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5383300000011

第11章 不放弃一个学生(1)

教育是慢的艺术。

让每一滴水珠都闪烁太阳的光辉!

1.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学生一旦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有的因此更不思进取,沦为社会的渣子;有的不能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想到自杀;有的为寻求解脱甚至将其父母杀害……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如何谨慎地对待各种各样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容置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当有平等的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对学生轻易地说“你真笨”、“你不如别人”、“缺电”等话。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看到自己的潜能,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全班的同学。只要学生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高和发展,教师就要由衷地为他高兴,不要认为他还没有追上别人。其实只要特别关注,方法得当,目标适度,不断提高,自然就会有效,任何学生都会找到属于自身的闪光点。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在这个理论中,如果我们把窗户换成学生,也许就意味着只要把表现差的学生心中的那些“破漏的窗户”慢慢地修理好,就会使学生“有序”地发展。

有一个学生表现很不好,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遵守纪律,成绩也差,批评了多次后,老师都想放弃他了。但是新学期开始后,随意的几次课后谈话,师生一起聊了一些生活中的事,老师发现和这个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后来,他在平时也会经常注意他,提醒他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并且告诉他和以前比,哪里有进步了。开学五周后,老师发现他有很大的改变,同学对他的评价也改变了。

案例精选[描述]

曾有一则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新闻标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天长(学校)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原来这则新闻是说天长不再评选“三好学生”了,而是改为评选“进步生”、“特长生”、“全能生”。

据介绍,在一个学期中,凡在品德、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有进步的学生,经过班级讨论,由多数通过,由班主任上报年级组长,经年级组同意,就可以获得“进步生”称号。其中进步突出的由年级组上报校长室,经校长批准,可获“显著进步生”称号。这次,全校表彰“进步生”或“显著进步生”共416名。这416名学生中,有中队委员、有课代表、有班级里的调皮大王……有一些从未获过奖的同学,见自己和中队长一起上台领奖,激动得眼泪直在眼眶里转。

凡在爱国、爱学校、爱集体等方面,且又在“五自”(自律、自学、自强、自立、自护)方面做得较好,各科优秀成绩在60%以上的同学,经过自己申报,班级讨论,多数通过,由班主任上报年级组长,经年级组同意,就可以获得“全能生”称号。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同学踊跃申报。获得“全能生”称号的人数远远高于评选“三好学生”的人数。

最让人鼓舞的是,全校进行的“特长生”评选和展示活动,极大地激励了全校学生。天长规定:凡在学校或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竞赛和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学生,都可以申报“特长生”。学生非常活跃,申报内容的范围涉及面很广,有“小作家”、“小书法家”等。后来,申报项目由原来的20多个增加到60多个。申报的学生都精心制作了一块展板,然后进行自我介绍,把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状,进行精心设计,配以照片和说明,表述自己获得的成果。

学校的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全校各类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扬和鼓励。使一大批“被遗忘在角落”的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点评]

在平时,一个表扬、一个微笑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而言却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而美丽,“雪中送炭”辛苦但更重要。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用真诚和热情对待每一位差生,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课下常和他们聊天、谈心,去了解他们的童心世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课上不要高高在上,要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用爱去温暖和照亮每位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炬,教师要用自己的情和爱去点燃他们,使他们熠熠生辉。

2.正确评价学生,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

案例精选[描述]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狮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不知什么时候被挂上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驴子”两个字。狮子大为恼怒,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这个标签弄掉,可是无论如何也弄不下来。更让它恼火的是,走在路上,动物王国里的其他成员指着标签说:“看,这是头驴子。”于是狮子气急败坏地找到狐狸说:“难道你也认为我是驴子吗?”狐狸说:“先生,虽然你长得像狮子,但你的尾巴上明明写的是‘驴子’啊。”渐渐地,狮子也开始觉得自己是头驴子。

[点评]

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或许觉得很可笑。但是细细品味寓言的内涵,却对我们的教育有诸多的启迪。

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一些教师总是乐于给学生贴标签。我们往往从消极无能的角度看待学生,给学生贴上“学习习惯不好”、“智力太差”、“行为异常”、“不可救药”之类的标签。我们给他们贴上“驴子”等另类标签的时候,却很少想到那些被贴上负面标签的学生的心理重负,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心灵煎熬。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尤其需要尊重。著名教育家韩风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再没有比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切不可以成绩论英雄,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身心发展普遍规律的指导下,分析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着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教师的这种人格力量折射到学生身上,会促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

现在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如果教师仅仅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尺度,那么就与新课程改革之下的素质教育精神相背离。

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就会多出一批人才。教师应该摘掉有色眼镜,平等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校园应有的美好,还给学生一片自由广阔的湛蓝天空,让欢声笑语充满校园。

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就如同人们对贫与富的观念。在一个城市里,你觉得自己工资水平太低,但与偏远山区相比,同样教育学生的老师的工资每天仅够吃萝卜青菜,你还会觉得工资有问题吗?

