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5381100000017

第17章 王维诗选(16)

〔1〕演漾:流动起伏貌。涵:白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低湿之地,其根人药。〔2〕半:宋蜀本、静嘉堂本等作“共”。〔3〕蹴踘(cùdū):同蹴鞠,又作蹋鞠、打球,古踢球之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尚穿域蹋鞠。”索隐:“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也。”《唐音癸签》卷一四:“唐变古蹴鞠戏为蹴球,其法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占时有于寒食蹴鞠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引刘向《别录》云:“寒食蹋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案鞠与球同,古人蹋蹴以为戏。”〔4〕秋千:古时有在寒食荡秋千的习俗。《荆楚岁时记》:“(寒食)造饧大麦粥……打球、秋千、施钩之戏。”《御览》卷三。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趫者也。”〔5〕分曰:指春分之日。分,节候名,谓春分或秋分。《左传》昭公十七年:“日过分(春分)而未至(夏至)。”春分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此日昼夜长短平均。清明,《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唐时有于清明日游春的习俗。杜甫《清明》:“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出。”上巳:三月三日上巳节。古代习俗,都在这天到水边祭祀洗濯,以除灾求福。参见《后汉书·礼仪志》。后来上巳实际上成为到水边宴饮、游春的一个节日。这两句说,少年们春分就开始在外面游玩了,用不着等到清明和上巳。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人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1〕,日色冷青松〔2〕。

薄暮空潭曲〔3〕,安禅制毒龙〔4〕。

题解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长安志》卷一二:“开利寺,在(长安)县南三十里皇甫村,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按,宋时香积寺已毁,又在今日贾里村之西的香积寺村另建新寺,初名开利,后又名香积,不知者每误以为此即唐之香积寺。说详近人郑洪春《香积寺考》(载《人文杂志》一九八。年第六期)。此篇《文苑英华》作王昌龄诗。按,王维集诸本皆录此诗,而王昌龄集无此诗,《全唐诗》收此诗亦作王维,当是。此诗写初游寺院所见,着意于刻画一个幽深、静谧的境界。诗以“不知”二字发端,谓入山数里,但见古木夹径,寂无人踪,忽闻远处钟声,始知山中有寺。“何处钟”三字还传达出了作者急欲寻找寺院所在的心情。由不知到始知,四句一气盘旋而下,运思超妙,状初至光景宛然。“泉声”二句写山寺环境,工于锤字炼句。“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七)。“日色”句化视觉里的事物为触觉中的事物,这种“通感”的表现手法,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心理感受。末二句掺入禅语,以佛教的超脱尘世之意作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偏好刻画寂静清幽的境界,这与诗人的佛教信仰有关。不过这种境界也是大自然之美的一种反映,对人们不无吸引力。

注释

〔1〕泉声”句:谓泉水在危石间穿行,发出呜咽之声。孔稚硅《北山移文》:“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2〕“日色”句:意谓松林幽深,照射到那里的落日馀辉也仿佛带有寒意。〔3〕空潭:空寂的水潭。曲:隐僻之处。〔4〕安禅:佛家语,犹言入于禅定。江总《明庆寺》:“金河知证果,石室乃安禅。”毒龙:喻妄念烦恼。佛教认为妄念烦恼能危害人的身心,使不得解脱,故喻以毒龙。《禅秘要法经》卷中:“今我身内,自有四大毒龙无数毒蛇……集在我心,如此身心,极为不净,是弊恶聚,三界种子(产生世俗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因素),萌芽不断。”“安禅”可使心绪宁静专注,灭除妄念烦恼,故日“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1〕,千山响杜鹃〔2〕。

山中一半雨〔3〕,树杪百重泉〔4〕。

汉女输植布〔5〕,巴人讼芋田〔6〕。

文翁翻教授,敢不倚先贤〔7〕?

题解

梓州,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旧唐书·地理志》:“梓州……天宝元年,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复为梓州。”使君,州郡长官之称。这是一首送友人入蜀为官的诗,首四句写得很精彩。“万壑树参天”,为“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山中”一联,“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三句承次句山字,四句承首句树字),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上)。“一半雨”,谓蜀山幽深广大,晴雨相半,写出了蜀地山川的特色。“树杪百重泉”,这画面中有远近层次,富于立体感,是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的印象(中国画即将高远处的瀑泉画在低近处的树梢上)。这首诗还善于描摹自然音响,那响彻千山的杜鹃啼鸣,声震层峦的崖巅飞瀑,不但有助于突现蜀地山川的雄奇,也使全诗的景物形象更活跃生动。诗之前四句写蜀中景物,切友人所往之“地”,五、六句写与此“地”相联系的民风民情,而七、八句又直承五、六句而来,所以前后意脉是相贯通的。

