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5394700000047

第47章 仓储设备管理(5)

磁盘、录像带、晶片的储存系统:此类物品重量更轻,其存取系统会搭配特殊的夹具或机械手臂,直接作拣取作业,其目的在于达到自动化,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往往会对其物品的形状特性进行专门设计。

重型物品的自动仓储系统。重型仓储系统一般指单位重量超过2吨的仓储系统,常见有钢板、圆棒、钢卷、电缆、滚轮等储存系统,重型自动仓储系统不太可能运用于流通产业,所以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航空货柜自动仓储系统。航空货运中常见的装载方式为货柜及盘柜二种,虽然在国际间流通,但盘柜仍存在数种不同规模尺寸的问题。由于盘柜单位尺寸大且重量大,所以自动仓储系统的高架吊车无法以换牙方式将盘柜储存于料架内,而是在货架上以动力的滚轮输送机,将动力传递到库位内无动力的滚轮,再将盘柜由高架吊车上移转到库位内,取出时反向进行,这类传统称为E.T.V系统。

三、自动仓库的系统规划

自动仓库的系统规划比较具有专业性,除了对各项知识、设备需有基本了解外,良好的管理理念、细密的思维能力及相当程度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使用者配合的详细检查等,亦是必备的条件。因为自动仓库以其电脑软件运转肩负着与其相关的生产管制,因而,不同公司有其不同的管理理念与其作业方式,故必须彼此充分地沟通了解,才能规划出最适当的系统。

然而系统规划,必须考虑以下几项重点:

1.吞吐量、暂存量、库位需求

⑴由于自动仓储系统建造时间较长,所以从规划阶段到建成,一般为5年,之后经营目标展开。

当然限于场地环境的关系,并非所有条件都能配合,尤其阶段性的经营目标和投资资金的搭配,自动仓库也可整体规划,分期施工,长度、宽度都能预留或延伸,只有高度必须依长期为准。其中,因自动仓库基础都采用板基为主,在扩建延伸时,早期预先基础的考虑必须周详。

⑵其中库存量的考虑必须合理,不能依一般传统作业量来计算。因为传统库存方式,包含20%~30%不合理库存管理,如物品找不到、不方便存取、长期保滞未处理等,所以库存周转量,应依合理展开计算后再加安全系数才可。当然,依季节性变动的产业,则根据其特性另议。

2.空间选择与利用

空间的利用除了上述的自动仓储狭长,以及高层连结各作业区之外 ,由于自动仓储有通道阻隔性和采光遮蔽性,所以在整体布置搭配上,必须适当考察。通常会把自动仓库往边上移,以减少其不良效果,也有干脆把自动库设置在2楼以上。

3.处理区规划

⑴一般自动仓库规划时,常受土地限制,但又希望提供较多的库位数,往往忽略了处理区的面积规划,而造成出仓后在处理区形成瓶颈。如果有长期扩建需求的考虑,尽量不要规划封闭性的处理区。

⑵处理区空间一般稍大于自动仓库的面宽,而其纵深建议以15~20米为佳,视其作业多少而评定。若空间确实不足,则可考虑增建2楼处理区,或把部分作业移至2楼,而其一楼作业为出货、理货、周边设备及空栈板的回收缴库、外销品及清点等。若入库、出库皆在同一处理区时,还需考虑动线交叉时,造成堆高机作业不便状况,所以必须事先规划模拟,否则在处理区作二次以上的搬运,会造成长期浪费。

4.标准化、合理化的设计

⑴单位尺寸、单位重量的设定

统计分析各项物品,依其尺寸及数量的分布,借由P-Q(Product-Quantity)图分析,可了解品项、数量概略分布,决定纳入自动仓库内的合理性。

依其物品的包装和堆栈效率,决定其栈板尺寸。

运输积载效率和堆高机作业性,尤其外销货柜运输成本,都是单位尺寸决定的考虑要因。

流通标准栈板的选定是将来共同配送的趋势。

⑵物流作业的合理化分析、比较

虽然任何复杂的物流总有其相应对策,但不合理物流,往往浪费庞大的投资,且成效不佳,所以物流合理化(包含其所搭配的生产流程),在系统规划初期尤为重要。

利用自动仓库特性和高层搬运功能,有效地连结生产或其作业站,减少不必要的输送搬运,若需要变更生产线配合时,如果长期效益合理,也可考虑变动,尤其制程散布在不同的楼层时,其物流动线可有效地与自动仓储结合。

