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的保健之道
5355300000010

第10章 中医健康细节(4)

由此看来,吃五谷杂粮的素食主义者还是以种子类食物为主,以“菜为充,果为补”,如果不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当然还要以“禽为益”。

荷叶用处多,清热祛火不能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诗中随处可见咏荷的诗句。这种可供观赏的本草既入诗画,也是一味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牙齿疼痛。用荷叶蒂七个,加浓醋一碗,煎成半碗,去渣,熬成膏,时时擦牙,有效。”可见其具有清热去火的疗效。

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解暑、生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用,鲜品、干品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以及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症。而荷叶的祛火功能让它成了当之无愧的养心佳品。

荷叶入馔可制作出时令佳肴,如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清香可口可增食欲。荷叶也常用来制作夏季解暑饮料,比如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与大米或绿豆共同煮成稀粥,可加少许冰糖,碧绿馨香、清爽可口、解暑生津。荷叶粥对暑热,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有效。

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的功效,因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除了经常喝点荷叶粥外,还可以每日单用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煎汤代茶饮,如果再放点山楂、决明子同饮,则有更好的减肥、降脂、降压之效。

取荷叶适量,洗净,加水煮半小时,冷却后用来洗澡,不仅可以防治痱子,而且具有润肤美容的作用。

荷全身都是宝。除了荷叶,果实莲子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煮粥食用;莲子心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淤的作用,藕粉是老人、幼儿、产妇的滋补食品,开胃健脾,容易消化;藕节具有止血消淤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崩漏等,可取鲜品30~60克,捣烂后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莲蓬具有化淤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崩漏、尿血等出血症,取5~9克,煎服;莲须具有固肾涩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遗精、尿频等,3~5克代茶饮或煎服;荷梗具有通气宽胸、和胃安胎、通乳的作用,常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乳汁不通等,9~15克代茶饮或煎服。

小小豆芽也是祛火的能手

北京的杨女士一到春天就上火,总是咽干疼痛、眼睛干涩、鼻腔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也大减。因为北京的春天气候很干燥,风大雨少,所以很容易因燥热而上火。女儿给杨女士买了一套《本草纲目》,杨女士在家随意翻看时,突然看到草部的绿豆一项,发现纲目上记载着绿豆芽可以“解热毒”,她灵机一动,去市场买了绿豆芽。连着好几天都喝绿豆芽汤,结果发现上火的症状减轻了好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养生专家。就像杨女士一样,将中医理论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小小豆芽怎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呢?中医认为,豆芽尤其是绿豆芽,在祛心火,止血方面有强大的功效。在春季吃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豆芽能清热,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经常去菜市场的家庭主妇们会发现,豆芽也有不同的品种。传统的豆芽指黄豆芽,后来市场上出现了绿豆芽、黑豆芽,豌豆芽、蚕豆芽等新品种。虽然豆芽菜均性寒味甘,但功效不同。

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适合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蚕豆芽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豆芽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汤,熟了放盐和味精即可,应尽量保持其清淡爽口的性味。豆芽不能隔夜,买来最好当天吃完,如需保存,可将其装入塑料袋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超过两天。

翠衣西瓜败心火,清热解毒治口疮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口腔中发现“口疮”——绿豆大小,表面有黄白色膜的小点,虽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微微疼痛很“闹心”。口疮学名叫“口腔溃疡”,长口疮与心肾不交、虚火上升或脾胃温热有关。

长了口疮,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不利于愈合。如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应适当补充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心脏、肾脏、蛋类、黄豆、花生等。

清代医学家邵兰荪认为,西瓜性寒解热,有利于治口疮,大名鼎鼎的西瓜霜就是用西瓜制成的。平时长口疮取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将瓜汁含于口中,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多次,治口疮效果颇佳。如果口疮反复发作,可取西瓜皮30~50克,白糖少许。将西瓜皮切成小块,加水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白糖,代茶饮用。

