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5383300000012

第12章 不放弃一个学生(2)

原来这就是我们校园,可以将在家像“皇帝”一样的孩子,在跨进校门的瞬间就“蒸发”成了空气。最重要的是,这两个“空气”要“结晶”成为人的可能性也许就没有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或者成绩去给学生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不能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去培养和评价他们。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各行各样的人才,而不全是高考状元和官员。我们更应该在全社会积极形成一种真正的“不论职位高低,各行各业不分贵贱”的舆论导向。不要把学生往“高考”一条路上逼到底,更不应该像某些地方对所谓的“高考状元”不恰当的夸张式宣传。“高考状元”将来不一定就是顶尖人才。

现在,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学校的期望和社会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考大学。成千上万的教师用分数来划分优生和差生。这种现象令人悲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位孩子身上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很大的出入。我们的社会对很多行业,很多职业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很多封建的成分,“求学出仕”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上佳选择。其实,社会已经进入充分尊重和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最合适他自身发展的教育,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三十个学生,而是用三十种方法培养一个学生——这才是教育人追求的境界。

案例精选[描述]

我们某个班上有一个调皮大王,平时从来不做作业,每天总会在学校惹出一些事情来。当我走近这位调皮大王时,才发现他总是在受到外在力量的刺激,去抵制作业,去做调皮的事情。学校教师用“110”作为这名调皮大王的封号。教师们见到他,总会有意无意地叫他:“110,今天又干什么坏事了?”

[点评]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这位学生能不去干点坏事吗,不然他怎么对得起“110”这个封号,怎么对得起教师对他的“关心”?同样,当老师每天都把他作为不做作业的“典型”,把他树为不好好学习的“标兵”时,他就觉得必须坚持下去,坚持不做作业,坚持不好好学习,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典型”与“标兵”的地位,也为了让教师不再“失望”。但是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成为差生?其实是由于他父母在他三年级的时候离异了,这段毁灭性的经历让他成为了差生;可他真正的不幸是老师并没有伸手将他拉出来,反而给他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对于“后进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平等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帮助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而这种潜能一旦被挖掘,迸发的力量是惊人的。面对“后进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爱,点滴的关怀,细微的关爱,甚至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有时都可能成为学生勤奋的动力。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都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差异,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宽松环境。

任何一个班级,总有好的学生,也有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好的学生,老师一看到他们就满心欢喜,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老师见了就头疼。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好的学生就与老师越来越亲近,而不好的学生就与老师越来越疏远,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放弃了他们。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那些好的学生固然有很多的闪光点,让你满心欢喜,但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你换个角度看待他们,一定也能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去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爱去包围他们,对他们要不吝啬赞美,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老师没有放弃他们。

案例精选[描述]

王金战是中国科学院在读博士、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课题组组长、美中英才教育联盟理事长、宽高教育集团董事长。他从教几十年,历任山东沂水一中政教主任、青岛二中教导主任、山东临沂华盛实验学校校长、人大附中副校长,人大附中网校校长等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守着以尊重个性、培养能力、激励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到而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在人大附中当高中班班主任时,有天半夜,王金战接到校长电话,要他接收一个被别的班拒绝接收的男生。这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后通知了家长,家里因此燃起了“战火”,这个学生半夜离家出走,家长和亲戚四处寻找惊动了学校。第二天课间操时,消失一夜的学生回到了班上。考虑到他只是个借读生,有人提出干脆劝其退学。

王金战表示愿意把这个学生留在他的班上。在与这个男生谈话时,他先是劝其消除对原来老师的怨恨,然后就纪律问题征求他的意见:“别人是不允许迟到的,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你每周违犯两次纪律。”这个男生很是意外,一再说会好好表现,用行动证明自己。

到了王金战老师班上后,该男生被同学们的成绩吓傻了,因为他自己的成绩除了数学,几乎全不及格。最终,该男生主动要求离开这个班。王金战与他商量:“课程跟不上不要紧,我给你个特殊政策。每天早上你来了之后,能听懂的课就好好听,听不懂的随时可以回家自学。”

第一次摸底考试,该男生不想考,王金战鼓励:“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考下来的结果,他比倒数第二还少两百分。王金战对他说:“别人付出多少努力呀!你才学了一个暑假,怎么比得过人家?”

