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野人奥秘
5392500000023

第23章 人类探秘(5)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说明人能传感。一位有传感能力的人在自己脑海中想到一本小说的一段情节:灯塔内有一个男人倒在地上,一个妇人正俯视他时,发现他已死亡。

另外一位心灵感应者在一间密室中,两个人互不相识,在密室中他接收到了前者的传感,并且说:“我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是个恐怖的场面。在一个圆塔内,有一男一女,女的已看见男的死了。这是书中的情节,我曾经看过这本书。”

当时在场的10多位学者都感到惊诧。他们要再作一次试验,以求这个测验的准确性。

传感者在默想:“两个儿童在火车站台上奔跑着,欲登上将开动的火车。”不久,密室中的接收者便对学者们说:“这与火车站有关,两个孩子在人群中奔跑,我想这与巴锡尔车站有关。”

完全正确!传感者正在巴锡尔,他想象中的车站确是巴锡尔车站。

人的心灵感应就如古诗中所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这种现象在双胞胎之间显得更强烈一些。

现今世界上每诞生96个婴儿,就有一对是双胞胎;每诞生400个婴儿,就有一对是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儿是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他们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就是说,他们按照同样的基因图纸发育而成。他们绝大部分是同一性别,面容酷似;爱好、成就、行为方式也十分相似。

同卵双胞胎儿之间的信息感应现象至今令人难解。美国有对叫吉娜和吉尼的同卵双生女,姐姐吉娜有一次患阑尾炎,吉尼陪着姐姐去医院动手术。姐姐被抬进了手术室,妹妹在门口等候,约过了半个小时,吉尼感到肚子仿佛被刀割破了,她疼得脸色发白。与此同时,医生们正在给吉娜动手术,她在手术台上痛得大叫。在同一个时间里,在同一个部位,手术室内外的姐妹俩有着相同的反应。研究人员指出:同卵双生子还常常在相似的时刻和相似的部位生相同的病。有一对从小分离的双生子,哥哥在城市里长大,弟弟在乡下长大。17岁的时候,哥哥的肺直尖患了结核,乡下的弟弟也同样生了此病。

那么,同卵双胞胎为什么会有感应现象呢?信息是怎样在两个大脑之间传递的呢?双胞胎的同步生病现象又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些都是科学们感兴趣而又正在探索的难题。

“超感知觉”的奥秘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自身心理、生理及各种超常规现象的探索和研究,超感知觉也日益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不少的争论,人类究竟有没有超感知觉?这是个困扰人们多年的谜团,虽然现代科学家、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少深入研究,但仍没有确凿的定论,反而又增添了新的谜点。

据有关资料多次报道,有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生活中面对一些极端重要甚至涉及到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往往并非绞尽脑汁,深思熟虑,而是凭借自己的某种感觉去决策行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故总裁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就曾经这样评论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杜尔特:“据我所知,他往往灵机一动之后,便完全跟随感觉去做一件事,他从来没有觉得有必要像工程师那样去搜索论据。”据有关报道,一直依赖预感做出决策的也并非只有杜尔特这一个大企业家。鼎鼎大名的希尔顿酒店创始人希尔顿本人也公开说明自己处理事物的方法:“我碰到问题时便反复思考、估量、计划,但若是竭尽全能也不能解决时,我反而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就集中精力听着自己静寂的心,到我听见‘卡嗒’一声时就觉得这就是最正确的答案。”

对希尔顿靠凭空臆想而取得酒店的成功,人们虽然难以置信,但发生于石油大王之间有关超感知觉的故事,当时却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1969年,在美国有两大石油集团将以密封投票的方式竞争美国阿拉斯加普洛海湾一片面积为6.4平方公里地段的钻油权,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块地方石油藏量极为丰富,但当时的价值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参与竞争的是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孚一菲利普斯一标准集团和阿默拉达·赫斯一格蒂集团,竞争的价钱同是7210万美元。然而,临到开标前,后者参加竞标的负责人利昂·赫斯突然预感到按原价会投不到标,便当即把标价调高到7230万美元,事后证明,他以微不足道的20万美元差额获得这片价值珍贵的土地。

