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05

第5章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顾闳中,他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此画绢本设色。

画中主人公韩熙载,年轻时在京洛一带享有盛名,战乱年代逃到江南,在那里做官。开始时他并没有被南唐朝廷重用,随着后主李煜即位,想授他为相,他又感到政局日下,大事已去,因而以声色自娱,终不肯出。李煜为了对他进行规劝,派遣顾闳中到韩家窥探,用“心识默记”的方法画下了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据说李煜曾把这幅画拿给韩熙载观看,希望他能节制放荡的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结果他视之漠然,依旧我行我素。不久之后,南唐果然被北宋消灭了。

全图分成听琴、观舞、休憩、清吹、散宴五段,以屏等相间隔,各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关联,具有“云断山连”的意趣。

顾闳中在画面结构中,采用屏风和床榻作为人物活动的道具。

它们的使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独立成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各段相互连贯,使得全卷统一。具有一种特殊的微妙的意义。这种处理手法,比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长卷画,显然前进了一大步。

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来看,更显出画家的卓绝的功底。特别是韩熙载,在画卷中的五个不同段落的出现中,他的形貌和性格前后一致,但服饰、姿态都不相同,他身躯高大,长脸美髯,尽管是在夜宴歌舞中,却并不纵情声色,反而流露出郁郁寡欢的表情,真实再现主人公处在当时社会中,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苦闷。这幅作品不是当场的写生画,而是用“心识默记”的方法所画成,顾闽中这种写实、传神的精湛技能,不能不引起我们由衷的钦叹。由于描写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客观上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腐朽的享乐生活,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真实地描绘了政治上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他的长髯高帽的形象,与文献记载相符,具有肖像画性质,人们的身份表情相互关系处理得妥帖自然,衣着服饰、樽俎灯烛、帐幔乐器与床椅桌屏也描绘得细致逼真。此图在用笔赋色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表现出与唐人不同的风格技法。用笔柔劲,出入笔轻重分明,设色绚丽而清雅,鲜丽的淡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比衬穿插。

人物面部双手与衣褶,钩染结合,与交待结构同时显现结构凹凸,已被颜色敷盖的墨线上,复以色笔勾勒,增加了鲜明感与统一感。从此图的氛围看,作者的宗旨在于表现他新的美学观点,对画中内容并无贬义。

顾闳中(约公元910—980年)

南唐画家,是后主南唐画院翰林待诏。善于画人物,是“目识心记”的高手。他的画风沿承唐代仕女传统,又创立五代清秀娟美形象的造型特征。他的作品传世只有《韩熙载夜宴图》,但却以“孤幅压五代”的气派存留于世,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