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钱的态度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钱。一个人怎样使用钱——包括赚钱、存钱和花钱——或许是检测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方法之一。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但是,它也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不能从观念上加以蔑视。在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金钱是获得感官快乐和社会地位的手段。事实上,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例如,慷慨、诚实、公平和自我牺牲精神,更不用说经济节俭的美德。另一方面,是它们的对立面,正如亨利·泰勒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生活备忘录》一书中所指出的:“因为,正确的行为原则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作出了论证。”你可以把钱比喻为菜刀。一流的厨师可利用这把菜刀做出最好的料理,同样一把菜刀在三流厨师手上,恐怕变不出什么美味佳肴。金钱的作用恐怕也在于此吧。
很多成名成家的人物,他们对钱的使用就非常注意,有的近乎故意不与之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据他身边的侍卫长说,他从来就没有见到过毛泽东用手摸过钱,凡是毛泽东所给予人们钱物上的帮助,从来都由他的秘书或警卫队员亲手办理。同时,他还老是提醒自己的侍卫长李银桥,千万别爱钱以防止钱对人的腐蚀。毛泽东从来不用手接触钱,这正反应出他对钱的看法和态度,这种近似故意躲避钱的行为,他是以防因之而沾染上爱财如命的不良习气。因此可见,他是没有将钱当作生命里的追求,更不要说他去做金钱的奴隶了。钱在毛泽东的身上,意义也很透彻。毛泽东一生得到了那么多稿费,其意义在于体现了毛泽东的价值;但是他所反映另一层相反意义,在于毛泽东根本没有把钱作为毕生的追求,因为他就没怎么摸过钱。
在世俗的环境里,我们往往要遇到各种各样的要正确处理金钱的事情。比如说,人有小人与君子之分,区分和衡量的标准之一就在于金钱,小人的眼里只认识钱,而没有道义,而君子的眼里却是金钱与道义并存,道义甚至超过金钱;还比如说人有高尚与卑鄙的人品之分,高尚的人品不唯利是图,而卑鄙的人格就可能视金钱如生命。当人一旦屈从于金钱,拜倒在金钱之下,成为金钱的奴隶时,他就可能为金钱生,为金钱死,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信条走完自己的一生。因此,有人认为钱财是评定一个人价值的筹码。牺牲自己来换取大量金钱根本无济于事,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不是牺牲幸福所达到的“目的”。若没有这种体会,就一定会陷入不幸。
工作狂、不照顾家庭的人,其选择的顺序多半第一“财富”,第二、第三才是“地位”“名誉”。这种人在工作上升迁快速,但家庭不会幸福。虽然可能升到很高的职位,但家庭却成牺牲品。如果过分热衷于工作,最后,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那就一辈子将不知道拼命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一个庸俗、低级趣味的人,可能因一时的冲动,为金钱而做出伤天害理之事;而一个伟大、讲道义的人,是绝对不会因为钱而毁坏自己的名誉的,是绝对拒绝金钱至上的谬论的。
13.有的钱可以不挣
假使一个人不在金钱里埋葬自己,而能用理性支配金钱,这对于他是荣耀,对于别人也有益处!
