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03

第3章 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品,这幅画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在这幅画中,他巧妙地把中国儒家思想君王形象融于佛典故事之中,进一步使佛教绘画中国化。

《送子天王图》卷,纸本,墨笔画,尺寸失记。此卷早在解放前便流传到日本,现藏大阪市立美术馆。画面分段描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降生,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母亲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结果诸神反而向他礼拜的故事。这件作品,相传是吴道子的真迹,有“天下名画第一”之称。但据近代人考订,实际上是宋人的摹本,但较好地保存了吴道子的画风特点,不失为探讨吴道子绘画技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参考。

在《送子天王图》这幅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而富于感染力。

其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馀。天衣飞扬,满壁飞动”,设色亦服从于形象的塑造,“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陷起处”,还创造了一种淡着色法,“其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被称为“吴装”。吴道子早年的画“行笔差细”,比较工细,中年“行笔如莼菜条”。出现了兰叶般的变化,他把张僧繇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加以发展。

用线时“离披其点画”,设色“敷粉简淡,浅深晕成”,不再追求绚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毫放之外”,落笔雄劲,气势博大。他还有着极为熟练的技巧,不需粉工,并记在心,画人物“如灯下取影,逆来顺往,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他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把灵感带进了绘画,劲风似的飘带正是他情感冲激的结果。

在此画中,除了线的运动外,人物眼神也透视出内在心理的虔诚与中国传统理想君王形象的端庄。他善于使形象达到“守其神,专其一”,以致“窃眸欲语”,显示了高度技巧与功力。

吴道子曾从

张旭、贺知章学书法,后改学画,画史记载他“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青年时任小吏,后为唐玄宗李隆基所赏识,召入宫中,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官职。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最为人们称道的还在于其超脱酣放的气势。苏轼曾满怀激情地歌唱道:“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吴道子不但人物画十分擅长,山水画也造诣极高。相传他受命和李思训各画一壁嘉陵江山水。李思训精雕细刻画了一个月。他只一天就画完了。众人的评论是“同臻其妙”。由此可见,他使用的方法应很近于后世的水墨大写意,否则是不可能“一夕而就”的。

吴道子(公元680—759年)

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最擅长画佛道、神鬼、山水、人物、鸟兽、草木、楼阁等,尤其精于佛道、人物,他曾经在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形怪状,人物绝无雷同,其中的《地狱变相》在当时非常有名。

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