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09

第9章 芙蓉锦鸡图

北宋皇帝、书画家赵佶作。

我国花鸟画的发展,到五代时以“黄徐异体”为标志而趋于成熟。“黄”指西蜀的画家黄筌,他的花鸟画多写奇花珍禽,工笔重彩,有“富贵”的气象;“徐”指南唐的画家徐熙,他的花鸟画多写野草水凫,水墨清淡,有“野逸”的韵致。进入北宋以后,黄筌的画体受到统治者的青睐,被作为翰林图画院的标准,而徐熙的画法却遭到摒斥,仅流布于在野的士大夫中间。到了宋徽宗赵佶时,画院的规模空前拓展,富丽堂皇的院体花鸟画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足以代表当时院体花鸟画水平的,便是这件传为赵佶所作的《芙蓉锦鸡图》轴。

此图绢本,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幅上有赵佶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鹭。”画面的主要部分是两枝斜偃摇曳的芙蓉花,一只五彩斑斓的锦鸡伫立在芙蓉枝头,花枝微微弯垂;左下角,斜插出一丛萧疏的秀菊,与此相对应的是右上角一对翩飞的蝴蝶。这些生物在画面上安排得十分均衡,宾主分明,疏密有致,把秋光装点得热烈而多彩。锦鸡丰润美丽的羽毛,芙蓉色泽鲜妍的花朵,无不细勾精染,惟妙惟肖。

赵佶(1082—1135年)

宋徽宗,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哲宗赵熙之弟,初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对绘画有精湛的研究,其山、水、花、鸟、人物均重复前人之作,有其自身的风韵,擅长花鸟。传说他画鸟用生漆点睛,成豆型突出于画幅之上,黝黑发亮,神采如生。且能诗善书,书体号“瘦金”,笔势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