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01

第1章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我国东晋著名的大画家顾恺之的作品,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汉魏文学家曹植的名篇《洛神赋》。

传说汉魏时曹操的儿子曹植爱慕甄逸的女儿,后来甄氏被他的哥哥丕夺去,不久甄氏去世,曹植感到极度的痛苦。有一次,曹植经过洛水,夜里住宿在旅馆,追想宋玉所说高唐神女的故事,渐渐入梦,梦见甄氏前来与他相会,并已被封为洛神。醒来以后,便写下叙事赋一篇,名为《感甄赋》,借以抒发自己心中辗转思慕的情绪。晋明帝司马绍读到这篇赋,更名为《洛神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同时也成了历代画家所喜爱的一个绘画题材。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便是这卷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运用奇巧的构思,加上秀劲的笔法,使之生动感人。画中描绘曹植望见洛神眉目间流露出惊讶、喜悦的神色,表现他的贵族诗人的气质。而洛神飘浮于洛水之上,回首顾盼,脉脉含情,欲行还止,欲语还言,表达出女神多情的意态。曹植在洛神赋中运用鸿雁、明月朝霞、荷花等来表达洛神出尘脱俗的容貌,文中还有一系列的神话人物,如屏翳、川后、冯夷、女娲等,这些人物、事物都被顾恺之加浓了浪漫气氛和梦幻意境,在画卷中形象化。

背景有山水树石,画法古朴典雅,表现了人物活动和环境关系。

《洛神赋图》达到了诗画结合的意境,它代表了当时绘画发展所达到的杰出成就。

顾恺之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建设也有杰出贡献,他在著作《论画》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绘画美学命题,为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公元34—407年)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多才多艺,书法诗词都有所学,尤精于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绘画作品喜作人物肖像及神仙、山水、佛像、禽兽等。画人注重点睛。曾经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人就精神百倍。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人物光彩耀目,在当时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