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细节全书
5393900000018

第18章 打通人脉就是打通钱脉——人脉关系的开拓维护(2)

宣传自己并没有什么不道德,关键是恰到好处,这也是商业广告的一部分。重要的广告宣传是让人了解你的生意,并对你的生意感兴趣。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你让人们感到并实际能做到:你的生意比同类型其他人的生意价格低,服务好,有特色,你的朋友在你这里能得到较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比如你开饭店,你的熟人、朋友在你的饭店消费,能比在其他饭店吃的舒服、可口、便宜,那么,下次他还会来,而且会介绍新的朋友、新的客户来。

生意刚开始,最难的是寻找最初上门的客户,你可以通过在你的熟人朋友中发展你生意的“消费会员贵宾卡”,持卡消费享受打折及其他优惠,这也是招揽最初客户的办法。对主动上门的最初客户,也应热情相待,视为贵宾,使其成为你的长期客户。

总之,开发新客户难,维护老客户更难。要重视最初上门的客户,使其成为回头客;要重视你的熟人朋友,使他们得到实惠,成为你的长期客户。只要你做得认真,以诚相待,客户的朋友,朋友的朋友,这些潜在的客户都会成为你的客户。万不可做“熟杀熟”,这无疑是销售行业中的“自杀行为”。

利用“老乡”关系

要想认识许多人,你必须接触他们,而要想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你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这样做是值得的。

不过,尽快建立一个好人缘的比较省事的方法是利用你现有的“关系网”,以这张网为基础进行“编织”,你的网会扩大得很快。这就跟蜘蛛织网相似,在旧网上织一个新网总要比重新纺织要快得多。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交往,不可能凭空地进行。总是因为某个偶然的机会,或者因为学习、工作等把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人吸引到某一空间从事某一活动,由于交往的频繁往复,人们就相互认识了,也许这些就是缘分,如果你懂得珍惜这种缘分,学会利用这种缘分,那么你很快就能建立一个好人缘。

那么怎样把握好这种缘分呢?

中国人有很重的乡土意识。住在某一地区的人们往往会受那个地区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人情,从而孕育绚丽多姿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服饰、生活方式等等。各地区的文化往往成为那个地区人们生命力、凝聚力、亲和力的纽带。

当你身处异地,忽然发现自己土生土长,跟随了自己、萦绕在耳边十几年的方言和交往方式失去了交流的功能时,你才会深刻体会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再也不能用以前的那一套去和周围的人相处了,这时,你必须“脱胎换骨”。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当我们在异地碰上老乡时,共同的乡土文化会立刻把我们靠拢在一起,用自己的方言谈起家乡的山水人物,那是多么美好的交流时刻。所以,利用“老乡”关系建立人缘那是很自然的事。

当你身处大城市,初次和人打交道时,在适宜的场合,不妨问一下对方的老家。如果真的碰到你的“老乡”,那你们的交往可以很顺利地进展下去。你们很快就可以找到有关你们家乡的话题。如果你的交际得力的话,你很快可以成为他亲密关系网中的一员,然后再利用他的关系,在他的指引中介绍下,你肯定可以很快交结到好人缘。

我国清朝时京都设有各地区的“同乡会馆”,这对初来乍到的“远方来客”是个极好的求助之地。在中国大城市的许多高校刚开学时,也常常会有各种形式的“老乡会”,借以联络感情,重温久别的乡音或者有困难时可以互相帮助。

应用“校友关系”

如果你大学毕业,掐指算一算,从小学到大学你可以有多少同学?按中国现在通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再加三年高中,四年大学本科,这16年的正规教育时间,按保守的数字计算,你的同学可能不下200人!200人,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但又请你仔细算算:这200人中,和你保持经常联系,具有良好关系的人又有多少?少于10人、20人?多于10人、20人?20人以上?也许这样一算,你自己都会觉得可惜,因为昔日几年、十几年前跟你一起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老师的教导下念着同一本书的“同窗”你可能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了,甚至他们现在在哪儿都杳无音信!