人生在世,没钱是一件不幸的事,因为生活里没钱就意味着不能消费,甚至得不到自己起码的生活必需品。但是人有钱就快乐吗?那些回答完全不可能的人也许是不太有钱,或者就根本没钱。因为有钱确实要比没钱快乐的多,富裕就是比贫穷滋味要好。所以成为富有者,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金钱并不是人的所有。钱财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并不是盲目追求的目标,因此所有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的人,都是可耻的,也是不可取的。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偏偏就有的人因为一时的痛快,而选择不正当的手段去捞取钱财,结果还不如自己当初贫困没钱的日子。当我们不能够正确地去对待金钱的价值时,我们挣钱的手段就可能走上歪门邪道。因此布尔沃·利顿说: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金钱能反映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而实际上也是这样,有的人在因为收入一些不正当的金钱时,他也在出卖着自己的灵魂。所以千万不要轻率地对待钱,尤其是自己的金钱收入;而且人的挣钱,不仅意味着他金钱收入的多寡,而且也反映出他的品行端正与否。
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那么生意就不会做的长久。据柳宗元的《鞭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出售马鞭的商贾,他所出售的马鞭质量并不好,但装饰得极为华丽。鞭子值四五千钱,他却要价四五万。有个买主看见马鞭非常华丽,于是就花四五万买了一把,然后到处炫耀。结果等有一天,他的马因受惊吓而飞奔,马鞭派上用场,他用力一磕鞭就断了。于是他返回去找卖马鞭的人,卖鞭人因不愿承担责任而与买鞭人发生口角,最后全城的人都知道马鞭的质量没有过关,再无人问津。
还有就是不择手段的交易,也可能起初红火一时,后来就会萧条冷落。清朝乾隆年间,南昌城外有人叫李河赓的,开了一个点心店,一开张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没过多久,由于他对顾客服务不周,生意慢慢地就开始冷落下来。一天他看见郑板桥从他门前路过,他便急于邀请郑板桥为他的店铺题字。郑板桥是同意了,可是当他写“点心店”三个字的时候,结果把“心”字少写了一点。店主发现后,问郑板桥为什么“心”字缺了一点,郑板桥解释道,以前你的生意红火是因为点心店的心有心,而今天你的点心店没有心了,所以生意自然就萧条了。店主一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由于不择手段而冷落了顾客。经济的运作就是这么无情,它要求供给者必须根据消费群的需要来服务,所以一切不择手段的交易都会行之不远。
时下也有这样的教训,在周围生活中比比皆是,被评为二零零二年发生在中国的十大要案,哪一个不是因为金钱而伤天害理。河北省的药品批号翻新案、浙江省白糖搀和硫酸案、四川省伪造瘦肉精、山西省煤矿瓦丝爆炸案、刘晓庆偷税案等等。
成功的人接受金钱,但从不接受非法的收入;失败的人贪婪金钱,以至不择手段。
14.不做感情俘虏
能征服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被情感所征服的人,终将被视为可靠人。
不因自己的私人感情,包括: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而去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与处事观点,是一种理智的做法,同时也是一种伟人的举动,更是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良好心态。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儿女私情、手足之情、伦理深情渗透到处世原则当中,那么事情的处理会有失偏颇,远离公正的砝码;而将这些感情屈驾于处事原则之下,那么他就可能公正地处理问题。所有成就事业,做出惊天动地之大事的人,一定是一个不为感情所左右自己行为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感情俘虏,就是被感情所左右的人,他凭着感情办事,细究起来有点感情用事的意味。不做感情的俘虏,就是要不以自己的感情为先,也不因感情为处理事情的准则,不感情用事。堪称东方巨人的孙中山先生,就是这样从不感情用事的圣人。
不徇私情量才录用,是一英明领导的明智之举。孙中山就是从不因私下的情谊而乱用官员的民国大总统,他对他大哥申请做总督的拒绝就是其中一例。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早年侨居美国,通过努力创建了丰厚的家业,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大多经费,就出自于他的家产。为了资助其革命事业,他耗尽全部家产,并加入了兴中会,直接参加了组织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按道理讲,孙中山的哥哥,在资格和功劳上都可以成为革命党的要员,可是当武昌起义胜利后,广东光复,有人拥护孙眉为广东都督。孙中山对孙眉婉言劝说:“政治非大哥所长,大哥勿涉足政坛。”
当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时,他陆续收到广东各方人士推举孙眉任广东都督的电文一百多封,当时九部部长之一的蔡元培也是热心支持之一。孙中山在就任总统的第十天,复蔡元培一信说,任人“唯才能是称”,同时电复广东各界,解释不能委任大哥的理由,说:“爱之适足以害之。”甚至等到他大哥亲自出马要官时,他却说他也要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务了,这使得孙眉一气之下拂袖而去。此后还有好多举荐孙眉之事,但孙中山始终没有念及在手足之情上录用孙眉。
孙中山不仅拒绝过他的兄长进职一事,还在三大政策一事拒绝过岳父的要求。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八年后的一天,孙中山在上海的住所第一次接待了他的岳父宋耀如。宋庆龄无比激动地迎接了父亲,父女两人高兴极了。在孙中山的礼让下,宋耀如落座沙发,可他开口却说他是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国民党元老的身份来向总理进谏的,使得孙中山莫名其妙。
