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浪漫-赛鹰传
5433000000004

第4章 委奴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二十三

今天我用三匹上等好马从一个塞外刀客那里换得一把好刀。

我第一眼就爱上了她,后来我知道,她叫委奴。

委奴就是那把三匹好马换来的宝刀。

委奴的样子很是奇怪,时下流行的刀都是单刃直背、长三尺许、阔一指左右的环首铁刀,刀的好坏差别主要在铁质和锻造的手艺,样式却是大同小异。而委奴却是一柄单刃弯刀,刃宽仅一寸,刀长三尺五寸,刀身清亮隐显鱼麟纹,圆形铁护手,靠近护手的刀背边有“委奴”二字铭文,委奴的刀柄比寻常环首刀的尺寸长出一倍有余,刀柄没有圆环。

得到委奴的心情难以形容,一切都被我抛至脑后,我在后院潜心委奴沟通感情。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二十六

傍晚

几天过去,委奴的好处我已渐渐熟悉:

委奴很窄但却很重,虽然只有一寸宽,入手却相当沉重,份量之重尤胜比之更宽一倍的普通环首刀,即使洛阳宗大师亲手锻造的宝刀风云,也没有她重。

刀越窄,劈砍的时候空气阻力就越小,挥动的时候就更灵便,更快捷,更悄无声息,委奴挥动的时候几乎不带起风声,那种挥起来呼呼有声的普通环首刀,是给无用的人壮胆的。

刀越重,劈出去的时候就威力就越大。当然,你得有足够的膂力,说到膂力,从我十四岁那年单手举起司隶校尉府门前的那个铜狮子的那刻开始,对赛家赛少爷京城第一神力的说法,再没有人怀疑。

委奴的刀尖就象一个略弯一点的剑尖,所以,委奴除了劈砍,还能直刺,委奴是刀,也是剑。委奴身兼刀、剑两种兵器的效用,只是威力更大,更诡异。

委奴是一把弯刀,经过无数次的拔刀,劈刺,我终于明白了刀,为什么弯的比直的更好,为了速度,为了瞬间拔刀和首次攻击的速度。当我偶然把未出鞘的委奴刀刃面向上反过来插在左臂下的腰带上时候,我发现了弯刀的这个秘密:

普通环首刀都是刀刃面向下的悬挂在腰间,刀未出鞘而要使用时的动作为:左手握住刀鞘,右手握住刀柄,从左后向右前拔出,举刀,向前劈砍共五个动作。

而委奴在未出鞘插腰带上要使用的动作,却能简化为:左臂夹紧(这样即空出左手又非常隐蔽),右手反向握住刀柄直接向前劈刺,拔刀和挥刀根本就是一个动作,这样委奴弯刀出击时一共就两个动作,反应速度远胜于直刀。

委奴刀锋非常锋利,刀背又非常坚韧,仔细研究我发现委奴的刀背比普通环首刀厚出一倍,刀背坚实厚重,从刀背向刀刃慢慢变薄,刀锋轻薄锋利异常,用普通环首刀试“委奴”都是一击而断。

我更渐渐发现原来“委奴”的长刀柄是为了便于持刀者双手握持,双手握刀劈砍能调动全身的力量,份量又重,威力自然远大于普通的单手握持挥刀砍杀。

委奴的刀柄末端没有圆环,开头一直不明所以,当某天我悟出原来委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飞刀脱手飞出攻击目标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没有环首,是为了脱手飞出的时候更流畅而没有阻碍。

真是鬼斧神工的设计,委奴简直就是为我而存在,这个世上,也只有我能读懂她,真正的用好她。

我开始琢磨着能不能请京城最有名气的铸剑大师宗大师照着“委奴”的样子打造一把新的宝刀,宗家世代打铁为生,宗家打的宝剑不少都成为宫里的贡品。我叫赛二重金去请。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二十七

宗大师来后我表明意图,并拿出“委奴”给他看,“委奴”一出鞘,大师就两眼直放光,拿过去仔细端详了半天,捧着委奴的手居然有一丝颤抖,一会摇头,一会点头,用鼻子闻了半天,居然还用舌头舔了舔,最后很不舍得的双手奉还给我,道:“恭喜赛少爷,此刀稀世奇珍啊,乃是世祖光武帝中元元年西域贡品,距今已历百二十七年,当年东海倭国向我大汉朝贺,世祖赐“汉委奴国王”金印给倭国国王,这把刀就是当时和金印一起赐予倭国国王的宝物。”

原来是西域流传过来的贡品宝刀,怪不得中土前所未见,我期待的对大师道:“即如此,烦请大师仿此刀样式再打造一把姊妹刀?”

