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5394700000002

第2章 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第一节)物流基本概念

一、物的概念

⑴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因此,固定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⑵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它与物流中“物”的区别在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不能包含在作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⑶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⑷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⑸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就是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的“物”的一部分。

⑹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活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称的“物”,就是通常所称的物品。

二、流的概念

⑴流:物流学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⑵流通:物流的“流”,经常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在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位移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其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⑶流程:物流中的“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⑷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指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第二节)物流基本观点

一、战略说

战略说是当前非常盛行的说法,实际上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任务。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什么呢?是生存和发展。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把哪个环节搞得合理一些,省多少钱。

二、利润中心说

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个利润源”。

三、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说法主要出自日本。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领域上,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四、服务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在于提高了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一词,特别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五、商物分流说

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是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六、物流冰山说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在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它的特点是,其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七、黑大陆学说

着名的管理学权威P·E·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八、效益背反说

效益背反说是物流领域中经常的、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例如,包装问题。这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就会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九、成本中心说

成本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在整体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主要并不是为搞合理化、现代化,主要不在于支持和保障其他活动,主要是通过物流经营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的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第三节)物流的目标与要素

一、物流的目标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经营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合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

⑴节约目标

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基本上又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先于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⑵规模化目标

以物流规模做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方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⑶服务目标

物流系统是有“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它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⑷快速、及时目标

及时不但是服务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其原因是随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运输、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⑸库存调节目标

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二、物流的要素

⑴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构成了物流的总功能,完成了这个总功能,即可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标。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包括运输、储存保管、包装等和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⑵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此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不仅要确立物流系统的地位,还要协调与其它系统关系,这些支撑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等要素和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

⑶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准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结合和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现物流和实现物流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要素有: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第四节))物流领域

一、按物流活动主体划分

⑴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或者说企业物流是伴随着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展开的,是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一部分的物流活动。它是以某个企业为对象,研究个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物流概念首先是工商企业物流的概念,工商企业在生产和流通活动中产生了对物流的需求。这种物流活动既可以自己承担,也可以委托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针对市场上的物流需求。对于工商企业来说,物流经营管理的任务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用户的物流服务水平,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产品销售等。

⑵中观物流

中观物流是从一个地区或部门、行业的角度来观察的物流活动,研究一个地区或部分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如城市物流合理化问题、煤炭物流合理化问题等。

⑶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或者说国民经济物流,是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物流的活动,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政府是宏观物流经营管理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法规,负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事业的发展创造宏观环境,促进全社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等。

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划分

⑴供应(采购)物流

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产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⑵工厂内物流

成品从实施运输包装时开始,到最终确定向顾客销售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物品的实体流动。

⑶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⑷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在生产、出售成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⑸回收物流

不合格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⑹废弃物物流

将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门别类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三、从物流活动的范围划分

⑴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物流活动。

⑵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包括两国之间或多国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出现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将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