从20世纪初开始,有些科学家及心理学家对于超感知觉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研究,美国的赖恩博士,是现代超常感研究的创始人。他最早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植物生理学博士,又转为研究心灵学,先是在哈佛大学,后转到杜克大学任心灵学实验室主任。1934年,他发表了名为《超感知觉》的论文,在论文中发表了有关超感知觉的部分实验结果,包括心灵感应能力、预感和超距视觉的能力。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同时也激起科学界激烈的争论,甚至猛烈的抨击。其原因,一是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赖恩的实验结果(特别是所谓千里眼)显然违背了物理学的原理,二是因为整个科学界竟然受到一名德高望重的大科学家对最基本的科学常识的挑战。因此,批评赖恩的人以前还鉴于他在科学界的威望,而不愿意当场反驳,现在便毫不犹豫地发表各自的看法。汉塞尔是英国着名的心理学家,也是极力反对超常感研究的学者。他在所着的《超感知觉:科学上的批评》一书中坚称,对超常感的实验,若是有什么巧合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这种因素可能是欺骗。后来为了避免欺骗和断章取义,科学界里有很多的科学家表示实验必须重做。这样,赖恩宣称的实验结果造成当时美国国内外的超常感研究不断激增。重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也引起激烈的争论,后来这些人实验的结果有的说和赖恩的相同,有的说根本不同。有意思的是,连赖恩博士本人也不断地一遍又一遍重做自己的实验,其结果也是成败参半。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持传统观点的科学家大多数鉴于无法获得屡试不爽的相同实验结果,便干脆对赖恩的实验结果置之不理或者加以排斥。另一方面赖恩博士和其他持相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却认为失败是一种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超常感现象的本质。于是赖恩博士又继续对此研究了30年,鉴于赖恩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1971年,在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建议下,“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正式接纳美国“心灵学家协会”为科协附属组织。当然,赖恩并不是第一位在实验室里研究超常感的科学家,法国巴黎的利克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库弗、哈佛大学的埃斯塔布鲁克斯等人都研究过超常感现象。

尽管人们对超感知觉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需要说明的是,超常感研究至今仍未进入科学的主流。一些比较严谨的科学学报仍然不愿意刊载有关超常感的文章,目前在美国也只有少数大学愿意资助超常感研究。美国杜克大学在1965年赖恩退休之后,便撤消了对心灵学研究的支持。

心灵学与传统科学持久分裂的原因之一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捏造实验的结果,作假证和伪证,搞欺骗行为,因此不同程度地玷污了心灵学研究的名声和信誉。

超常感研究未能获得传统科学界承认,有的科学家认为,目前最大的障碍既不是实验方法上的争论,也不是绝对怀疑这是欺骗行为。而是在于超常感研究没有办法发展成为一种严谨、可信的理论学说,去解释一些仿佛超越我们现有时空观念的现象。因为科学的基本精神要求任何一种科学基本学说既要铁的事实,还要找出解释事实的方法。

大约一百年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李克特教授,对超常感现象下了也许是最恰如其分的评语:“我决不是说这是可能的,我只是说这是确有其事。”

神奇的梦境

为什么有人“托梦”

1985年5月2日,日本北海道稚内市的市民聚集在体育馆里举行一次祭灵式,以祭奠在4月23日“日东丸”渔轮海难事件中失踪的16名船员,有消息说这16名船员全部遇难了,无一幸免。

5月4日,按习俗,失踪船员家属之一的松田富美子一家人正在彻夜守灵。松田富美子始终深信自己的丈夫还活着,因为丈夫在每次出海捕鱼归来之前,她总会梦见自己的丈夫,这次她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

果然,她的梦应验了。她的丈夫松田二等航海士和池田良助甲板员、加川武太郎甲板员在大海中漂流了17天,奇迹般地生还归来了。

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奇异现象的。

俄国有一个名叫加里娜的女青年出差到基辅,就在她到达基辅的第一个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病倒了,在叫她快回家。当时这个女青年并没有在意。可第二天晚上,她又梦见大家在为母亲料理丧事。她感到吃惊,天一亮就赶到邮电局往家打电话询问。哥哥立即回电说:母亲病重,速归!她连忙赶回去,终于在母亲病故前见了最后一面。

以上的事例,实际上就是俗称的“托梦”,目前,在科学上还无法解释清楚这一现象。

在波兰的捷尔那克也发生过一段与梦有关的感人故事:当地的少女梅娜与青年斯塔尼·劳斯相爱着,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他们拆散。斯塔尼当兵离开心爱的人上了战场,从此,梅娜便一心一意盼着战争早日结束,以便与心爱之人喜结良缘。就在战争结束前的一个月,梅娜始终被一个噩梦所萦绕:斯塔尼在黑暗之中,他被巨大的石块阻止在一个无法脱身的地方。他试图推开身边的巨石,都没有做到。他绝望的神情,深深留在梅娜的记忆中。梅娜对这个梦感到奇怪,但又说不清是为什么。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梅娜依然在做男友的梦,在梦中她看见山上的城堡,城堡崩塌了一大片并把城堡的出口堵住。她还在梦中听见了斯塔尼的呼救声。这个梦天天在继续,它使梅娜终于有一天领悟了,她决定必须找到这个梦中的城堡,看看到底是什么事在干扰她。

