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5385300000039

第39章 老年健康计划(5)

“养心之道,贵在保持心境平和。”杨先生说,“如何保持心境平和,一是顺其自然,二是积极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杨先生的一生经历,坎坷复坎坷,可谓多灾多难。他12岁父母双亡。年轻时做过学徒、卖过报纸、“文化大革命”时期又被打成黑帮分子,下放劳动,当过锅炉工、管工、木工,什么粗活重活都干过。但他心态乐观,笑对人生,总是以平和、宽容、豁达心态面对生活,保持饱满、愉快的精神,战胜挫折,终于迎来生命的春天。

退休以后,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研究和练习,以写字保持自己的安静,忘掉衰老和烦恼,得以养生。

“养心贵在愉悦。”这是杨先生的第二个秘诀。他的书法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可他的作品大多赠送了朋友,分文不取。他说,没有友谊的人,就像一片荒漠,而友谊的滋润能使人快乐增加一倍,烦恼减少一半。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他都写出最好的字,赠送。他说,每写一个字,都会使自己的心情无比快乐。

“养心贵在充实。”这是杨辛的又一个体会。他虽然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生活和研究工作却更加充实了。近20年来,他从事泰山美学的研究,他曾先后40次登上泰山,其中,20多次是他70岁以后登上去的。除了3次是坐缆车,其余都是徒步上去的。他说,泰山的美景,丰富了自己的学术宝库,也充实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每天都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充实的人生,让他身心愉悦。

孔子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两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孔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到老,学到老,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发展,从不惑、知天命、耳顺一直到从心所欲,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岁月不饶人,不能逞强,也不应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虽然社会和家庭不再是靠老年人来支撑,但也不是老年人已经没有用了。让老年人发挥余热,老年人不仅应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有三:一是经济困难,生活无保障;二是怕体弱多病,健康状况欠佳;三是孤独,生活上空虚。从而产生孤独感、空虚感、不适应感和失落感。

老年人讲究养心之道,注意心理调节,保持精神愉快,是健康长寿的活化剂。研究发现,约有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您若是年过花甲的老者,学一点养心之道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离退休后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最大的恐怕就是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因为这样会加快老化过程。世界上有许多男性在进入领养老金时,却出乎意料地不久就死亡了,在德语中的一个术语“养老金死亡”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男性把自己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离退休后失去了工作就等于失去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身心健康、失去了经济独立,特别是失去了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情绪压抑、苦闷、悲观,把自己关起来不出门,越这样就越失去生活的勇气,甚至停止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活,这时候,实际上死亡就已经开始了,或者说已是部分死亡的活死人了。只有走出家门,加强人际交往,才能克服“养老金死亡”,找到生的意义、生的乐趣。

健康小档案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有助于养生,在自己喜欢中活,活得欢喜。

乐观豁达

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历经坎坷,却活到90多岁,他的养生之道,堪称楷模。

开朗乐观,胸怀广阔,是他的健康法宝。早在1933年,他被第一次打倒时,被派到农村,他却若无其事,照样有说有笑,有人替他惋惜时,他则大度地说:“革命哪能一帆风顺呢?”1969年他成为全国第二号走资派,被发配到江西劳动改造,骨肉分离,吉凶未卜,可他没有忧伤,没有牢骚,泰然处之。他有一句名言:“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

他很善于以幽默风趣的言谈,来调解自己的心态。“文化革命”后期,他复出后,不怕再次被打倒,幽默地说:我是维吾尔族姑娘,“头上辫子多”,不怕人家“抓辫子”,借以打消那些心有余悸的干部们的顾虑。

邓小平又是一个心态平和、平易近人的人,这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他一生清正廉洁,作风朴素,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正是养生贵在养心。战争年代,他就善于深入基层,和战士同甘共苦。有一次,全体战士到后山背粮食,他也要去,大家就说:“邓主任,你那么忙,就别去了。”可邓小平却说:“命令是我下的,我能不带头执行?要吃饭,就得干……”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就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健康小档案

老年人应该活得更轻松一些,宽容一些。潇洒者,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拘束;糊涂者,大彻大悟,淡泊宁心,不为琐碎事所扰。

良好的生活习惯

毛泽东虽然从来都没有刻意追求养生之道,但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又十分科学和符合养生之道。

首先是他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他爱吃素食,但也爱吃红烧肉,虽然保健医生在他的菜谱里,从来都不会出现红烧肉的字样,可他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叫卫士长给他搞一碗红烧肉来吃。一般认为红烧肉里含有大量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心脏病等,但现在研究证实,经烧制后的红烧肉,其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可下降50%,而其中能防治心脏病和抗衰老的不饱和脂肪酸等却没有变化。

毛泽东爱吃辣椒,顿顿饭离不开。而辣椒含辣椒碱、辣椒红素、维生素C,能调味、健胃、增加食欲,有保健功能。他还喜欢吃马齿苋,那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钾盐的食物和药物,可增强体质,抗衰老。老人家还有一大爱好,是吃茶,浓浓的热热的绿茶,不但要喝,喝过后茶叶还要全部吃了。茶中的有用元素一点没浪费。

