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血型与属相(古代文化集粹)
5393600000027

第27章 属虎者的人生(2)

关于虎的成语、谚语,实是不少。常用的歇后语有: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

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打瞌睡——机会难得。

老虎借猪——有借无回。

老虎吃刺猬——无法下口。

老虎吃蚊子——白张嘴。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尾巴当扫帚——威风扫地。

老虎演戏——好看也不能看。

老虎头上的虱子——捉不得。

老虎拉车——没人敢(赶)。

老虎嘴上拔毛——找死。

老虎吃田螺——无从下手。

老虎爬树——没学那一套。

老虎扑蚂蚱——可惜了那本事。

老虎吞吃石狮子——吃不消。

墙上画虎——吓唬不了人。

老虎进山沟——顾前不顾后。

老虎的头发——没人理。

由于老虎非常凶猛,所以其它的凶猛动物甚至工具。也被人以“虎”命名之。如:

虎鲨,鲨鱼的一种。

虎蛇,毒蛇的一种。

虎钳,俗称“老虎钳子”,为一种夹持工件的工具。

在神话传说中,有些神、妖是以“虎”为名或者以虎为形的。

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西姥,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神;后又被引为道教中的神,化作玉皇大帝的夫人,称“王母娘娘”。西王母可能是我国西部以虎、豹为图腾崇拜的氏族首领或部族名号。《山海经》中,将其描述为豹尾、虎齿的怪兽。到了《穆天子传》中,她才成为雍容华贵的妇人。

白虎,原为四象(四方神)之一,后又被道教引为护卫神,与朱雀、玄武、青龙并列。

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虎力大仙”携“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于车迟国兴妖作法、灭佛兴道;孙悟空与之斗法,使三位大仙现了原形。原来这三仙分别是虎、鹿、羊所化。

当然不是普通的虎、鹿、羊,大概是虎精、鹿精、羊精吧。奇怪的是,虎本以鹿、羊为食,在《西游记》中,它们竟被捏成一伙儿。

虎精也好,虎仙也罢,其神通与孙悟空相比差得太远,甚至也不如“牛精”牛魔王,不如黑风山的“熊怪”,不如竹节山的“狮怪”。这倒是出人意料之外。民间传说中有虎与熊比斗打架的故事,结果是老虎取得了胜利。熊与虎争森林之王的宝座,两个原本不分上下,倒是熊瞎子(熊的绰号)越斗越勇,虎却没了力气。于是老虎提出暂停,熊瞎子要显示豪气,当即同意。老虎利用暂停时刻,前去觅食进餐,然后卧在草丛中养精蓄锐。熊瞎子力大无穷,多少有点瞧不起老虎。

它见老虎走了,闲着没事,就去拔周围的大树,清理比武争斗的场地。老虎吃饱睡足,又来相斗。熊瞎子坦然迎战,愈发凶猛,斗不多时,老虎又感到腹空力乏,便再一次提出停战。熊瞎子还是满不在乎地答应了。于是老虎再去进餐、养神儿,熊瞎子依旧不停闲地拔大树。如此这般,一连几个回合,熊瞎子终于精疲力尽;老虎却是腹饱眠足,精力充沛。结果,熊瞎子惨败在老虎手下。

民间传说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在虎子中最为凶恶,甚至以同胞弟兄为食。所以母虎处处防范着彪,以免彪将其它虎子吃掉。如果是遇上过河,母虎就将彪先带过河,然后返身回来背二只小虎中的一只小虎过河。到了河边,放下小虎,再将彪带回来放下,背另一只小虎过河,使彪不能单独与其它小虎在一起。这叫“母虎防彪”。

老虎凶猛,多喻人间武夫。然而在古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个老虎变为媳妇的故事。说是唐代开元年间,有个姓崔的书生进京赶考。崔生路过襄阳卧佛寺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他便借宿寺中。因赶考心切,崔生夜里睡不着觉,便踱到房外赏月观星。忽然间,他发现一只老虎跃入寺中。他大吃一惊,又不敢呼叫,便悄悄地躲在暗中。只见那虎蜕下虎皮,变成一个美貌的妇人。崔生回房以后,美妇人又来敲门,自说一番来历,并要给崔生作媳妇。崔生假意答应,哄着美妇人睡着了,然后走出房外,在井台边上找到了那蜕下来的虎皮,随手将它扔到井中。

