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5385200000015

第15章 管理为什么:谋求发展(1)

有两个人在原始森林中迷了路,很疲惫,于是脱掉鞋放松一下。突然,远处有一只凶猛的大熊向他们奔过来。两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命,其中一个人马上低头穿鞋、系鞋带,另一个急了:“你还不快跑,要没命了!”穿鞋的人说:“我不需要比熊跑得快,只要比你跑得快就好。”对于“鞋”的理解有许多种,最通常的一种是指——企业管理。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时,首先要做的,除了探讨企业远景、发展战略,或是塑造核心竞争力以外,更需要关注的则是夯实管理基础,需要穿好“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活下去。那么,一个企业又是怎样穿“鞋”、怎样穿好“鞋”的呢?这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

麻烦的AA制

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饭店吃饭,彼此都让着点菜。如果是平时自己一个人吃,不一定会点那些很贵的菜,但是在朋友面前,这种心理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往往会点一个价格昂贵但很“显面子”的菜。最后吃完饭结账时付账的人会心惊肉跳。

那么,AA制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假设你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去吃西餐,讲好花费三个人平均分担,那么,当你点自己的餐饮时,你不太会慷他人之慨的多多益善。因为,虽然你点的东西有三分之二的花费是由另外两位朋友负担,可是你也要负担他们两人花费的三分之一。如果你多点的话,朋友就要多负担,朋友即使不讲,心里也会有点嘀咕。反之亦然。因此,将心比心的结果,是每个人点的大概会和自己一个人单独进餐时所点的差不多。三个和尚也许会有一丁点儿浪费,但绝不会多。

可是,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你现在是参加聚餐,总共有三十个人,花费也是大家平均分担,情况很可能就大不相同了:你少点一些,别人只少付三十分之一;你多点一些,别人也不过多负担三十分之一。而且,你克己复礼,别人却不一定见贤思齐,因此你又何必当傻瓜,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大快朵颐一番,即使浪费一点也无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结果,是每个人最后所点的会远超过三个人吃饭或自己一个人进餐时所点的;而每个人最后所分担的,也就远远高过自己一个人单独进餐时的花费。

透过AA制这种现象,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在小团体里人数少,彼此观察约束比较容易,所以每个人都比较容易有礼有节。当团体变大时,个人的重要性下降,责任感也因而减少,最后呈现出来的往往就是一盘散沙的景象。而且,这种大组织导致的效率低下,在现代生活里几乎随处可见:尖峰时段的塞车(谁愿意停在路边休息,让别人先走)、社区鱼池里一滩死水(反正自己家里的水族箱生气蓬勃就好了)。

这些现象虽然令人难过,但却不令人困惑——这是人多时很自然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光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诅咒,或者作“复兴文化、发扬传统”之类的呼吁没有用。应用经济学的知识,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各种条件的相关结构,然后再考虑以现有的资源,调整改变完全有可能。

现代企业部门众多,人员庞杂,在一个企业内部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会出现许多事情,如何掌控和利用这些人才,正确处理企业发生的事情,就成为一门学问和艺术——企业管理,即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学问。

在现代世界商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通过20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又经反复修改和完善,终于形成了今天丰富的体系,并在这种体系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早期的企业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学派、官制行政指挥理论,都曾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的人文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理论更为西方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理学家笔记

合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式,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是世界着名企业500强能够获得飞速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印第安人狩猎的秘密

居住在加拿大东北部布拉多半岛的印第安人靠狩猎为生。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选择哪个方向去寻找猎物。他们以一种在文明人看来十分可笑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把一块鹿骨放在火上炙烤,直到骨头出现裂痕,然后请部落的专家来破解这些裂痕中包含的信息,裂痕的走向就是他们当天寻找猎物应该去的方向。

令人惊异的是,用这种完全是巫术的决策方法,他们竟然经常能找到猎物,所以这个习俗在部落中一直沿袭下来。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印第安人的选择方式包含着诸多“科学”的成分,尽管他们对“科学”这一概念一无所知。