注释

〔1〕参天:高人云霄。〔2〕杜鹃:见《送杨长史赴果州》注〔7〕。〔3〕半:明十卷本、《全唐诗》等作“夜”。钱谦益说:“盖送行之诗,言其风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日‘一半雨’。”(《牧斋初学集》卷八三《跋王右丞集》)〔4〕杪(miǎo):树枝的细梢。〔5〕汉女: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汉,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蜀称帝,国号汉。橦(tóng)布:《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麺有桄榔。”刘渊林注:“橦华者。树名檀,其花柔毳(柔毛)可绩为布也,出永昌。”按,橦即木棉树,其种子的表皮长有白色纤维,可织成布。句谓蜀地妇女以檀布输官(唐行租庸调法,百姓每年需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布匹或丝织物)。〔6〕巴:古国名,战国时为秦所灭,于其地置巴郡,辖境在今四川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地区。芋田:蜀地多植芋,《史记·货殖列传》:“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大芋,其形类蹲鸱),至死不饥。”晋郭义恭《广志》:“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句谓蜀人常为芋田之事打官司。〔7〕文翁:西汉人,景帝末为蜀郡太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之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翻教授,反而进行教育之意。敢不:各本均作“不敢”,赵殿成注:“当是敢不之讹。”今从其说校改。倚:依傍。先贤:指文翁。二句意谓,李到任后,必定追随文翁,教化蜀民。《唐诗别裁》卷九云:“结意言时之所急在征戍,而文公治蜀,翻在教授,准之当今,恐不敢倚先贤也。”亦可备一说。

观猎

风劲角弓鸣〔1〕,将军猎渭城〔2〕。

草枯鹰眼疾〔3〕,雪尽马蹄轻〔4〕。

忽过新丰市〔5〕,还归细柳营〔6〕。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7〕。题解

《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采此诗首四句作一绝,俱题为《戎浑》,《全唐诗》且将其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按,《乐府诗集》载《戎浑》诗未署作者姓名,《全唐诗》录入张祜集当系误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曰:“白公云:‘张三(张祜)作猎诗(指《观徐州李司空猎》,载《全唐诗》卷五一○),以较王右丞,予则未敢优劣也。’王维诗曰:‘风劲角弓鸣……。’”明以《观猎》为王维之诗。唐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亦俱以此诗为王维所作。唐代歌人每截取当时文人之诗而播之曲调,《戎浑》诗即属这一情况。这首诗通过写日常的狩猎活动,展现了将军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起句倒戟而入,极突兀:在北风劲吹的郊野,将军的角弓发出了一声声尖锐的音响。由这一细节描写,即可使我们想象到将军那双控弦的手是何等有力。“草枯”二句描写了骑猎的情景:草枯时节猎鹰目光更加锐利,发现一只只野兽,将军策马驰逐,多么矫健轻捷。接下二句写猎毕归营,用自然、平易的语言,真切地表现了将军猎后的愉快心情。最后二句写归营时勒马回望射猎之处,只见暮云无际。此二句“作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施补华《岘傭说诗》),不禁使我们想见将军那豪兴未已、仍陶醉在射猎的快意之中的神态。全篇笔势健举,形象飞动,洋溢着一种豪迈之情,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上评道:“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

注释

〔1〕角弓:饰以兽角的弓。〔2〕渭城:见《送元二使安西》注〔1〕。〔3〕鹰:猎鹰。疾:犹言锐利。〔4〕雪尽”句:写将军策马追逐猎物的轻捷。〔5〕新丰市:见《少年行四首》其一注〔1〕。〔6〕细柳营: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正义:“《括地志》云:细柳仓在雍州咸阳县西南二十里。”此处借指军营。〔7〕射雕:《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李)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又《北齐书·斛律光传》载,光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射落一大雕,邢子高见而叹曰:“此射雕手也。”按,雕一名鹫,极善飞,射艺不精者罕能中之。平:指云不飞动,平静。此二句写归营时勒马回望射猎之处的情状。

早朝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1〕。

城乌睥睨晓〔2〕,宫井辘轳声〔3〕。

方朔金门侍〔4〕,班姬玉辇迎〔5〕。

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6〕。

题解

这首诗写春目早朝景象。首联点明春深节候,写景工丽,明胡应麟称其为“唐五言律起句之妙者”(《诗薮》内编卷五),清叶矫然也说此联为“千古发端绝唱也”(《龙性堂诗话》初集)。次联写“早”字,三联则写“朝”字。末联推开作结,明胡震亨评云:“明以秦皇、汉武讥其君矣。不若宗楚客‘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为有含蓄。”(《唐音癸签》卷一一)

注释

〔1〕五凤城:犹凤城,谓京城。杜甫《夜》:“步檐倚仗看斗牛,银汉遥应接凤城。”赵次公注:“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固号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日凤城。”又古有五凤之说,《拾遗记》卷一:“(少吴)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随五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日凤鸟氏。”故又称“凤城”为“五凤城”。〔2〕脾睨(pìnì):城上短墙。通“埤垸”。句指黎明时城乌栖于脾睨。〔3〕辘轳:井上汲水之具。声:动词,发声。〔4〕方朔:东方朔。字曼倩,西汉有名的文学侍从之臣,以诙谐滑稽为武帝所爱幸。朔于武帝即位之初入长安,帝“令待诏公车”,后“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见《汉书·东方朔传》。金门:即金马门。见《燕支行》注〔4〕。〔5〕班姬:即班婕好,参见《班婕好三首》其二题解。玉辇:帝王的乘舆。《文选》潘岳《藉田赋》:“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李善注:“玉辇,大辇也。”句谓宫中妃嫔以玉辇迎请天子临朝。〔6〕仍闻”二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即渤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封禅书》曰:“(汉武帝)遣方士人海,求蓬莱、安期生(仙人名)之属。”东海,此处指渤海。蓬瀛,蓬莱、瀛洲。二句指玄宗好仙道之术。《旧唐书·礼仪志四》:“玄宗御极多年,尚长生轻举之术。于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兴,焚香顶礼。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炼醮祭,相继于路。投龙奠玉,造精舍,采药饵,真诀仙踪,滋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