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5385300000038

第38章 老年健康计划(4)

在生活习惯上也应该互相体谅宽容,谁也不要幻想去改变谁,你喜欢甜,他喜欢咸,你怕不辣他怕辣,怎么办?除了宽容还是宽容,来一个“一锅两制”互相尊重。当然,为了让老伴吃得舒坦再麻烦也值得。又比如穿衣,一般女同胞都好添新衣,而男同胞一般自己不愿多添衣也不高兴老伴成天逛商店。其实,只要经济上过得去,让她多买几套穿得亮丽也蛮好。

健康小档案

老夫老妻在精神上相互安慰寄托,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关怀,是其他关系所无法替代的。

坦然面对疾病

自从老周上了年纪,就开始害怕自己得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这种对疾病的恐惧,老周变得极度的“敏感”。如果在晨练的队伍中或亲友邻居中,有某个老人患了癌症或突然去世,他就会诚惶诚恐,想起他(她)生前所说的某种不适,自己的身体也就感到不适,到医院做过检查也不放心,唯恐医生或家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久而久之,老周得了抑郁症。

老年人的感情往往比较脆弱,有时候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过来,有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对于老年人,要想高质量地活着,自己就得坦然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

衰老总是令人恐惧,有些人进入老年,就开始生活得提心吊胆,身体的任何变化都会感到不安。也有的人,因为恐惧而不敢承认自身的衰老,年纪大了,一切还按年轻人的标准来,有了病痛也不去看。其实,这些态度都会让健康一天天地离你而去。

坦然接受衰老的事实,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第一课。进入老年,就要更加有意识地爱护自己的健康,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请相信只要有一个年轻的心态,生活方式健康科学,你完全可以生活得更年轻。

健康长寿不仅指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据了解,在我国每年有大约10万年龄超过55岁的人自杀,占所有自杀者比例的36%。25%的老年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有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症状,但都没有接受过早期治疗。唐山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沈振明指出,老年人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这与缺乏社会、家庭以及子女的关爱关系最大,还与其自身缺乏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有关,有些老人心理有了问题,却不认为自己患病,也不知道如何治疗。

对于老人来说,保持良好的情绪很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一是要培养一些幽默感,就是要能在一些气氛紧张的环境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去克服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二是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经常想自己过去的成功,以及所做的有益的事情等等,多想一想高兴的事情;三是使自己的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即适当地宣泄;四是善于从光明一面观察事物,“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就会不断保持平静的心态。

健康小档案

长寿之道,其实就在自己手中。

定期体检

一位77岁的女性高级知识分子,多年在单位的组织下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健康状况良好,自感无任何不适。后来,她连续5年放弃体检。第6年,一位同事临时邀她前去体检,结果发现肺癌,已是晚期,虽经手术治疗,仍然无效,不久即去世。如果她每年坚持参加体检,一定会及早发现肿瘤,及时手术切除,应当可以治愈。

一般说来,人的身体状况往往从35岁左右开始就走下坡路了,但健康人群往往感觉不到自己身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微小变化。因此,从这个年龄起,定期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人的免疫力普遍比较低,更不能忽视体检的重要性。一些老年多发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超过60岁的老年人至少每半年就应该做一次体检。要经常进行血液流变、血压、血糖、心电图、肿瘤生长因子等检测。另外,老年人的眼疾很多见,像白内障、青光眼等都可以通过定期的眼底检查早期发现。一些慢性病患者更是要随时复查,才能及时控制病情恶化。

但是现在体检机构多、项目杂,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老人的体检项目呢?

