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楚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说法不一。古代诗文中多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湘,《瀛奎律髓》作“江”。〔2〕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文选》郭璞《江赋》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郡西溯江六十里,南岸有山名日荆门,北岸有山名日虎牙,二山相对,楚之西塞也。”九派:即《书·禹贡》所云九汀。《文选》郭璞《江赋》:“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李善注:“水别流为派。《尚书》(《禹贡》)曰:荆州‘九江孔殷’。”关于九江,后人有多种不同解释。《经典释又》引《晋太康地记》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几水入彭蠡泽也。”以注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为几江。以上二句写汉江的地理形势,谓其可与三湘、荆门、九江相通。〔3〕“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4〕“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5〕“郡邑”句:谓江水浩淼,郡城(即襄阳,唐时为襄州治所)如浮波上。浦,水滨。〔6〕与:犹“如”,参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山翁:指晋山简,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永嘉三年为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持节镇襄阳。是时天下分崩,“简优游卒岁,惟酒是耽”。荆地豪族习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罱。”见《晋书·山涛传》。
登辨觉寺
竹径连初地〔1〕,莲峰出化城〔2〕。
窗中三楚尽〔3〕,林上九江平〔4〕。
软草承趺坐〔5〕,长松响梵声〔6〕。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7〕。
题解
作者办理完南选事务后,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二月北归,所行路线为:自桂州历湖湘抵长江,而后沿江东下,经庐山至润州,再循邗沟、汴水、黄河归长安。此诗即作于自桂州北归途中。参见拙作《王维年谱》。辨觉寺:当在庐山,说见下文
注释
这首诗写登庐山僧寺所见,擅长用大笔勾勒,绘出包罗一切、寥远阔大的景象。方回评曰:“此似是庐山僧寺。三、四形容广大,其语即无雕刻,而‘窗中’、‘林外’四字,一了数千里,佳甚。”(《瀛奎律髓》卷四七)三句写自庐山僧寺远眺,三楚尽收眼底;四句写从庐山下望,近处是一片树林,林外有水阔波平的彭蠡和注入彭蠡的湖汉水及其八大支流。句中用一“上”字,表现出了景物的远近层次(画中可把远处的九江画在近处的树林上),具有浓厚的画意。
注释
〔1〕初地:即欢喜地,为大乘菩萨十地(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中之第一地。《华严经·十地品》:“今明初地义,是初菩萨地,名之为欢喜。”此处借指佛寺下方的最初台阶。〔2〕莲峰:庐山有莲花峰。化城:佛家语,谓佛一时化出之城郭。《法华经·化城喻品》谓,佛欲令一切众生皆得佛果,然欲达此境,道路悠远险恶,众生难免畏难退却,故佛于中途化一城郭,使众生暂得止息;待精力恢复后,佛即灭去“化城”,劝谕众生继续前进,以到达涅槃彼岸。此处以化城喻辨觉寺,言登临中忽见佛寺殿宇,犹如化城。〔3〕三楚: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此句写自庐山僧寺远眺。〔4〕上:边,侧畔;《瀛奎律髓》作“外”。几江:指注入彭蠡的湖汉水及其八大支流。参见《汉江临眺》注〔2〕。此句写从庐山俯视。〔5〕趺(fū)坐:即跏趺坐,又称结跏趺坐,谓交结左右跌(足背)加于左右股之上而坐,又有全跏趺坐(俗称双盘)与半跏坐(俗称单盘)之分。《大智度论》卷七:“结跏趺坐……此是坐禅人坐法。”此指寺巾僧人作结跏趺坐于软草之上。〔6〕梵声:指和尚诵经之声。〔7〕空:犹独、自。法云:佛家语,喻佛法之涵盖一切。《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引《华严经》:“不坏法云,遍覆一切。”外:犹“内中”,说见王镆《诗词曲语辞例释》。无生:与涅槃、法性等含义相同,指诸法之法性为“无生”,“无生”即“无灭”,大寂静如涅槃。此即把无生灭的绝对静止,当作一切现象的共同本质。《仁王经》卷中:“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二句意谓,僧人自居寺中,修习佛法,以之观察人世,获得r无生之理(也即破除了生灭的烦恼)。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1〕,风波下洞庭〔2〕。
赭圻将赤岸〔3〕,击汰复扬黔〔4〕。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5〕。
题解