首先,在每一天的决策活动中,他们无意中将经济学所说的“长期战略”寓于战术即朝哪个方向去打猎中去。按通常的做法,如果头一天满载而归,那么第二天就再到那个地方去狩猎。在一定时间内,他们的生产可能出现快速增长。但正如彼得·圣吉说的,有许多快速增长常常是在缺乏“系统思考”、掠夺性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的,其增长的曲线明显呈抛物线状即迅速到达顶点后迅速地下滑。如果这些印第安人过分看重他们以往取得的成果,就会陷入因滥用猎物资源而使之耗竭的危险之中。

其次,他们没有使选择方式受制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偏好和判断,而是把它置于一种系统之中。打猎实际上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博弈,如果猎人的行为受制理性选择,那么他们实际上是在以不自觉的方式训练对手——猎物。结果,猎人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于对手(猎物)来说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容易对付,对手变得越来越聪明,猎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下降,直至最后丧失。

这又告诉我们:信息的效用有赖于其独享性,如果一个信息被充分共享的话,它的优势和效用就被消磨和利用光了。因此,决策行为是悖论式的。所谓信息,就是“被消除了的不确定性”,决策行为一方面要力图消除不确定性,追求透明度,另一方面又要维护不确定性,保持不透明。管理中有明显的理性成分,所以它具有科学性;但它不仅仅是科学性的,而且富于艺术性甚至是巫术性。管理实际上是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透明与不透明之间走钢丝。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身上,往往同时具备科学家、艺术家和巫师的素质。

世界着名的软件巨头微软的成功得益于其总裁比尔·盖茨良好的管理者素质。首先,比尔·盖茨具有洞察市场机会的远见卓识,他在1975年创建微软时就发现了计算机工业中真正的摇钱树——软件。同时,比尔·盖茨也善于组织和协调,这体现在他对人才、产品开发等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等各个方面。还有,比尔·盖茨富有进取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对公司事务,他事必躬亲,始终保持高度参与,他自己也说“对构成公司80%收入的产品有着最深刻的了解”。在当今的美国产业界,比尔·盖茨也许是最会管理企业的经营者,这是微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艾科卡是当今举世闻名、大家公认的管理专家和经营奇才,在福特公司任职期间,为了谋求企业发展的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他独创了季度考评法,即每一位主管和其下属应在每季开始时,拟定下一季的生产计划和发展目标,并由双方协商好后开始实施,待一季度过去后加以考评,真正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这一方法他一直沿用下去,收效显着。他在福特公司最大的成就是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改革,使公司上下秩序井然,办事富有成效,杜绝浮滥费用,为公司开源节流数千万美元。更为重要的是他受命于克莱斯勒公司危难之时,以顽强的毅力、冒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管理,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几经拼搏,使克莱斯勒转危为安、走出困境。

管理者的通俗定义为:那些能够让别人完成工作的人。管理者有决定权,肩负着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有权分配企业人力和物力资源,有能力指导控制企业内部每个成员的活动,以达到其企业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干部、领导、厂长、经理等。

管理学家笔记

管理者是企业活动的推动者。没有一流的管理者,就没有一流的企业。高素质的管理者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佛塔上的老鼠与猫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在上自由休息,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告诉管理者,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多么的脆弱。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最大限度地抓住各种权力并稳定自己的权力。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他有哪些权力呢?这些权力又有什么特点呢?

合法权(法定权力):这个权力是来自管理者所在的某一个职位或岗位。无论谁在这个位子上,都会有相同的权力。下属感到有责任听从在这个位子上的某一个人的话,遵守他的规定,尊重他的权力。

报酬权(奖励权力):来源于管理者奖励另外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有权力决定谁涨工资,谁得到理想工作,他就拥有这种报酬权。如果管理者能够科学地运用这种权力,下属就会更好地工作,更尊重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