妇人醒来后,急忙奔出屋去寻找虎皮,结果哪里也找不到。没有虎皮,妇人不能变回虎,便只好随崔生而去。崔生入京赶考,金榜有名,被授以县尉之职,后又升为县尹。崔生带着那美妇人生活了六年,妇人为他生了两孩子。县尹任满,崔生携妇回京,又路过襄阳卧佛寺,就将数年前发现这妇人由虎变人的经过说了出来。

他想,这妇人已以跟随他长达六年之久。而且有了孩子,不会再有什么异心的。妇人听说虎皮被扔在井里,非常高兴,便让崔生将虎皮取出来。从井中捞上虎皮一看,那虎皮略有损坏,但基本上还保持原样。妇人取过来,披在身上,立刻化作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回过头来看了看两个孩子,然后跃墙而走,转眼间就不见了。

民间传说中,有以仙女为妇的,有以狐狸为妇的,却难见到以老虎为妇的。这个故事,实在神奇。这个敢于伴虎而眠的崔生,也着实胆大。或者,这个故事也有些寓意:世人的威风,都靠着一张“皮”,没了“皮”,就是最普通的人。所以,人总是想着“与虎谋皮”!老虎当然不答应。因为没有了“皮”,“虎”便不成其为“虎”,人若谋到了“皮”,也就变成了“虎”。

所以掌权者不忘“虎威”,将帅要坐虎皮椅。

古典小说《水浒>中,描述了老虎的威风:“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白额大虫来。”下面则是武松与那大虫(老虎)的搏斗:“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中窜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前爪搭在武松面前。”……英雄武松,终于战胜了这“吊睛白额大虫”。由此,武松名扬天下。

自古以来,统兵之家称“将门”;将门子孙为表不俗,称“将门虎子”。而英勇善战的将军便自称或被称“虎将”。

《三国演义》中,西凉马超起军与曹操大战。潼关一战,曹兵大败,曹操割须弃袍才得逃命。曹操引军渡渭河,忽报马超到,曹操大惊失色,纷纷争船逃跑。曹营大将许褚背曹操上船,独奋神威,“将两腿夹舵摇撼,一手使篙撑船,一手举鞍遮护曹操。”马超回营后见到韩遂,说:“几乎捉到曹操!有一将奋勇负曹操下船去了,不知何人?”韩遂告诉马超:曹操帐前侍卫,名叫“虎卫军”,由骁将典韦、许褚统领。典韦已死了,救曹操的一定是许褚。此人勇力过人,人皆称为“虎痴”。

“虎痴”的名号给马超留下深刻印象,并有敬畏之意。后马超与曹军对垒,称许褚为“虎侯”。

从此以后,曹营都对许褚以“虎侯”相称。这“虎侯”、“虎痴”,便从名号上表现了人的威风和勇武。

我国民间有给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的风俗,用意大概是用虎威来驱魔镇邪,保佑孩子平安。

值得注意的是,虎属“猫科”。由于虎与猫形体大小悬殊,外貌却极为相似,所以民间有“照猫画虎”之词语;此外,还有猫曾是老虎的师傅的民间传说。

传说中,虎从师于猫。猫把扑跳抓的本事统统教给了虎,虎却起了歹意。虎暗想:“不如除掉猫,今后便可在世上称王了。”于是,它趁猫不注意,冷不防地向猫扑了过去。没想到猫竟多了一个心眼儿,留了一手上房爬树的本事没教。它见虎忘恩负义,翻了脸,便一转身躲过虎,爬上一棵又高又大的老榆树。虎爬不上树,干瞪眼,便跑到大森林中去称王。不然,我们夏夜乘凉的时候,猛回头发现墙上卧着一只虎,眈眈地盯着你,或者倏忽间从身边的树上爬下只大虫,不把人吓坏了才怪呢!

我常怀疑古代画虎的人,真是照猫画虎。那时候,并没有动物园,画家都到哪里去找虎来画?就是找到了,敢画吗?也不知古代有没有饲虎、驯虎者?即使有,那大概也属皇家的专利。

如今的虎,早已躲进深山老林,而且越来越少。它已被列为禁猎、保护的动物之列。

虎,离人类的社会越来越远,它对人类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