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画符
5423700000063

第63章 木佤人仓巴

欣赏归欣赏,友情归友情,但国家大义不能忘。李朝阳虽然与金基善等人相谈甚欢,却始终没忘首长交给他的任务。无奈任他怎样套话,北朝鲜人就是守口如瓶。

穆老爷子暗中捅了捅李朝阳,用手在桌底下坐了一个圆圈的形状,又指了指房内的灯光,随后将目光钉在桌上的牛角弓。李朝阳心中暗笑,老爷子手语表达能力也不错呀!把牛角弓给他们,再用圆光术追踪,的确是个好办法。

李朝阳做出一副很仗义的样子,将牛角弓送给了他们。金基善等人见牛角弓得来全不费工夫,对李朝阳是感激涕零,一个劲儿地邀请李朝阳去北朝鲜做客,拍着胸脯保证让他吃好喝好,临走还一阵九十度的鞠躬:安宁奥嘿概塞哟(再见)!

第二天秦勇果然恢复正常,众人放下心来。秦老板亲自将贾老板请回来并好言安慰,贾老板见所有收藏都完好无损,也就没再计较区区一张牛角弓。于是众人分工:秦勇向王秘书处报告情况,穆老爷子与周若男打点行装,李朝阳则作法圆光术,追查天道教三人的行踪。

话分两头。

却说天道教使者终于得到牛角弓,三个人立即南下,纵向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处的木瓦山。但金基善等人却不能就此停步,因为他们要去的是一个叫做木佤寨的地方。

仁义王金基善操着生硬的汉语,向街边一个卖茶水的老汉打听起来。老汉倒是很热情,可是听说金基善要去木佤寨,立即吓得脸色苍白,反复只说着:“不能去,不能去!”,再就怎样都不搭理金基善了。金基善莫名其妙,又向边上一个卖布的女人打听。卖布女连声说道:“不晓得,不晓得”,就把金基善等三个人推出了店铺。

这下三个人察觉出了异样,看来这个山寨是有些名堂的。金基善道:“别着急,咱们用那个方法试试。”说着金基善掏出了几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重新回到卖布女的面前。原来在出发之前,曾有号称“中国通”的教众给金基善支招,中国人不像咱们这里,一直都坚持着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中国人这几年经济是涨上去了,但思想文化却被西方资产阶级腐蚀得很严重,遇事是只认钱不认人,只要你肯掏钱,没有办不成的事。

卖布女见金基善去而复返,气急道:“都说了不晓得,你们干嘛还……”话音未落,一双眼睛就被金基善手中的几百块钱吸引住,再也舍不得离开了。金基善见状道:“告诉我,这个,你的。”

卖布女的眼睛都快被晃晕了,得卖出多少米布才能换来这好些钱哪!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禁忌,赶忙把自己知道的全说了:木佤寨是在木瓦山群山之中,距离县城有好几天的路程,很是难走。那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原始山寨,寨子里的人剽悍勇猛,据说只要有陌生人接近山寨,就会受到族人的攻击。最可怕的是,山寨脚下的林子里时常闹鬼,方圆几十里都能听见鬼哭的声音,以至于当地居民私下里都把木佤寨叫做“鬼寨”。

卖布女说话本来就带着方言,金基善的中文又是半吊子,两个人连说带比划的,好半天金基善才听了七八分的明白,又问道:“怎么去?”卖布女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败给了金基善手里的钞票:山里的路很不好走,即使是本地人也往往迷路,更别说是外人了。不过在每个月下旬开始的头两三天,木佤寨总会派人来到县城,用山里的野味和一些自制的药物,比如虎骨、麝香、穿山甲等,换取必须的生活用品。只要他们再等个两三天,一定能等到山寨的人。

金基善等人按照卖布女的指示,每天都守在县城唯一一条市场模样的巷子里。果然,在第三天的上午,他们终于见到了那个被卖布女称为“仓巴”男子。仓巴是木佤人的语言,意思是“神灵的使者”,木佤人深藏深山之中,极少与外界联系,整个山寨里也只有仓巴等几个人会说汉语,也就担负起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任。

仓巴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头缠黑色包头,穿着一件黑色的无袖上衣,下面则是刚刚过膝的宽脚裤。只见仓巴将背上的竹筐放在地上,慢条斯理地从里面拿出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毛皮——你不用质疑它们的真实性,好多皮上还有着鲜血淋过的痕迹。除了这些,还有用牛皮纸包裹的一个个药包。

卖布女说,虽然当地人都害怕木佤人,但木佤人是天生的猎手,他们自制的山药也颇为神奇,因此每次仓巴背来的山货都有很好的销路。但金基善却等不及仓巴将东西换完,第一个挤了上去,拉着仓巴到街角偏僻的地方。仓巴警惕道:“你要做什么?”

金基善开门见山:“你们的族长,想见一见。”

仓巴冷冷摇头:“抱歉,族长是不见外人的。”

金基善早就料到仓巴如此回答,示意守心王李承秉从背上解下了皮囊,取出其中的牛角弓递到仓巴眼前。这可不得了,仓巴的眼睛在瞬间亮了起来,双手不停挥舞,语无伦次地惊叫道:“这个弓,牛角弓,这是!”

金基善笑着点点头:“牛角弓,见族长,换木鼓眼。”

他们肯拿牛角弓交换!仓巴的心理一阵激动,要知道,牛角弓在木佤族人心目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在木佤人的传世史诗里,木佤人最初的祖先就是手持一张牛角弓,带领族人击败了周围的部族,从而在木瓦山定居下来,并成为附近十几个部族的领袖。牛角弓由此成为勇气、智慧和权力的象征,是每一代族长必备的神器。但牛角弓受制于材料等限制,很难像其他种类的弓那样长久保存,最好的牛角弓也撑不过一百年。因此每一代木佤族长的都要为自己找一张趁手的牛角弓,否则很难在族人面前抬起头,更别说去领导那些附属的部落了。可是木佤人自己却不会制作弓箭,只能通过“仓巴们”与外界进行交换得来。

族长手里的那张牛角弓已经用了几十年,早就不能用来弯弓射猎,基本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仓巴受族长之托寻找新的牛角弓,这在附近的部落和县城里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可木瓦山这个地方偏远得很,仓巴找了好几年,别说牛角弓了,连一个手艺出色的弓匠都没见过。如今对方主动拿出牛角弓,仓巴当然不能放过,高兴得合不上嘴:“太好了!太好了!跟我见族长。”说着就握住金基善的手,蹦蹦跳跳地离开,连那一竹筐的山货都不顾了。

金基善等三人眉开眼笑,没想到这一趟如此顺利,金将军见了木鼓眼,一定会大大嘉奖天道教,教主在将军面前也会大有面子。

可仁义王金基善毕竟乐观得过头了,在滇南这个多民族聚集的山区里,各个部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里的危险程度要远远超出北朝鲜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