邢桂州,赵殿成注谓即桂州都督邢济。按,据《旧唐书·睿宗诸子传》、《新唐书·肃宗纪》、《通鉴》卷二二一等载,邢济于肃宗上元(760—761)中为桂州都督;寻绎此诗首二句之意,此诗应是作者在京口送邢氏赴桂州都督任时所作。考安史之乱后,王维一直在长安任职,未曾远赴京口(参见拙作《王维年谱》),故此诗之邢桂州当非邢济。又开元二十九年(741)春,维自桂州北归,尝过润州江宁县(时作有《谒璇上人》诗),京口即此行需经之地,故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九年。桂州,唐州名,治所在今广西桂林。《旧唐书·地理志》:“桂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始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桂州。”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了友人赴桂州就任沿途所见到的景色。其中“日落”一联,写日落时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反光强烈,江湖水面一片白亮;当潮水涌来,碧涛滚滚,仿佛染青了整个天地。作者只是抓住景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略加渲染,即构成一个壮阔苍茫的意境。
注释
〔1〕铙吹(náochuì):即铙歌,亦日鼓吹,本军乐,后卤簿、殿庭、道路亦用之。参见《乐府诗集》卷一六“鼓吹曲辞”解题。又唐时分鼓吹乐为五部,其三即铙吹。参见《乐府诗集》卷:二一“横吹曲辞”解题。此谓出发时奏乐。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唐时润州治所即设于此。〔2〕洞庭:即洞庭湖。邢此行盖自京口溯江而上,过洞庭、经湘水赴桂州。〔3〕赭圻(zhěqí):古城名,在今安徽繁昌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八宣州南陵县:“赭圻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临大江,吴所置赭圻屯处也。”将:犹“与”。赤岸:《文选》郭璞《江赋》:“鼓洪涛于赤岸。”吕向注:“赤岸,山名。”《嘉庆一统志》卷七三:“赤岸山,在(江宁府)六合县(今江苏六合)东南四十里。”山南临长江,土石皆赤。赤岸与赭圻皆邢溯江西行途中必经之地。〔4〕击汰:以桨击水。汰,水波。《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扬黔(líng):谓划船前进,犹如飞扬。舲,有窗子的船。〔5〕“明珠”二句:《后汉书·孟尝传》载,尝迁任合浦(治所在今广西合浦东北)太守,郡不产粮米,而海出珠宝。先时太守,大都贪秽,责成百姓采珠,无有限度,珠因渐徙于邻郡界,于是合浦贫者死饿于道。尝到任,革易前弊,“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逐,随。使臣星,《后汉书·李邰传》载,和帝遣二使者微服赴益州,途中宿于李邰舍,“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邰指星示曰:‘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遂称使者为使星或使臣星。此指邢桂州。二句意谓,明珠当随邢的到任而复还,指邢到任后一定会为百姓造福。
赠裴雯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1〕,臂上雕弓百战勋〔2〕。
见说云中擒黠虏〔3〕,始知天上有将军〔4〕!
题解
裴旻(mín),《新唐书·文艺传中》:“文宗时,诏以白(李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曰:“曼尝与幽州都督刊俭北伐(按,事在先天元年,见《通鉴》卷二一○),为奚所围,旻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奚大惊引去。后以龙华军使守北平。”《全唐文》卷四三一李翰《裴将军曼射虎图赞序》云:“开元中,山戎寇边,玄宗命将军守北平州,且充龙苑(当作“华”)军使。以捍蓟之北门。公尝率偏军,横绝漠,策匹马,陷重围。”“声振北狄,气慑东胡,棱威大矣!”卷三五二樊衡《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节度副使、右羽林大将军乌知义,即令都护裴是理兵述职,大阅于松林。”(按,薛楚玉开元二十年为幽州长史,次年兵败被代,见两《唐书·契丹传》)《新唐书·吐蕃传上》:“又信安王丰书出陇西,拔石堡城,即之置振武军,献俘于庙(按,事在开元十七年,见《通鉴》卷二一三)。帝以书赐将军裴昊日……于是士益奋。”又《宰相世系表》载:“(裴)旻,左金吾大将军。”据以上记载,裴旻当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诗疑亦作于开元时,具体年代无考,姑系于此。这首赠给裴雯将军的诗,颂扬了将军的勇武善战。
注释
〔1〕七星文:《吴越春秋》卷:三伍子胥奔吴,至江,渔父渡之,子胥解剑相赠,曰:“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其后诗文中描写宝剑,遂每用“七星”或“七星文”来形容。隋炀帝《白马篇》:“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吴均《边城将四首》其一:“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2〕雕弓:镂刻有花纹的弓。〔3〕见:犹“闻”。云中:见《老将行》注〔22〕。黠(xi6)虏:狡猾的敌人。〔4〕“始知”句:形容裴神武异常,乃天上之将军。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1〕,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_二军出井陉〔2〕。
忘身辞凤阙〔3〕,报国取龙庭〔4〕。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5〕!