梅娜踏上了寻找城堡的道路,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个城堡在什么地方,只能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寻找。她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的千辛万苦是可想而知的。

1920年4月的一天,梅娜来到一个小村庄外,在她眼前的山顶上出现了一个城堡,令她激动万分。她兴奋地大喊:“我见过你,我在梦中无数次见过你!”村民们对这个不速之客都感到奇怪,他们好奇地随着梅娜来到了城堡倒塌的地方。她求几个男人帮忙把倒塌的石块搬开。第一天没发现什么。村民们听梅娜讲了梦中的事,虽然都认为有些好笑,可又不愿伤一个姑娘纯洁的心,到了第二天依然来帮她搬石头。就在干到快天黑时,人们听见石头下有男人的呼救声,不由大吃一惊。很快他们将一个人从洞口里弄了出来。那人正是梅娜的男友斯塔尼!原来,斯塔尼在战斗中以城堡为掩体,可是炮火击中了城堡,把他掩身的地方堵死了。战斗结束后,人们也没发现他。幸亏在洞中有食物和水,他就这样一呆就呆了两年,直到梅娜来救了他。

是谁让梅娜做这个梦的?她又是如何了解这个从来没见过的城堡的呢?此事让人感到有些玄乎,但又无法否定它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只能说:梦,太神奇了!

还有的人在做梦时,感到了危险的临近,正是由于他做好了应急的准备,才使得自己化险为夷。

至今在俄的伏尔加河流域的城市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件怪事趣闻:有一个人进城办事,他所带钱款不多,只好住进一家便宜的旅馆中。他住在一个单间里,晚上睡觉时,总是做噩梦,闹得他心烦意乱,身上总感到特别别扭,也不知为什么。这样,他被这种倒霉的思绪折腾了一天。第二天睡觉时,他的这种感觉更强烈了,他考虑了许多,最后他把床挪到另一个角落里。就在这天半夜中,屋子的房梁突然断了,正好砸在他原来放床的地方。当他被响动震醒后,一见此情,不由地吓出一身冷汗!后来,当他回忆这段往事时,他自己也弄不清为什么就把床搬了。反正搬床之后,他心里就立刻感到了舒服。人们还没有科学地解释这件事的因果关系。

在桑夫兰斯科郊外有所阿拉眉达医院。有一天晚上,院长哈罗德十分清楚地梦见在1972年之后,将有一架喷气式飞机坠落在医院的附近。他梦醒之后,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便连夜着手准备了一个非常事态下应急训练抢救计划,并很快交给医院实行。到了1972年2月7日,一架海军的喷气式战斗机,不幸在医院的公寓中坠落,数分钟后,医院的救护队就赶到现场,并像平时训练那样迅速展开救护,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经过及时救护,虽然最终有10人死亡,41人受伤,但是如果没有院长梦后那个应急训练计划,这次事故死亡人数肯定会大大增加。

梦中启示为什么能解难题

每个人都做过梦。梦中的事情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千百年来,人类就在探索“梦”的奥秘,可是一直到今天,人类对“梦”的了解就像对人本身的了解一样贫乏,甚至几乎还不知道什么是“梦”?对梦的作用及过程是怎么一回事,也是一无所知。

梦,仍是神秘莫测的。

一般人做梦,可能仅仅是做做而已,并且过后就忘。但梦对某些科学家或艺术家来讲,有时竟会产生不同寻常的意义。

英国剑桥大学曾对许多创造性学者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在最后的调查结果中表明,有70%的科学家从梦中得到过有益的启示。

着名的物理学家波尔在梦中看见自己站在充满了热气的太阳上,而行星似乎被一股细丝拴在太阳上,并在绕太阳转动。他醒后,立刻联想到原子模型的实质,原子核就像太阳固定在中心,而电子则似行星围绕中心在转动,这就是着名的“原子模型结构”。

梦的创造性也能使艺术家得到灵感。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在睡梦中突然涌出一种奇妙的创作冲动,耳边响起了一支优美的曲子。塔蒂尼忙从床上爬起来,拿来纸与笔,把那尚没消失掉的曲调记录下来。就这样,他靠梦的帮助,谱成了闻名世界的奏鸣曲《魔鬼颤音》。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有一个特殊的笔记本,上边专门记录在梦中出现的各种幻觉和意念。他说,他在艺术和科学上的成功秘诀都在此,从中能促进他在科学上的新发现和艺术上的创造。

梦中能发现,梦中有构想,梦中有创造,这一功能有点离奇古怪,但又并非天方夜谭。只要我们调动所有的智慧,这梦的内幕总会有揭开的那一天。

梦游探索

梦游是一个迷惑了人类几个世纪的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夜间的梦游者是清醒的?还是睡着的?科学家的看法各占一半,目前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