量体重:身体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过于消瘦则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其他疾病。人们常说的“千斤难买老来瘦”并不全对,因为老年人的消瘦极有可能是肿瘤导致的消耗性疾病的表现,所以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短时间内突然的消瘦,就更应该引起注意。

测血压:血压高或低都应引起重视。一般老年人高血压比较常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SBP)大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大于90mmHg(12kPa)。

验小便:血尿、蛋白尿、尿糖增高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心电图:这是一种简单又无益的检查,可及时发现冠心病的心肌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

查眼底:眼底动脉可反映出脑动脉硬化的程度。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患。

胸部X线透视:可早期发现肺部疾患,尤其嗜烟者更应定期检查。尤其是抽烟三十年以上的老人,患肺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了许多。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测定:可早期发现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对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AFP诊断意义很大,应注意检验。

大便隐血试验:可早期发现消化道疾患及癌症。

肛门指检:有助于发现直肠癌,男子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等症。

健康小档案

老年人应定期体检,每半年或者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注意做好体检记录,保管好化验单。常规性检验项目(如体重、血压、验小便、心电图、查眼底等)有条件的最好每季度查一次,这样既能及早发现疾患,又能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病变、发展有所掌握。

静心养神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制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今年已经102岁了。

许多老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一阵活动之后,便会觉得头目发昏,此时若能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再睁眼时即有一种清爽之感。这个过程就是通常说的“闭目养神”。

“眼不见,心不烦”是很有道理的。闭上眼睛可以养目,更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

传统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知觉的总称。神对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盈与亏,关系到人的健与衰;神的得与失,又关系到人的生与亡,欲养生者当神养之。

晚上睡不着觉时,最好的选择是“闭目养神”,以静其心,而不是选择读书、看报。在“闭目养神”的同时,如能再配合着练眼功,则能很好地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

健康小档案

静修可以逐渐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达到心境的平静。

养生之道

仁者长寿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高寿103岁的健康老人。他和另一位名人张大千的一段故事,堪称是仁者寿长的典范。

1930年,时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对书画艺术情趣极浓,经常请书画界名流,来公馆共赏收藏。这时有专家说:“汉卿,你收藏的清代画家石涛的作品有不少是赝品,出自张大千之手。”

张学良从此一心想拜访这位张大千先生。他派自己的副官给张大千送去请柬,邀请参加为其举办的宴会。张大千一看请柬,有些忐忑不安,觉得自己与这位大名鼎鼎的张学良,素无来往,怎么会请我呢?正疑惑时,门开了,进来三位军人,其中一位就是张学良,他一把抓住张大千的手,自报家门地说:“我叫张学良,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幸会,请到公馆叙谈叙谈。”

来到公馆,一见高朋满座,有齐白石、周养厣、陈半丁等书画名流。张学良把张大千介绍给大家,又把他引入上座。从此,二人成了知己。一次,张大千在琉璃厂看到一幅清初名家新罗山人的《红梅图》,遂与古玩店老板商定好300块大洋成交,第二天拿钱取画。也巧,人刚走,张学良也来到了店里,也看中了这幅画。老板告诉了实情,可张学良给了500块大洋,买走了画。

1961年,张大千从海外回台湾探亲,又与张学良见面了。话题谈到了当年《红梅图》的往事,两人不禁开怀大笑。张大千离台时,张学良夫妇到机场送行,还送他一件神秘礼物,让他回家后才能看。

张大千在飞机上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张《红梅图》。他有些百感交集,一到家里,就闭门谢客,精心创作了一幅《腊梅图》,赠给张学良。

1935年张大千在西安为张学良作画《华山山水图》,急于返回,画毕在火炉上烘烤,火舌烧了画纸,抢救时燎了他的一截长须,张大千只好重画,结果直画到晨鸡报晓。张学良就用自己的专机送张大千回北平。成为轰动京城的佳话。

1978年张大千定居台湾,两人的来往就更加亲密。这使两位仁者身心愉悦,都成了“仁”的受益者。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仁智者之所以长寿,在于他们善于修身养性,所谓修身养性,主要指培养高尚品行,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很重视修身养性,如庄子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外物对人的健康有害:“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悛中桑(使头目昏蒙);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因此,人们应注意修身养性,以杜绝这五个方面的危害。

一般说来,长寿老人普遍都是心胸开朗、性格温和、遇事乐观、勤劳、仁善、知足、安于现状、与世无争、对待生活顺其自然,所以他们都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

健康小档案

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学会养心

着名美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杨辛,虽然已是耄耋老人,可他越活越年轻,继续讲课,几个小时也不休息。他的思维还是那么敏捷,神采飞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谈起养生之道,杨先生笑着说:“养生贵在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