题解
都督,官名,唐时在全国部分州郡设大、中、下都督府,府各置都督一人,掌督诸州军事,并兼任驻在州的刺史。代州,唐州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旧唐书·地理志》:“代州中都督府……督代、忻、蔚、朔、灵五州。”“天宝元年,改为雁门郡,依旧为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代州。”此诗或是天宝元年代州改为雁门郡之前所作,具体时间不详,姑系于此。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这是一首送人出塞的诗。诗中通过写出征,歌颂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和报国壮志。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说:“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当分别观之。”所论极是。
注释
〔1〕天官:指天上星座。《史记·天官书》索隐:“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将星:星名。《隋书·天文志》:“天将军十二星,在娄北,主武兵。巾央大星,天之大将也;外小星,吏士也。大将星摇,兵起,大将出;小星不具,兵发。”“动将星”即谓将星摇动,大将出征。〔2〕刁斗:古代行军用具。《史记·李将军列传》集解:“以铜作鐎器,受一斗(容一斗粮食),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井陉(xíng):又称土门关,亦日井陉口,在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二。《元和郡县志》卷一七恒州获鹿县:“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在县西南十里,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四面高,中央下,似井,故名之。”二句写唐军开赴前线。〔3〕风阙:《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干门万户。”“其东则风阙,高二十馀丈。”后泛指帝王宫阙。句指赵都督辞别天子出征。〔4〕龙庭:又称龙城,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5〕间:宋蜀本、《文苑英华》作“中”。老一经:老死于一部经书(指儒经)。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1〕,晚家南山陲〔2〕。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4〕,谈笑无还期〔5〕。
题解
终南,山名,主峰在陕西长安县南。诗题《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文粹》作《入山寄城中故人》,《国秀集》作《初至山中》。别业,别墅。开元二十九年(741)作者自桂州归京后,曾隐于终南(参见拙作《王维年谱》),本诗即是时所作。诗写作者隐居终南的乐趣。诗人那追赏自然风光的雅兴、悠闲自得的意趣和超然出尘的情致,在诗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从这首诗里,读者还可感受到“高人王右丞”的自我形象。诗的第三联,一向受到诗评家的交口称誉,清冯班说:“第三联奇句惊人。”(《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查慎行说:“五、六自然,有无穷景味。”(同上)在这里,诗人写所见到的终南山景色,只用了“云起时”三字,其馀则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可谓引而不发、一以当十。此联尚有其他言外之旨值得人们体味,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此诗之高,还在于它又写得极平淡、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著力,清纪昀评道:“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这话很对。
注释
〔1〕中岁:中年。道:指佛家之道。〔2〕晚:指晚近、近时。南山:即终南山。陲:边。〔3〕胜事:美好之事。空:只。〔4〕值:遇。《国秀集》作“见”。〔5〕无还期:《国秀集》、《瀛奎律髓》作“滞还期”,《唐文粹》作“无回期”。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1〕,连山到海隅〔2〕。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3〕。
分野中峰变〔4〕,阴晴众壑殊〔5〕。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题解
诗题宋蜀本作《终南山行》,《文苑英华》作《终山行》。此诗写作时间同上诗。诗写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首联“自山下而仰山巅”,用如椽之笔勾勒了终南山的巍峨、浑茫气象。颔联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攀行山间,本未见白云,而至半山回身一望,白云却已连成茫茫一片;遥望山上有青霭弥漫,走进去却又不见其踪影。此联状远近云气之变幻,精微入妙,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都会有身临其境之感。颈联写登上山巅的观感,亦以大笔勾画了终南山的辽阔幽深。尾联写游后下山欲觅宿处而隔水向樵夫打听,“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此联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全诗笔力劲健,气韵生动,浓墨淡笔,错综变化,“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清黄培芳语,见翰墨园重刊本《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上),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篇。
注释
〔1〕太乙:又作太一,唐人多称终南山为太一。《元和郡县志》卷一京兆府万年县:“终南山在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此处太乙即指终南山。天都:指帝都。亦指天空。〔2〕“连山”句:谓山峰接连不断,直到海边。按,终南山本不及海,这样写是夸张的说法。又赵殿成注谓王琦释此句为“与他山连接不断,直至海隅”,意亦可通。〔3〕“白云”二句:写山上云雾瞬息万变。霭(ǎi),云气。〔4〕分野:古时以地上的州国同天上的星辰位置相配,谓之分野。此句极言山之广大,说中峰即已跨越不同的分野。〔5〕“阴晴”句:谓同一时间内,各个山谷的阴晴不一。壑(hè),山沟
答张五弟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长闭关〔1〕,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2〕。
题解
张五,即张諲(yìn),作者有《戏赠张五弟諲三首》、《送张五諲归宣城》诗。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o:“张諲,官至刑部员外郎,明《易》象,善草隶,工丹青,与王维、李颀等为诗酒丹青之友,尤善画山水。”《唐才子传》卷二《张諲传》:“諲,永嘉人,初隐少室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后应举,官至刑部员外郎。……天宝中,谢官,归故山偃仰,不复来人间矣。”这首诗作于在终南隐居期间,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诗写得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王夫之《唐诗选》卷三说:“末以乐府语入闲旷,诗奇绝。”
注释
〔1〕闭关:闭门。〔2〕“君但”句:意谓君只管来相往还。但能来,尽管来之意。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1〕,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2〕,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3〕,羞为献纳臣〔4〕。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