同样,学生的好与坏也只是教师一种观念而已。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太笨。事实上,不管老师如何看待学生,这些学生在他们的家长眼中都是最为聪明的孩子。对学生的评价和定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并不是学生的智商差异,而是因为教师与家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同,理解学生的观念不同。

当孩子在父母的辛苦教育下,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会为孩子的绝妙表演而惊喜;当孩子会喊出“爷爷奶奶”,“姑姑伯伯”的时候,大家都会夸奖孩子聪明。于是孩子不但乐意于继续喊你,还乐意于去学习更多的名称。

但当学生会喊“老师”的时候,这种学习的心态和学习后的成就感就慢慢消失了。孩子在学校中得到老师的注意力也就不如从父母那得到的那样多了,因为有太多的孩子叫“老师”。而老师不得不区分哪个学生叫得最好听,哪个学生叫得最“标准”,哪个学生叫得最亲切。当教师按照以上标准,把这些孩子区分为三六九等时,只有很少的孩子会延续在家中获得的学习成就感。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对孩子评价会传递给曾经夸奖孩子的人,这些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初衷,接受作为专业人员教师的评价,当然这个评价很少是令孩子们有自信心的。当大家都这么认为的时候,父母也开始怀疑孩子,甚至怀疑自己也是笨拙的。尽管给孩子的评价,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但通过大家的传递,就成了一种事实。

其实聪明与愚笨只是一种观念而已。

案例精选[描述]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钢琴教育家,他教出了无数成名的钢琴家,而且他还具有“华生式”的教育狂言:只要给我一个孩子,我就可以把他教成一位知名的钢琴家。有一天,一位母亲很生气地来到这位钢琴教育家面前,说:“如果你教我家小孩的钢琴,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自信了。”于是,这位钢琴教育家来到了这位母亲的家里,并开始“欣赏”这家小孩的钢琴独奏曲。听完之后,他很兴奋地站起来,对小孩说到:“你真是一位天才钢琴家,在你的钢琴独奏中,我闻到了一位钢琴家的味道。”小孩听到他的评价时,眼前突然有了一丝亮光。当钢琴教育家走出家门,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责问钢琴教育家道:“你怎么可以欺骗小孩呢?”钢琴教育家坦然地说道:“我是钢琴教育家,不是钢琴家,所以我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多年后,这位小孩在这位钢琴教育家的调教之下,真的成了一位知名的钢琴家。

[点评]

既然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因此,如果换一种观念,学生就可能都是好学生了。

当我们用年长者的心态,以一个学科专家的身份去俯视我们的学生时,我们的学生都是笨蛋,只有极少的几位天才才能在小小年龄超越我们多年的知识积累。当我们用朋友的心态,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仰视我们的学生时,我们的学生就都是聪明的。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笨蛋,因为他们居然和我们自己一样的笨。只是我们的笨,表现在无法教会这些笨蛋;而他们的笨,表现在无法领会我们给他们的“教”。

一个老师曾对我讲述了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件事情:

案例精选[描述]

记得我自己班上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上学期我刚接触他时,他是一个不爱学习,不愿意做作业的学生。与他接触下来,发现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在英语上是学不好的,于是对英语越来越不感兴趣,每次考试都是“红灯”高挂。原本我真的想放弃他,可是看着他每次的成绩,我心里就不舒服。我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转变这个学生。于是,我与他沟通,鼓励他并且询问他,说“老师不相信你是学不好的,老师有信心通过努力把你教好,你有没有信心和我配合,让自己提高”。他想了很久,犹豫地告诉我“行”。看着他的犹豫,我知道他没有信心。

于是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帮其补习。一开始,他觉得无所谓,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看着他的样子,我有些气馁,但由于年轻,不服输的态度,我还是坚持帮他补习。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刻关注他,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让他交流自己的方法等,同时我还经常鼓励他,一看到他的进步,就赞扬他。看着他一次比一次的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为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高兴。

[点评]

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的潜能就没有办法得到充分挖掘,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往往错失良机。但是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引导,他就会找到了人生的转机,就可以赢得一生。这就是选择心态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能。不是学生无能,而是教师没有找到开启这个能源宝库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英才。

3.不要给学生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要给学生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得到尊重。我们不能把学生的缺点无限的放大,更不能因为他们今天的不是而否定他们的未来。

一份报道称,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达到5000万人,相当于一个法国或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这是令人震惊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给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对于他们存在的缺点的反应以及出现过错时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学生一有过失,就大声训斥,还美其名曰“为了学生好”;有的教师则先了解原因,然后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态度、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前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而后者则往往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会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

作为教师,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出现过错、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师的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动不动就去训斥学生,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个教师说自己曾经问一个学生他们班是否有差生,学生说没有。“你们班上有调皮的学生吗?”“没有。”“那你们班还真不错哦,既没有差生又没有调皮的学生。”“不对,我们班上有两个‘空气’。”“啊,你们班上有两个‘空气’,‘空气’是什么呀?”“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不但成绩差,而且还很调皮,班主任对我们说,为了防止他们把不好的习惯传染给我们,让我们把他们当‘空气’一样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