如果能找到木槿,可取木槿嫩叶60克,洗干净后用沸水冲泡,当茶叶饮用,不但能治疗口舌生疮,还可治咽喉肿痛。

另外,泻火止痛汤可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主治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假使有人口腔溃疡太严重,口腔内灼热疼痛,说话及进食时疼痛加剧。检查口腔黏膜表面有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凹陷,周围黏膜色红,甚至出现发热、口臭,需煎汤药治疗,抓取生地黄、木通、淡竹叶各10克,黄芩、黄连、黄檗各8克。每日2次,几日即可痊愈。

如果是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就用知母、丹皮、泽泻、茯苓、红花、桃仁、白芷各10克,山萸肉、熟地黄、山药各15克,生甘草8克。水煎,每日2次。

嘴唇疱疹,可用茶叶1小袋,消炎止痛,治疱疹病毒引起的嘴唇疱疹。将煮沸的茶叶水冷却后,涂在嘴唇的疱疹处,或者将1小袋茶叶放在水中煮沸,然后取出冷却,贴附在嘴唇疱疹处,4~5天后,炎症即可消退。

春天清火排毒的小窍门

春天的气候干燥,风多雨少,要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对于人体来讲很难,从而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总管家”——大脑指挥失灵,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那么,怎样做才能防止春天上火,为自己的身体清火排毒呢?中医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杰法把身体中的毒素排出体外。

(1)多喝水:排泄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天喝够两升水,可以冲洗体内的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是排毒最简便的方法。

(2)改变饮食习惯:以天然食品取代精加工食物,新鲜水果是强力净化食物,菠萝、木瓜奇异果、梨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糙米、蔬菜、水果等,聿能增加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举斗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从而清火排毒。

(3)定期去除角质:肌肤表面的老化角质会阻碍毛细孔代谢毒素,定期去除角质,可帮助肌肤的代谢机能维持正常运作。

(4)蒸桑拿:每周进行一次蒸汽浴或桑拿也能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排毒养颜。蒸桑拿时要注意饮水。浴前喝一杯水可帮助加速排毒,浴后喝一杯水补充水分,同时排出剩下的毒素。

对号入座,家庭装的夏季灭“火”方

夏季天气炎热,人爱上火,有人认为上火就应该吃清火药,所以一家老少,不管谁上火都用同一个办法,殊不知,不同的人上火原因是不同的,不可一概而论。对症下药才能除病。

1.孩子易发肺火

夏天,有些孩子动不动就发热,只要着一点凉,体温立刻就会升高,令妈妈们苦恼不已。中医认为,小儿发热多是由于肺卫感受外邪所致。小儿之所以反复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于肺卫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

针对这种“火大”的孩子,应及时给予中药对症治疗,如孩子属肺热郁闭可给予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汤,阴虚肺热可给予养阴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饮,湿热泻给予葛根芩连汤等,同时,应多给孩子饮水,多吃蔬果,少吃巧克力,肉类等高热量食品。

2.老年人易发肾阴虚火

夏天阳气旺盛,容易导致老年人肾阴亏虚,从而出现腰膝酸软,心烦,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阳痿,早泄,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或仅舌尖红,少苔,脉细数。应对证给予滋阴降火中药,如知柏地黄丸等,饮食上应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襦米、面团等,多吃清淡滋补阴液之品,如龟板胶、六味地黄口服液等,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富含铁等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西红柿、胡萝卜、红薯、橘子等。

3.妇女易发心火

妇女在夏天情绪极不稳定,特别是更年期的妇女,如突受情绪刺激,则会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这主要是由于心肾阴阳失调而导致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失眠多梦,胸中烦热,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疮,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红,脉数。应给予中药对证滋阴降火,如枣仁安神丸、二至丸等。多吃酸枣、红枣、百合或者干净的动物胎盘等,可养心肾。

夏日祛火强身三步走

夏日天气炎热,很容易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而且夏天人特别容易上火,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

朱丹溪说夏日属火,主心,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这时候天气炎热,高温会影响人体内阴阳平衡,所以人火气大,容易情绪焦躁。因此夏季养生主要是通过滋阴来达到“去火除烦”的效果。

