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市场与经营(小故事大道理)
5388800000031

第31章 解读推销实务(2)

在丹尼尔的笑脸管理下,3年后,工厂在没有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生产效率却提高了80%。《华尔街日报》在评论他的笑脸管理时称,这是“纯威士忌+柔情的口号,感情的交流和充满微笑的混合物”。美国人也把丹尼尔的这个方法叫做“俄亥俄州的笑容”。

大道理:微笑是业务员最有力的武器,它可以化解恐惧与陌生。业务员在与潜在顾客接洽过程中,不论对方接不接纳你的人或产品,只要你善于微笑,双方的距离就会立刻拉近。

失去与拥有

有个不善收藏的老先生,获得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但是因为怕遭遇盗窃,所以每天都战战兢兢,从不敢轻易把画拿出来欣赏,更别说挂起来了。有一次,一位有名的丹青鉴定专家来到了本地,他赶忙拿着这幅画去拜访。他说,由于自己不懂艺术,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结果,专家鉴定这幅画是假冒的,只值几千元。家人问老先生:“你一定很难过吧。”

老先生看着那幅画,脸上的线条却在短短时间内变得无比柔和,憨厚微笑道:“啊。这样也好,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我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来偷它了。”

大道理:对于业务员来说,虽然失去了一笔生意,却拥有了一次经验,多接触了一个顾客。这些随着失去同时拥有的东西,必定会为将来更多的拥有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与眼同步

在一次战争中,司令官接到一项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了手下将士,排成一个长列。

他严肃地对大家说:“这次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司令官眼光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的,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又一位参谋向他报告一项最新的战事,于是司令和对方交头接耳了片刻。等到他处理完战报,再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仍是条直线,没有一个人比旁边的人多向前走两步。

这时他觉得对自己的部下失望了,他恼怒地对大家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情况紧急,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这时,最前排的人满脸委屈地说道:“报告司令。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跨了两步,所以……”

大道理:业务员在没判断出青红皂白之前,不要急于对客户下结论,永远不要仅凭自己的眼睛去判断事物,要学会用心去消化眼睛所看到的景象,以此来判断客户的喜好、需要。

紧俏推销术

经营皮箱的法国路易·维顿公司仅在巴黎和尼斯各设一家商店,在国外的分店也只有23家。他们严格控制销量,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空气,即使客户要货量再大,也不予理会。有一名日本顾客8天上门10次,每次提出要买50只手提箱,但销售员声称库存不多,每次只卖他2只,这个公司通过这种紧俏推销术获得了销售上的巨大成功。我国有家商店,起初把购进的20多台某品牌洗衣机全部都抛到门市上,几天内问津者不少,可仅售出1台。后来,他们参照国外的紧俏战术,把大部分洗衣机搬到仓库里,门市上仅摆出几台甚至一台(也挂上“样品”的牌子之类),很快给消费者制造了一种紧俏心理。一些本来犹豫不决的顾客购买欲望激增,结果20台洗衣机不到3天就售完了。

大道理:这种战术来源于客户对紧俏商品需求的心理。商品不变,变换的仅是推销的方式,效果截然不同,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推销员的招聘

一大早,小李应约来应聘推销员。他左转右转寻至某大厦某层某号。

“请问这是某公司的招聘办公室吗?”小李很有礼貌地问。

“你搞错了,这不是某公司的招聘办。”一男子回答。

小李一愣,回身看看房号,又走了进来:“对不起,招聘启事上写的应该是这里。”

“哦,现在还没到面试的时间呢。”另一男子回答。

“那我可以坐在这里跟你们一起聊聊天吗?”小李问道。

“别等了,要聘的人已经满了。”又一男子说。

“可是招聘启事上的截止时间是明天。请务必听听我自我介绍。”小李坚持用简短的语言把自己的情况及工作设想说完。

“行!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那三个男子相视一笑。

原来他们的三句话考的是推销员应该具备的判断力、融洽性和锲而不舍的推销素质。

大道理:好的招聘方式不在于有多么严格的考核程序,简单明确的就是好的。该公司根据推销员的职责要求,巧妙设计了三个相关问题,就快捷地判断出了应聘者是否适合推销员工作。

贝吉尔的信念

绝处逢生的法兰克·贝吉尔,有一个成功的工作信念:推销就是要主动去争取顾客,一个能力再平凡的人,只要能遵守每天认真拜访5个客户的原则,热忱地把保险好处与他人分享,这样就能成功了。

贝吉尔从事保险行业的第一年就拜访了1849人,其中有82个潜在保险户,但只成交了66件,占拜访客户的1/29。

后来当他技巧逐渐成熟,经验日益丰富时,贝吉尔每天拜访3个人,就有一位可以成交。20年来,他每天拜访5人次,一生共累计有4万人次的拜访记录。

大道理:推销员有两个大敌:一为偷懒,一为未能充分利用时间。有推才有销(推销),有动才能活(活动),有访才有结果(开花又结果)。

一字千金

战国时候,盛行一种“养士”的风气,有权势的人都喜欢招揽各种人才,把他们养在家中,随时为自己效力。这些投靠权贵的人被称为“门客”。

当时秦国的相国(官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这么多门客之中,各个阶层、各种经历的人都有。吕不韦为抬高自己的名声,叫他们收集众说编写一本厚厚的书,题名为《吕氏春秋》。在这本书里,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古今治乱都写到了。

书写好后,吕不韦下令把书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同时宣告:有谁能够增加或者减少这本书一个字的,相国赏他千金。

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本书的不足之处。

《吕氏春秋》真的完美到增减一个字都不行吗。不是的,只不过由于吕不韦当时是权势显赫的相国,这本书又是他立意要标榜自己,用“吕氏”名义写成的,人们有意见也不敢提出来就是了。

大道理:推销前如果能认真准备,力求使自己的表达精练准确,就可以迅速达到让顾客满意和成交的最佳效果。

看到什么

有一个推销新手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找不到顾客,自认为干不下去了,所以向经理提出辞职。

经理问他:“你为什么要辞职呢。”

他坦白答道:“我找不到顾客,业绩很差,只好辞职。”

经理拉他到面对大街的窗口,指着大街问他说:“你看到什么了。”

推销员答道:“人啊!”

“除此之外呢。”

“除了一大堆人,就只有路啊。”

经理又问:“在人群中,你难道没看出许多的准顾客吗。”

推销员恍然大悟,马上收回了辞呈。

大道理:顾客来自准顾客,准顾客满大街都是,问题是如何将他们找出来。推销高手永远有拜访不完的准顾客,而推销新手总是为找不到准顾客而发愁。

每日一得

约翰尼是一家连锁超市的打包员,他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设计了一个程序,他把自己寻找的“每日一得”都输入计算机,再打上好多份,在每一份背面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给顾客打包时,就把那些写着温馨有趣或发人深思的“每日一得”纸条打到买主的购物包中。

一个月之后,连锁店里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在什么时间,约翰尼的结账台前排队的人总要比其他账台多好多倍。值班经理很不理解,就大声对顾客说:“大家多排几队,请不要都挤在一个地方。”可是没有人听他的话,顾客们说:“我们都排约翰尼的队,因为我们想要他的‘每日一得’。”

大道理:我们经常为推销不出自己而烦恼,总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推销效果甚微。打包员推销的成功给了我们启示:既要时刻为顾客创造快乐,又要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