物流考虑要周到,例如商品检验作业、理货作业、空栈板的供给回收等较不明显的作业物流,也应考虑到,若未考虑周到,将来系统一旦需修改或增加,都很困难。

5.频率分析及合理的周转量

⑴上述物流确定后,各作业站必然因生产需求或出货需求,随时间或作业异动而改变,但是这些出入频率需求,决定整个系统顺畅与否,所以必须详细地进行统计分析。当然在计算过程中,周转量的合理性也要予以分析,否则整体系统需求会被扭曲。在变动的频率中,可按照时间关系最大量和平均量的统计,以求准备充分。

⑵由单点作业频率至整体系统频率分析,有效地了解其颠峰期,欲突破颠峰,不一定完全用硬件克服,有时可通过管理手段解决,或以电脑软件补充,以期降低投资成本。

⑶一般简单的系统可以用人工或电脑程序计算。原则上,硬件的作业率以85%为其指标,可以预留一些生产上不可预知之变数;但若较复杂的系统,必须依赖动态的电脑模拟系统,协助系统设计解决瓶颈,减少超量设计的投资浪费。由于模拟采用常态分布的方式,所以和系统实际运作相当吻合,国外物流专用模拟软件如Auto-MOD-II等,在国内学术界及产业界都已引进实际运作中。

⑷物流频率和库位初步确定后,再分析其经济性。对相同的库位者而言,不同高度、不同长度及不同速度的设备,可规划成数个不同的系统,如双深的系统是否适合、高密度的存放系统是否符合系统需求,或是采用高架吊车与流程架的搭配系统等,都是在达成系统目标内,可采用的最经济、有效的系统。当然,在此阶段,分析除需有充分的经验外,还需足够的系统执行能力,否则即使是很理想的系统规划,若无成熟稳定的硬件搭配,对整个系统而言,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瘫痪,因为对整体而言,物流自动化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点失败即可能使整体失败,不得不谨慎。

四、自动仓库的效益

1.有形效益

⑴以较小的土地面积,获得较大的容积效率,创造空间。

⑵用人少,管理容易。

⑶搬运减少,尤其堆高机搬运路线大量减少。

⑷作业性安全,物品损坏率降低,物品集中管理且高架化,防盗性强。

⑸料架库位随机储存,与传统仓库指定位置且必须预留空位的运作方式不同,两者储存效率差异大。

⑹库存资料准确,并可随时精确掌握,便于查询和应用。

⑺盘点作业容易、准确,不致因盘点而使生产线停产。

⑻入、出库不用寻找,出库时间快速正确。

⑼先进先出管理容易,各级品分类清楚。

⑽仓库密封性较好,尘埃量减少,长时间存放较不易污损。

⑾出入口可集中一处,容易管理。传统仓库必须有多处出入口,以利堆高机作业,致使管理性较差。

2.无形效益

由于自动仓库以电脑系统为运输中心,其最大特点为可提供动态的即时资料,在管理上若加以应用,可产生巨大的管理效益。不过其应用与追求,因各公司管理形态及仓储特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很难具体描述,在此只能列举重点说明供参考。

⑴拣货自动化。由于自动仓库的控制系统可以与电脑连线,由营业单位接受的订单,经由电脑处理后,直接传给自动仓库的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就会指挥高架吊车进行拣货作业,省去文书作业也减少拣货错误。

⑵商品采购发料。存量管制与自动仓储结合,更能准确彻底执行,并由电脑自动列印采购需求。

透过网路系统,采购的资料,直接送往自动仓库建立待收料档,有利收料人员收料单纯化,并用网路自动冻结管制。

配送时,由单位电脑输入资料仓库,由管理人员主动拣料配送,不需各单位派人前往领料,减少大家交叉等待的时间。

⑶销售营业人员可通过网路查询最新产生的库存,也可直接与客户洽谈,或直接向自动仓库预约出货日期,电脑可自动锁定其货品,不会发生重复售货现象,而仓管人员可直接对电脑指示出货,使作业单纯化。

⑷品质判定。对于连续生产,抽样检验是无法即时判定的。若是传统仓库,就必须先交到待检仓库,依品质判定后,再标笺移仓,其间需经多次搬运;而自动仓库因物品受资讯追踪管制,所以能先行缴库后,再由电脑上输入品质判定即可,其物品不需任何移动。

⑸结合流通加工发展弹性系统。制程加工中,可暂存到自动仓库,资讯正确,半成品安全,且通过自动仓库确实掌控商品实际加工进度,提升管理层面,按照统计数据,改善管理上不合理的死角,使生产成本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