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5388900000002

第2章 灵活多变,针对环境说好话(1)

我的上司极为敬佩您

一位办理房地产转让的房产公司推销员来到一位朋友家,带着朋友的介绍信。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后,就听他讲开了:

“此次幸会,是因为我的上司乔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若拜访阁下时,务请先生您在这本书上签名。”边说边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于是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来。

大道理:乔科长的仰慕和签书的要求只不过是个借口,目的是对这位朋友进行恭维,使他开怀。此种情况,由不得人家不照他的话去做。这种社交手段,确实难以招架。

今天又有什么新鲜事

李明结婚后久居岳母家里。为了讨得岳母的欢心,他总是主动干家务活儿,但岳母大人的脸还是欢笑不起来。

后来,他发现每当他说外边发生的新鲜事儿,岳母就非常高兴,总是睁大眼睛“刨根问底”。于是他便开始留心各种各样的“新闻”,每天回到家里,就找机会向岳母大人进行“新闻汇报”。从此岳母大人见他回来总是笑脸相迎。

有时没等他开口,岳母就急着问:“今天又有什么新鲜事儿,快讲给我听听。”听完之后还要向来串门的人进行“新闻重播”,并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女婿知道的事情真多,我是天天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哟。”

大道理: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而不是只说自己喜欢说的话。

这一点请将军放心

春秋时期,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集中兵力准备带兵偷袭郑国。

这消息被郑国的一个名叫弦高的“牛贩子”知道了。当时他赶着一群牛正准备到集市上去卖,如果赶回郑国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急中生智,一边派人黑夜赶回郑国报信,让国君做好迎战准备;一边把自己装扮得衣冠楚楚,并挑选了15头肥牛和几张牛皮,驾着马车,带着随从,等候在秦军必经之路。

这天,秦国的队伍行经此路时,突然有人拦住去路,大声喊道:“郑国使臣弦高受国君派遣,特来求见将军。”

孟明视听了,不禁一愣,暗想:莫非我们攻打郑国的消息被郑国人知道了。他心存狐疑地接见了弦高,迫不及待地问道:“先生到这里来有何见教。”

弦高说:“我们国君听说将军带兵要来敝国,特派我来犒赏大军,先送上这15头肥牛和几张牛皮作为慰劳品,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听后,摆出一副故作镇静的样子,收下慰劳品,假惺惺地说:“听说郑国国君新丧,我们国君怕晋国乘机来攻打你们,特意叫我带兵来保护。”

弦高心平气和地说:“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夹在秦、晋两个大国中间,为了安全,我国的将士们枕戈待旦,日夜把守着每一寸国土,要是有谁胆敢来冒犯,我们一定会给以迎头痛击。这一点请将军放心。”

孟明视还不甘心,进一步试探道:“这么说来,郑国就用不着我们秦军的帮助了吗。”

弦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准备工作已做好,如果贵国军队真的入境,我们将负责供应你们粮草,派兵保护你们的安全。”

孟明视听了弦高的话,料想郑国早已有所戒备,只得放弃进攻郑国的打算,撤兵回朝。

大道理:为了保全自己的正当利益,你要向弦高一样避实就虚,先避其锋芒,再图进取。

给予他人赞美吧

附近一间小小的理发室有两个师傅负责设计发型,一个小学徒专门洗头。老实说,很多人都同情那个瘦小的学徒,看得出她很想学发型设计,但由于工作繁杂,加上两位师傅态度冷淡,她只能默默地在肥皂泡沫中消磨她可怜的青春。

有一天,机会来了。新年前的一个月,两个师傅要求加薪不遂,一起辞职,一时请不到人,老板除了亲自上阵外,还给小学徒进行“速成训练”,另外再请个小工负责洗头。

来理发的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日,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来吹饰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机的手在微微发抖。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合时宜的帽子,小学徒侍立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来理发的人,来理发的人却露了个笑容,说:“梳得真不错呀,谢谢你。”

这个“善意的谎言”给这位少女带来了自信心。再去时,来理发的人依然指定由她吹饰,小学徒脸上有笑,双手不抖,卷弄梳理,极有韵致。照向镜子时,来理发的人不由得真心实意地说道:

“你梳得实在很好哩。”

小学徒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大道理:虽然只是一句话,可在被赞美者的心里却形成了一种很大的力量,她会重新鼓起自己生活的勇气,她会因为这句赞美之词变得更加自信、完美和坚强。给予他人赞美吧,虽然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让对方喜欢