“敢请赛少爷收回成命,”宗大师躬身恭敬道:“神兵利器,可遇不可求,我中土铁质不纯,炼不出这样样既弯且窄并沉的好刀,勉强打造,画虎不成反类犬,届时比普通的环首直刀都不如。”

听他这么一说我大失所望,望着宗大师无奈又惋惜的神色,我不死心的道:“能不能打打看?不成不要紧,好歹试试看?打不成工钱也照三倍给!”

“赛少爷既如此说,那我就试试看,”宗大师犹豫再三终于答应下来。

于是我足不出后院半步,陪着宗大师架起铁匠棚子炼刀,吃喝都叫丫鬟送来,并叫赛二严令家人炼刀期间不得骚扰。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二十九

宗大师不愧洛阳首席铸剑大师,用一天一夜功夫就打成了一把外形酷似“委奴”的弯刀,但正如大师所说的,画虎不成反类犬,刀身变窄变弯后强度硬度大为下降,样子是好看了,可是连普通环首铁刀都不如,一击就断。

看着我一脸沮丧的样子,双眼布满血丝的宗大师嘶声道:“赛少爷莫灰心,我这里还剩有祖传的上好镔铁十斤,多少年我都没舍得用,这次就拿来试试看,说什么也要打成这把弯刀。”

我不由大喜,放下看了半天的断刀道:“多谢大师成全,不过在下看了大师一天一夜炼刀的过程,刚才又细看了断掉的新刀,有些想法请大师看看是否使得。”“赛少爷请讲。”宗大师疑惑看着我道。

我指着委奴刀身上的密密麻麻若隐若现的鱼鳞纹,道:“委奴刀身布满鱼鳞纹,而断掉的新刀刀身没有这样密集的鱼鳞纹,只有在刀身靠近护手的地方有一条,敢问大师是何缘故?”

宗大师听了我的话,拿起半截新刀和委奴反复比较,苦思冥想了半天,期间看看委奴,看看新刀,又看看打铁的炉子、铁坫和其他工具,突然宗大师跳起来大叫一声抓住我的肩膀道:“我悟到了,我悟到了,赛少爷您真是天人,您不提醒我可能一辈子都悟不到。哈哈哈哈哈哈!”

宗大师高兴的几乎要痴狂了,我却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宗大师飞快的用钳子从炉子里夹出一块通红的铁片,在铁坫上随便敲打了几下,接着“滋”的一声插入淬火的水桶中,一股白色蒸汽升起,和往常不同只“滋”一声不同的是,这次“滋滋”声连响了十几下,后院临时架起的打铁屋整个都被水汽笼罩了。

最后一声“滋”响过后,宗大师夹着铁片举到眼前一看,喜形于色道:“天可怜见,果然如此,赛少爷快请看,”我赶忙凑过去一看,果然,小铁片上面出现了十多道鱼鳞纹,用手掰了掰,铁片的强度和柔韧度都比平日里大大增强,“赛少爷,原来西域弯刀之所以坚硬异常,锋利无比,除了铁质极为纯净以外,秘密全在刀身上的鱼鳞纹上,”宗大师喜道。

我略一思索,恍然大悟,道:“大师的意思,西域弯刀上的鱼鳞纹是淬火时候产生的,刀身这么密集的鱼鳞纹其实是很多次淬火的结果?”“赛少爷真乃高人,一说明白了”,宗大师不住点头道:“淬火是为了加强硬度,我们中土淬火只讲究水质清纯,动作迅速,一次成功,没想到分段多次淬火反而更能成倍的加强刀剑的硬度和柔韧性”

原来刚才“滋滋”响了十多声是大师在一段段分段淬火所至。

我大喜过望,道:“既如此,请大师好好休息两天,两天后我们继续炼刀。”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初五

三天前继续开炉炼刀,这一次整整炼了三天三夜,用分段淬火的方式,加上宗大师的绝世无双的手艺和那仅存的十斤宗家祖传上好镔铁,终于打成一把和“委奴”形质非常接近,但是短了足足一半的迷你弯刀,这是因为宗大师为了使铁质更纯,把十斤镔铁千锤百炼打成五斤的缘故,用环首刀试新宝刀也是轻击而断。

我给短弯刀起名明月,明月和委奴一短一长,用的时候左手明月,右手委奴,使起来得心应手,相得益彰。从此成为我的心爱的随身兵器。

为了炼刀我三天三夜没睡,送走宗大师后顿觉精神不济,我怀里搂着明月和委奴倒头就睡,这一睡,就是三天三夜。

而从那时起,中华大地也多了一种全新的铸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