毛泽东以书法健身,更是家喻户晓。尽管日理万机,他总会忙里偷闲,大书特书一番。他的行草,继往开来,自成一家,是国人称羡的书法大师。

他更是运动健身的楷模。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毛泽东一生,既乐水又乐山。大水库、大江、大河、大海,都是他的所爱。他先后17次畅游长江,最后一次已是73岁高龄。

他乐山的故事就更多了。在被他称作“第三故乡”的杭州,他几乎爬遍了所有的大山。他在登杭州灵隐寺北高峰时,写下着名诗篇《五律?看山》: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摇下,欢迎有晚鹰。诗人巧妙地把杭州周围的大山: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都写入诗中。

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预防疾病的发生很有好处,对已患有一些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防止疾病发生,甚至严重的心脑疾病的发生,如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大有益处。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

1.控制体重。

2.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可采用个人有兴趣的活动方式如慢步,太极拳,跳舞等,但应避免竞技性的活动。运动量以运动后自我感觉不累为度。

3.保持心理平衡。

4.戒烟。

5.营养均衡化:要吸收多种多样的营养。从纯绿色蔬菜到地瓜、酸奶、豆、寒带性鱼类等等,要广泛均衡地摄取食物营养成分,这很重要。

6.低脂肪食谱:低脂肪食谱不仅有减肥效果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在《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期刊发表报告表示,实验证明,吃类似人类吃的高脂食物的老鼠,无论在记忆、学习及集中能力方面,都较饮食脂肪较低的同类弱。

7.适量的睡眠:确保每天7小时的睡眠。一项以100万名美国人为对象为期6年的调查显示,每天睡8小时和4小时的人同睡7小时的人相比死亡率高13%和17%。

8.积极的思考:通过对美国新英格兰地区10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长寿老人的共同点是在困境中不灰心,仍像平常那样维持积极的思考方式。

9.顺畅的社会生活: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展自己的爱好,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肯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专家们发现,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是长寿者的一个重要个性特征。

健康小档案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保持童心

浙江大学老教授陈鸿逵,是全国健康老人。他面色红润,身板硬朗,思维敏捷,非常健谈。

他的长寿秘诀是,用新的生活方式来充实自己,延续年轻时的活力和激情。他的家,像一个玩具天地。写字台上、书架上、床头柜上、电视柜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玩具。有钓鱼翁、跑步少年、藏族姑娘,还有大大小小的玩具熊猫,不下百个,个个憨态可掬。这些玩具都是老人家自己做的,他每天除了着书立说外,就是做玩具。有的是赠给朋友,有的是自己欣赏。

老人家说,做玩具其实很简单,不在于手巧,而在于心灵。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太多了,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和欣赏,也就有了制作的愿望,就会动手去做。而只要动手去做,你就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心情也随之无忧无虑,使生活充满活力,不知老之将至。

老人家还制作了不少益智玩具,他说,现代人的长寿,得益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而营养、药物等保养只是一个方面,生命科学的重要真谛,是动脑益智。身体需要运动,大脑也同样需要运动。

老人家还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各种益智玩具。每样益智玩具他都玩得得心应手,纯熟自如。老人家非常喜欢动脑、动手。他的眼睛花,看不了电视,他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放大镜的支架,放到电视机前,这样就可以正常看电视了。

据北京、上海、广州的报章报道,老人的心理问题近期逐步升温。2006年重阳节时期,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接待的老年人骤增,占到了来访总量的三成以上。该中心共为2431名65岁至83岁老年人进行了心理咨询。统计显示,1678名老人有孤独感、失落感及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约占总数的七成。

位居首位的心理问题是为儿女操心,主要是为儿女的婚事、家庭生活和工作问题担心;位居第二位的是退休后的适应感、心理落差。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的圈子发生了变化,老人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其次还有衰老恐惧、健康恐惧等问题。

忘却上面的诸多烦恼,回归童年的心态,实际上是一些老年人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表面上看,一些老年人的幼稚行为很像是一种逃避,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些返老还童的做法和心态恰恰很好地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暮年沉闷,应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是应该积极提倡和引导的。

解决老年人烦恼的办法。老年人要学会单纯,保持一颗童心。有一句话说得好:“儿孙琐事由它去。”老年人开心豁达,乐观不愁,就能延年益寿,心情好是最好的良药。要想真正为儿女好,为自己好,就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犹如冰心老人所说:“人老并不可怕,可怕是心老,心老易死。”着名诗人陆游,享年85岁,有诗句“整出拂几时闲嬉,时放曾孙竹马骑”。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陆游总爱和孩子一起骑竹马玩耍,可见童心之旺盛。把天真活泼的孩子趣,引入老年生活中,保持一种孩子般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来讲是一种福气。人的一生,不顺心的事或想不开的事难以避免,但只要会自我调节,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保持童心,便是一种健康的气质。

健康小档案

童心的乐观开朗给老年朋友精神及躯体带来了双重调适作用,尤其在精神上可双向调节紧张与闲逸,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和改善血循环,从而增强心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