驴和狗结伴一起旅行,途中看到了一封信,驴捡起来撕开信封,把内容念给狗听。信上写的是有关马和驴的饲料之事,也就是关于大麦、小麦、稻草等事,狗觉得很无聊,就说:

“你这一段跳过去不要念,后面也许有关于肉和骨头的事。”

驴把信念完了,都没有提到狗所关心的事,于是狗对驴说:

“把信丢掉吧。一点用处也没有。”

大道理:狗关心的是关于肉和骨头的事,因为饲料之事与它毫不相干。要想让对方喜欢,要做让对方喜欢的而非自己喜欢的事。

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

魏征有次进宫谒见太宗,就深深地低着头说:

“老臣一向为国鞠躬尽瘁,往后当然也会坚守岗位,不负陛下所托。但,请陛下不要把老臣视为忠臣,就当作是良臣吧!”

于是,太宗便问道:

“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呢?”

“自然有所不同。所谓良臣,非但其本身可受世人称赞,而且也可以为君主带来名君的荣誉,双方都一样可以世世代代繁荣下去。但忠臣就不同。忠臣非但自己会遭受诛杀的横祸,而且君主也会背上暴虐无道的罪名,国家也会灭亡,最后也许只留下‘曾经有位忠臣’的名声流传后代。由此可见,良臣与忠臣有如天壤之别呢!”

大道理:以委婉的语言刺激太宗自尊心。如此言语攻心之术,也实在运用得太绝妙了。

你怎么不出汗

魏文帝听说钟毓钟会兄弟不错,于是就召见了他们。召见时,钟毓汗流满面,文帝问:“你怎么脸上直冒汗?”钟毓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

钟会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大道理:轻松的俏皮话既消除了自己的害怕心理解除自己的尴尬,又迎合了魏文帝作为皇帝希望人人敬畏的心理。

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

汉武帝议寿相说:“人是否长寿,只要看鼻子和嘴巴之间的‘人中’的长短。‘人中’长一寸,寿比百岁。”东方朔听后暗自发笑,汉武帝见了,怒而要加之以罪。东方朔说:“我不是笑陛下,是笑彭祖。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按长寿百岁推算,彭祖‘人中’该有八寸长,他那张脸……岂不令人望而生笑吗?”汉武帝一想,禁不住也笑了。

大道理:十分庄重严肃的事情,采用开玩笑的话说出来,产生幽默效果。

你真是罪该万死

后唐庄宗李存勖曾经在中牟县打猎,人马践踏老百姓的庄稼。中牟县令拦在庄宗的马前进谏说:“陛下是老百姓的父母,怎么毁坏他们吃的东西?要叫他们都饿死在沟壑中么?庄宗大怒,叫县令滚蛋,并扬言要杀掉他。

敬新磨抓住县令说:“你身为县令偏偏不知道我们天子好打猎,还让老百姓去种庄稼,交赋税!为什么不让老百姓饿着,把这片地空出来,让我们天子来自由驰骋,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建议庄宗立即处以极刑。庄宗听后忍不住笑了,马上放了县令。

大道理:后唐庄宗打猎、人马践踏老百姓的庄稼,这是肆无忌惮坑害百姓的行为。中牟县令爱民心切,不怕触犯龙颜,在庄宗的马前恳切陈词,为民请命。敬新磨声色俱厉地把皇帝的行为说得堂堂皇皇,理直气壮,却实际上揭示了其暴虐无道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反意正说,忠言顺耳,达到了规劝庄宗的目的。

人怎样才能不受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皇帝。

他曾问丞相魏征:“人怎样才能不受欺。”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以为然。但太宗在纳谏的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也时时露头,例如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出嫁时,其嫁仪排场要超过大女儿。为此魏征直言谏阻,太宗龙颜大怒,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狠狠地说:“朕总有一天要杀掉这个乡下佬。”

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当众侮辱我。”皇后不敢多话,马上换上朝服煞有介事地向太宗祝贺:“古语说得好,‘君明臣直’。魏征的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妾特向陛下祝贺。”太宗这才消了怒气。他从此以后也改变了对魏征的看法。数年后魏征去世,唐太宗曾经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掉,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大道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总不能老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智慧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那些狭隘的人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仅得土地又有何用

历任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代重臣的耶律楚材是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而窝阔台汗也是一个诚心纳谏的君主。

公元1232年,窝阔台汗派一员大将率领蒙古大军攻打金国首都上京,遭到全军顽强抵抗。按照蒙古军惯例,凡攻打一座城市遇到对方抵抗时,攻克后就要屠城,即杀尽全城军民,彻底毁掉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