接下来的第一次月考,该男生仍是倒数第一,但和倒数第二的同学差距缩小了三十分。王金战一个劲儿地夸他:“你一下子能缩小三十分,高三总共要经过八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都能缩小三十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

这位学生被表扬得热血沸腾,王金战又把他叫起来:“你谈一谈,下一次考试的目标是什么?”该男生激动不已,一下站起来:“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对这样的‘差生’,就要拿放大镜去找他的优点。”王金战说。那个学生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学习进步得异常迅速。

最终,这名男生果真考上了北京大学。

2008年,马上要高考了,一个外校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找王金战,恳请他无论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谈谈。他的孩子上高三,由于调皮捣蛋被学校赶回了家。

“为什么学校让你回家?”王金战问他。男孩开始说了:“我是有缺点有毛病,可是老师动不动就当着全班的面训斥我,还动不动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我特别反感,所以我就要跟学校对着干!”

王金战默默地听着,偶尔还点头。受到鼓励的男孩一吐为快。等他讲够了,王金战才开腔说:“高考不就是一次考试吗?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面的九十里路,只是整个行程的一半,后面的十里路才是最关键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现在可以在家里合理安排时间,学它个昏天黑地,快速把你的各科内容搞清楚、复习好,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大跌眼镜。假如你放弃了,社会就多了一个窝囊废!来到人世间不容易,你就这么窝窝囊囊走一遭?只要你从现在起肯投入学习,我答应再辅导你数学一次,给你讲两个小时,高考成绩提高二十分没问题。”

那次谈话后,男孩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家住九楼,平常都坐电梯上去,可那天晚上他不坐电梯,跟父母说:“从今晚开始,我得锻炼。躺了十几天,已经躺散架了,我得跑上去。从明天开始,我就要进入临战状态。”

“其实,这个孩子讲了一百分钟,我只讲了二十分钟,他就发生了改变。关键是,他觉得我能听进去他的话,能理解他,他就找到了自尊,把我当成了知己。”王金战说。

王金战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学生有了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他就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点评]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古人都曾有过“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说法。差生是不存在的,差异才是客观存在的,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社会适应。每位学生都有待发掘的潜力。教师如把差异作为资源,就能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都找到令自己骄傲的一片天空!

4.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在众多的心理素质中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自信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

无数的心理研究和事实证明,信心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人能够顺理成章并有所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自信的人总是乐观、活泼,言行举止有生气;因为自信的人总是坦诚,能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因为自信的人总是虚心好学,对目标充满必胜的信念。其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不应着眼于让学生有一个好成绩,更主要的是要为他塑造一个好的个性,为他的终身发展,为他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判断能力较弱,老师的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从而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进而渐渐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给予肯定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但是遗憾的是,很多老师都在摧残学生的自信、自尊,而且还不知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个学生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我没理由忘记她的名字,因为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报复她的念头是那么强烈,可是如今我确实已记不起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她姓刘。

刘老师是我初一时的数学老师,教我们时刚从中师毕业。客观地讲,她的课讲得不错,但有一点却使她无法成为我心中的好老师,甚至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就是因为她对学生带有轻视侮辱的态度。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她拿着数学试卷走进来,脸上带着惯有的怒气和不满。“啪”的一声,卷子摔到讲台上。教室里寂静下来,只听见几十个人轻微的呼吸声。“××,99,××98。下次注意啊!为什么没得满分?××,94,看看,这道题该错吗?啊?……瞧瞧,你自己瞧瞧,做的这是什么呀!这类题我讲得还少吗?怎么就记不住?××,87,又是80多分,也这么大个人了,你自己不觉得害羞吗?真没见过你们班这么笨的学生……”从99分一直讲到60多分,还没有我的卷子,我意识到这次糟了,心里直发毛。“王月,到讲台上来!”我吃惊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讲台。老师把试卷往我手里一塞:“面向同学们,大声念出你的分数!大家都看看她,看她好不好意思念出自己到底得了多少分。”我低头看手里的卷子,上面大大的、红红的“55”,让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一种从未经历过的羞愧和自责使我呆若木鸡。“脑子笨也就算了,还不好好学,你打算怎么办?破罐破摔是吗?我看你呀,长大了也就是块扫大街的料……”我抬起头,掠过面前不断开合的嘴巴,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站在讲台上,感受着那令我无地自容的歧视与嘲讽,它击碎了我13岁生命中的全部自信。我不知道对一颗敏感自尊的心,对一个对自己的能力尚不能形成正确评判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劈头盖脸的定性式的挖苦嘲讽更残酷、更可怕!它使我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如她所说,是一个很笨很笨的人。后来我才明白,是她错了。

[点评]

学生的心都是脆弱的,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错误。

所有的哲理都告诉我们,认为自己成功的人,最终一定会成功;自认为不能成功的人,即使开始侥幸成功,最终也会失败。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样一句就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所以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学生生活中,便发现你们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

这是对学生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机会,不仅阻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是会鼓励他们独立学习。

自信对孩子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就能乐观进取,做事就能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接受各种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其他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会让孩子产生“无能”的感觉。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十分必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鼓励。

案例精选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