所以,同窗之情、同师之谊是很值得珍惜的。尽管十几年前的同学彼此见面时再也见不到小学时的纯真,初中时的意气风发;尽管彼此可能身处不同的社会职位,但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在几年、几十年前,你们在同一个小小的舞台——学校里扮演过同一角色:学生。回想起当年的学习生活,人物“典故”,谁能不为之兴奋激动?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你有心,无论你现在的事业成功与否,你可以找一个适当的时间(一般是节假日,最好的时间是春节期间)搞一次同学会,当然组织筹备会花去很多时间精力,但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在同学会上,你可以追寻往昔的难忘岁月。虽然未必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但至少你们可以找回那段共有的美好时光。

还有,如果你的同学建议组织搞同学会或请你参加,你务必要全力以赴尽可能地参加。如果一时脱不开身而未能赴会,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很大的遗憾。而对你的人际交往来说,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对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庞大的同学关系简直就是巨大的财富。因为大学一般吸收学生面广,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接触到五湖四海的各具特色的同学,甚至世界各地的人,这对扩展你的知识面,撒开“关系网”是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做到和陌生人一见如故

许多销售员在同客户第一次见面时,说话都会感到拘谨。建议你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跟老朋友谈话不会感到困难?很简单,因为你们相当熟悉。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自然协调。而对陌生人却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了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你要设法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才能有行动。

这里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会为例:如果有条件,首先应当对拜会的客人作些了解,探知对方一些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

当你走进陌生人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画、摄影作品、乐器……都可以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会牵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不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当你抓到一些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是会受到欢迎的。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人你虽然不喜欢,但必须学会与他们谈话。当然,人都有以自我兴趣为中心的习惯,如果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不瞥一眼,一句话都不说,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你可能被人认为很骄傲,甚至有些人会把这种冷落当做侮辱,从而产生隔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时,第一要有礼貌;第二不要接触有关双方私人的事,这是为了使双方自然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你愿意和他结交,就要一步一步设法缩小这种距离,使双方容易接近。

在你决定和某个陌生人谈话时,不妨先介绍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你不一定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样使人感到唐突。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人家也会相应告诉你他的有关情况。

接着,你可以问一些有关他本人的而又不属于秘密的问题。对方是有一定年纪的,你可以问他子女在哪里读书,也可以问问对方单位一般的业务情况。对方谈了之后,你也应该顺便谈谈自己的相应情况,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谈话,要比与老相识谈话更加留心对方的言谈,因为你对他所知有限,更应当重视已经得到的任何线索。此外,他的声调、眼神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以决定下一步是否能纵深发展。

有人认为见面谈谈天气是无聊的事。其实,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人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好,否则田里的稻苗旱死了。”而另一个则说:“这几天的雨下得真糟,我们的旅行计划全给泡汤了。”你不是也可以从这两句话中分析两人的兴趣、性格吗?退一步说,敷衍性的话,在熟人中意义不大,但对与陌生人的交际还是有作用的。

如遇到那种比你更羞怯的人,你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他心情放松,以激起他谈话的兴趣。和陌生人谈话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为此当你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一发现对方厌倦、冷淡的情绪时,应立即转换话题。

在与人聚会时,常常会碰到请教姓名的事,“请问你尊姓大名。”你要牢牢记住对方的姓名,对方说出姓名之后,你应立即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当你碰到一个可能已经忘记了的人,你可以表示抱歉,“对不起,不知怎么称呼您?”也可以说半句“您是——”,“我们好像——”,意思是想请对方主动补充回答,对方也会自然地将话接下去。

与客户成为知心朋友

我们都知道:“朋友间是无话不说的”。如果我们与客户成了知心朋友,那么他将会对你无所顾忌地高谈阔论。这种高谈阔论中,有他的忧郁,有他的失落,同时也有他的高兴,这时你都应当和他一起分担。他可能会和你一起谈他的朋友,他的客户,甚至让你去找他们或者帮你电话预约,这样你将又有新的客户出现。

同时,当你在和他谈不高兴的事时,特别是工作上的困难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地帮助你,介绍新的客户与你认识或者帮你直接把生意做成,使之成为你永久性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