到了江孜,在此地干了两年,挣了两万多元,这在当时已是一笔巨款了。她用一部分钱帮家里盖起了楼房,用剩下的钱去福建学习时装剪裁培训。

1987年,她带着一身技术与丈夫又一次来到了西藏,在拉萨开起了夫妻服装店。经过10多年的艰辛努力,凭着良好的手艺和聪明的经营头脑,这个温州姑娘已经将一个小裁缝店发展成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时装店。

立志在黄土高原开油井

一个一心想做大事的温州女子,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竟全然放弃了原先的服装生意,和丈夫一起来到了黄土高原开采油田,谁知,油还没开采出来,丈夫却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去。但她并没有因为悲伤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黄土高原上开出油井、见到石油……她就是以其坚强的品格,演绎着温州人品格致富的当代奇女子王月香。

出身农家的文成县女子王月香天生就有一种想做大事的冲动。最初的她曾在文成县的机关里干了十几年,但觉得山区太闭塞,机关太清贫,于是决意冲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她先停薪留职,回家收拾了一番,就来到温州市做起了经销皮鞋的生意。

后来,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她又和丈夫来到了西安,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

至于为何后来到黄土高原开采石油,这也是一次人生的偶然。一天,在回家途中她掏钱帮助陕西地质学院一位丢了钱包的老教授买了票,老人觉得无以回报,就告诉她一个信息:陕北地下有石油,国家鼓励到此投资,谁抢先一步,谁就能赚上一笔。于是,在这位地质教授的鼓励下,一向想做大事的王月香和丈夫做出了投资开采石油的决定。

大的生意会赚大钱,也会有大风险,当然更需要大的付出,这一付出不仅是经济的而且是精神上的,甚至还有生命的代价,这是王月香所始料未及的。

创业早期,王月香变卖了所有的财产,和她的丈夫来到延安地区油田,日夜守在钻塔前,和钻井工人一起工作,整天泥一身,水一身,白天风沙扑面,晚上衾不遮寒。担任总指挥的王月香同时还负责材料供应和后勤工作,整日穿行在黄土高原上。由于疲劳过度加上中暑,她的丈夫丢下了正钻着的三口井和妻儿,在创业途中先行病逝。人们创业致富,首先是为了家庭亲人的幸福,哪知最亲近的丈夫却一天福未享,在艰难日子中去世了,这对王月香的打击太大,她当天就哭得昏厥过去了。

之后,她改名为丈夫的名字王荣森,这意味着为了不辜负死去的丈夫,她要拼上全力,一定要打出油井、开出石油。

尽管有丧夫的悲痛和百万投资的巨大压力,这位温州女性并没有被压倒,而是坚强如初。接下来厄难还没结束,就在她丈夫周年祭日时,钻井的钢管突然被井壁卡住,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转动不了,480万元投资眼看付诸东流。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都是做惯了服装生意的王月香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钢管被卡住时,王月香两眼发黑,脑中一片空白,但她还是暗暗叮嘱自己一定要挺住。经过奔波和努力,问题最终被解决,钻井也终于出油了——正所谓“天道酬勤”,这正是上苍对一个勤勉奋斗的温州女性的回报,她终于没有辜负自己和逝去的爱人。

成功后的王月香并没有停止自己创业的冲动,先后又筹资3 600万元,一口气在黄土高原上开发了30口油井。这时,她年仅34岁。

在危难之秋执掌大权

在温州商界,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经营奇才:在她10岁的时候,就开始边读书边跟着父母办企业;在她16岁的时候,她曾经只身一人远到上海讨回了30万的巨款;在她18岁的时候,她在父母远到国外、企业危难之际勇敢地担当起重任……她就是现任温州挺宇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潘佩聪。

说起来,温州挺宇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是一家年产值达几亿元的企业,也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经营的典范。一家之主潘挺宇是董事长,母亲徐文清为办公室主任,姨妈徐小清为办公室总务,身为大女儿的潘佩聪为总经理,弟弟潘叶雷为副总经理,妹妹潘佩芳为财务经理,妹夫林肖为销售经理,就连表兄邵靖海都担任着采购主管。到目前为止,除了家族成员,没有任何家族之外的人员加入公司的管理层。

现在它的第二代负责人之一就是有着商业奇才之称的长女潘佩聪。当年父亲潘挺宇创办挺宇集团时,潘佩聪年仅10岁。但是现在有不少人说,挺宇集团起家靠潘挺宇,创业成功则在很大程度上靠刚过而立之年的潘佩聪。

其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世人的眼中,潘佩聪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经营奇才,她从小就边读书边跟着父母办企业。当父母亲不在国内且企业面临着危机的时候,她坐上了总经理位子,毅然挑起了管理整个企业的担子。那时的潘佩聪只有18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次声讨私有制经济的风波之中,从70年代末靠2 000元起家的“挺宇”已经颇具规模,曾经经受过类似磨难的潘挺宇夫妇,对政治的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害怕私营企业再遭打击,于是为了避开这次风波,他们丢下子女和公司,出国考察去了。

这时的挺宇正处于效益滑坡之际,加之父母在外,身为家中长女的潘佩聪开始主动接管了公司,充当“老总”,独自将企业和家族支撑了一年多。当从国外归来的潘挺宇夫妇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大吃一惊:他们想不到年仅18岁的潘佩聪充当了准领导的角色,而且还将企业和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不由得让他们想起了潘佩聪16岁时只身一人前往上海讨回30万巨款的事情,其实那时她的能力已经显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