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老爷子从“平则门,拉大弓”的歌谣一直讲到了与弓箭相关的朋友,李朝阳忍不住问道:“老爷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原来,穆老爷子的这个朋友,名叫杨保华。杨保华祖上曾是著名的弓匠,尤其善于制作牛角弓,杨家所制弓箭备受王公贵族青睐,在那个冷兵器横行的年代,杨家也曾显赫一时。后来战场逐渐被来自西方的枪炮主宰,靠制弓手艺为生的杨家没了市场,家境日渐衰败。到了杨保华这一代,基本只能靠着收集和变卖精弓良箭度日了,唯一庆幸的是,家传的手艺还没扔掉。
一个月前有人找到杨保华,求他给自己做一张顶级的牛角弓。牛角弓是我国古代弓箭中的上品,传统的牛角弓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单是这基本的材料水牛角,至少就不能短于六十公分,此外所需的牛筋、鱼胶、蛇皮等材料也都各有各的讲究。找齐材料之后还要经过近百道加工程序,还得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节,总之要制成一张精致的牛角弓至少要花费半年的时间。
尽管那个人许以丰厚的报酬,杨保华还是不愿意耗费这么多精力制弓,就给婉言谢绝了。谁知没过几天,那个人再次来到杨家,并且拿出一件东西作为交换。杨保华一见这件宝贝,二话没说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可正是这件东西,让杨保华这一个月来都寝食难安。
李朝阳道:“老爷子,您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那个人到底带了什么东西过来?”
穆老爷子道:“所谓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杨保华是弓匠世家,最喜欢的东西当然是弓!那个人送给杨保华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张宋代的黑漆弓。要知道唐宋元是我国弓箭发展的巅峰时期,宋朝又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时期,所以宋代的弓品质是相当出色的,当然,宋朝军纪不整,也出产了很多劣质的弓箭,这些咱们就不提了。这张黑漆弓制作精良,弓体轻韧性好,开弓时弓体端正,不知道是如何保存,经历了一千年居然还是完好如初,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李朝阳咂舌道:“宋代的弓?那人出手够大方的,可是用这么个宝贝只换一张牛角弓——不是我看不起那个杨保华,只怕他做出几百张牛角弓也抵不上一张黑漆弓值钱吧?”
穆老爷子点头道:“就是说啊,可是你知道酷爱收藏之人见到了心仪宝贝时的那种兴奋,只怕别人将宝贝从眼前拿走,哪里还能顾得上去怀疑什么?杨保华对这张弓爱不释手,把它挂在了房里最显眼的地方。可是接下来的事儿就比较邪性了,每天夜里,杨保华总能听到一种清脆的声音,他对那声音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有人拉弓射箭发出的声响。起初杨保华还以为是有人恶作剧,但是每到夜里凌晨左右,他总是能听到那种弓弦被拉紧后又弹出去,以及射出的箭滑过空气时的气流声。杨保华不堪其扰,干脆瞪着眼睛守在屋里,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在捣鬼,可是守了几天却发现,根本没人出现,但那声音却一直在响。”
“是那张黑漆弓在作怪吧?”李朝阳问道。
穆老爷子狠狠一拍李朝阳左肩:“没错!我就说李兄弟你能解决这事儿!你看你人还没到,就知道是黑漆弓在作怪!后来杨保华终于发现,声音来自那张宝贝黑漆弓。只要时间一到夜里十二点左右,黑漆弓就会发出拉弓射箭的响声,期间还夹杂着呜呜的声音——尽管它仍然只是完好地挂在墙上,从没有人去碰它一碰。对了,李兄弟你是怎么知道就是这张黑漆弓有问题?”
李朝阳想了想,说:“从理论上看,这种事儿的发生时有可能的。比如在一些古代曾经发生过战斗的地方,可能由于地形特殊等原因,一到特定的时候就会发出纷乱的马蹄声和两军对垒的厮杀声什么的,那是因为死去的冤魂不散,始终徘徊在那里造成的。”
穆老爷子道:“你是说这张弓上面附有冤魂?”
李朝阳道:“我只是说出一种可能,按理说刀剑什么的伤人无数,上面附有死者魂魄还挺常见,可是这是张弓,它是用来射箭的,又不是直接砍人的兵器,出现这种情况就有点儿反常了。”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东弓匠胡同,杨保华早就在胡同口翘首企盼。李朝阳打过招呼,只见杨保华年纪约在四十岁上下,一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颇为凶悍。一握手才感觉到一个弓匠的特征,那张手上布满了手艺人特有的那股子粗糙劲儿。
杨保华高高兴兴地把两人领进家门。家里名不算大,家具摆设什么的也挺俭朴,但四壁的墙上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弓箭,一眼看去还以为来到了储藏兵器的仓库。只有正中间那面墙相对简单,一张看似破旧普通的弓被小心地挂在上面。李朝阳知道,在收藏界,越是看起来寒碜、普通的东西,往往越有着不菲的价值;而那些光鲜夺目的东西,往往却不值一文。
李朝阳指了指这张弓:“这就是黑漆弓吗?”
杨保华点点头,并从墙上摘下黑漆弓递给李朝阳:“就是它,每天晚上准时准点儿地闹腾,找了几个先生来看过,都说这上面有冤鬼,让我趁早扔了算了。可这宝贝多稀罕呐,我就是自己没命了也舍不得它呀。再说了,它也不过就是每天晚上响它个把小时,也就没事儿了。”
李朝阳奇怪:“真的就只有发出声音这一点,没其他情况了么?”
杨保华很确定:“没错!这点我敢保证,就只有拉弓射箭的声音,其它再没了!”
李朝阳双手接过黑漆弓,仔细瞧了半天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捉鬼辟邪什么的他是行家,鉴定古物他却是一窍不通。可是就算有鬼怪作怪,那也都是到了晚上才会发生的事,在这熙熙攘攘人群拥挤的城市里,白天见鬼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朝阳又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杨保华的房子算不上是上等的风水宝地,但这构造布局也算不错了,没发现什么不利于居住的煞局。又回到屋里,却不小心被门口的一堆箭杆绊到,险些栽了个跟头。
杨保华连忙致歉:“抱歉抱歉,我这屋里头太乱了,什么东西都乱堆。”走过去将这一堆箭杆收拾起来。
李朝阳心道,怎么刚才进屋的时候就没被绊到呢,奇了怪了,可能是最近疏于修行,反应也变慢了:“没事儿,是我自己没注意。怎么这些箭杆儿,有的有箭头,有的又没有呢?”
杨保华指着这些箭杆解释道:“这是我在京西古道那边的一个村子里收的,据说他们在挖地建房的时候发现的这些。我看这箭杆和箭簇的形制和材料,判断它们是清朝时期的东西,而且是同一批生产使用的。本来应该都是有箭簇【也就是箭头】的,估计是时间长了脱落了一部分吧。”
李朝阳又问:“可是这些箭头有的是青色的,有的又是黑色的,难道同一批制作的材料还不一样吗?”
杨保华拿起一支带有黑色箭簇的箭杆:“这应该是当年沾上了血迹,血液风干之后在箭簇上留下颜色,时间一长,加上它们又被埋在地下,久而久之就成了黑色吧。”
李朝阳只是随口一问,并未对这些箭杆产生兴趣,沉吟了一会儿,道“我现在也没能发现什么东西。这样吧,今晚我和老爷子再过来,亲耳听听那拉弓射箭的声音,看能不能有些新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