原来宋耀如确是受国民党一些元老之托,前来询问孙中山是否真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并对此事进行劝阻的。孙中山立即给了他肯定的回答。孙中山并对此解释说,这是从过去拜欧美为师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民族主义就是不受异族统治,苏俄革命后,列宁立刻废除了沙皇强加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待我平等。实际上列宁主张共产主义的初期目标社会主义,和我的三民主义天下为公极为相似。
之后,他们又经过三番五次的辩论,孙中山在观点和辩论上都是寸土不让,他完全将他们之间的感情和伦理关系拒绝在外。宋耀如见孙中山坚持三大政策那样坚决,知道劝说无望,只得带着对孙中山的不满悻悻而去。
感情用事是一种非理智的表现,是一种有悖于办事原则的处事态度。是一个要正确办事者必须拒绝的处事态度。现实生活中,是自己的子女就不管才能如何而委以重任,是自己的情人就金屋藏娇而捣乱朝纲……凡此种种,都是情感俘虏的杰作,它不但有悖于实事求是的办事原则,而且容易引起义愤填膺的公愤。倘若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就千万不要步感情俘虏的后尘。
15.不做替罪羊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社会道德要求人类各负其责,凡是逃避责任的行为,都是道德所不允许的。而社会风气又不可避免地滋生着不道德行为,让人做替罪羊就是其中之一。要人做替罪之羊,就意味着当事人洗脱罪名,无事者蒙上不白之冤;该负责任者逃之夭夭,无责任者却无辜受害。很明显,当一个替罪羊进入角色时,该负责任者已经隐匿了真身,在外界人的眼里替罪羊是毫无疑问的罪魁祸首。正因为替罪羊的无辜与可怜,我们就必须加以警惕,防止成为替罪羊的角色。
在替罪者与被替罪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点,替罪者是纯粹地被害,他是被替罪者的傀儡。在纳粹的反犹浪潮中,爱因斯坦从德国逃到了美国。他有一个老朋友叫魏兹曼,当时是日内瓦的化学教授。他们两人都对自己同胞的悲剧处境表示关切。
魏兹曼后来成了一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一九四八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成立时,他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第二天就向阿拉伯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使上百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
后来到一九五二年,魏兹曼去世时,推荐了爱因斯坦为他的继承人。可是爱因斯坦拒绝了,因为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不能做过去纳粹曾经做过的事情。两天后,他在报上庄严声明:爱因斯坦拒绝担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如果爱因斯坦不加拒绝,他就成为一个不热爱世界和平,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一般人,可是令人敬佩的是他做的与之相反。
爱因斯坦拒绝一切不和平的行为,在他与爱人、朋友之间划开了一段情感距离。他拒绝了祖国的邀约,也拒绝了亲人的接近,拒绝为世俗所珍视的、日常的爱抚与温情。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觉正与日俱增。
由于某种原因,替罪羊在进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时,就他本心而讲,他不一定是情愿地去接受,而是替罪者在开初是浑然不觉的。尽管后来有所发现,他已经身陷囹圄,追悔莫及了。可是应该肯定的是,一个替罪羊进入角色时,他是可以做出自由选择的,也就是说他可以成为,也可以不成为。国民党的主席李登辉,就是不做替罪羊的一个典范。
由于“双十二事变”的羞辱,蒋介石一气之下把张学良将军扣押,直到他死时也没有让张学良再见天日。一直到李登辉继任国民党主席,张学良才得以自由。张学良的扣押,意味着当时一盘散沙的中国,少了一股抗日力量,泯杀了一颗伟大而可以凝聚民族力量的民族心。从历史进步的角度看,这毫无疑义是一种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人人都为张学良将军鸣不平。因此这一罪责直到张学良出狱而没法推卸。
当蒋介石走下国民党的第一把交椅后,张学良“兵柬”已经不再为谁憎恨,没有人将它当作寄有个人恩怨的事情来看待。“西安事变”是历史中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是抗日联共的转折点,是抗日洪流前进的一个动因,因此继续扣押张学良就成为历史的替罪羊。仔细想想,不但是李登辉,就是换了别的接班人,他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去追随蒋介石的个人恩怨,充当蒋介石的替罪羊,剥夺张学良将军的自由。
本着自己的一点良知在社会上生活、学习、工作,做一个好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果在自己的努力之余还加上别人的陷害,我们就再冤枉不过了。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品质高尚,在与他人的合作共事时,多转几个弯,别让别人将自己涮进去,别去当别人的替罪羊,那样算是对得起自己苦心经营的人生。
16.让三分心平气和
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的忍让不等于没有出息,而是争取事业有成的一种好心静。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与别人联络感情,就要处处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则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从而成全对方的好胜心。抑制自己的好胜心,实际上就是拒绝自己显名在外的心切,拒绝自己不给别人留下坡路的要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