那么,夏日去火除烦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补足水分。因为高温炎热的缘故,夏天人特别爱出汗,这就容易导致水分流失,所以夏日要随时补充水分。而温水是最好的选择,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不大容易口臭。即使常待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毫升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第二,饮食清淡。夏天饮食需清淡,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饼干、花生等坚果,否则会引起火气。另外夏天应该喝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就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明、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

第三,注重睡眠。因为炎热,夏季晚上11点前睡觉这一点很难做到,但夏季恰恰是最需要保证在晚上11点前睡觉的季节。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气血回流到肝脏的时间,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脏继续工作,就会引起肝火。所以夏季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睡好。

病由寒生,远离寒湿才健康

人生病,多是因为寒湿造成的,寒湿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血流不畅、肌肉疼痛、关节痉挛等。因为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时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所以多表现为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

中医认为,寒湿常伤人阳气。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失去阳气,万物便不能生存。如果人体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要停止。

祛除寒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因此,健康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而气血只有在温暖的环境里,才能在全身顺畅地流通。如果温度降低、血流减慢,就会出现滞涩、淤堵,甚至血液会凝固,那么人就将面临死亡,而且人的体温上升,不仅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在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量杀死癌细胞。此外,温度过低,会使体内的寒湿加重,外在表现就是上火。

所以,要涵养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要远离寒湿,温暖身体。

让身体温暖起来的办法有很多,姜红茶是祛除寒湿的最佳饮品。胡萝卜、苹果等属于阳性食物,可榨汁饮用。安步当车,让身体动起来,为自己选择几项适合的运动。放弃淋浴,经常泡热水澡。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

以上这些方法不仅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而且随着免疫力的提高,人体能克服许多顽疾。

湿邪主浊气,致病难痊愈

我国自古就有把一年分为五季的说法,即春、夏、长夏、秋、冬。长夏一般是指现在的七、八月份,在中原一带相当于夏秋之交,此时雨水较多,湿热熏蒸,气候潮湿,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之时。湿的特点是重浊下行,氤氲缠绵。湿气过重,就被中医理论称为“湿邪”。湿邪为阴邪,侵入人体后会遏伤人体阳气,阻碍人体气机的生发和运行。阳气受阻,人体自愈力就难以发挥,故而湿邪致病往往较难痊愈。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很多疾病都归因于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而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多是寒邪与湿邪交织,在人体形成一股浊重之气,阻碍人体气机,导致生病。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注意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就是冬天很少见到着凉感冒的人,反而是夏天常有这样的病症发生。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这么热,怎么还会有寒湿呢?其实这正是现代人不良的生活)1惯造成的。炎炎夏日,人们多待在空调房中,身体该出汗时却被空调冷气所阻,汗液发不出来就淤积在体内,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的长夏天气,湿气达到最盛。而人体五脏之脾最喜燥恶湿,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液,运化水谷,把吃进去的粮食、水谷精微营养的物质以及水液输送给其他的脏器,起到一个传输官的作用。脾的这种传输作用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故而中医把它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而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脾脏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人体各器官也会因得不到及时充足的营养而出现问题,导致人体生病。

由此可知,祛除湿邪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功课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没有湿邪呢?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如果早晨起床时感觉特别疲劳,头发昏,没精神,浑身不清爽,那么你体内肯定是有湿邪。另外,注意自己早上刷牙时,是不是有恶心的感觉,如果有,多半是有湿邪入侵了。

当检测到体内有湿,我们又该怎么祛除体内湿气,以及平常应该如何抵御湿邪入侵呢?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护好体内阳气。夏天该宣泄的时候就要宣泄,天热开空调无可厚非,但不要让空调对着人吹,更不要晚上睡觉时一直开着,温度的调节也要适度,不可过低。如果感觉吹完空调后不舒服,可服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等;冬天该收藏时就要收藏,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可过高。此外,还可用调节饮食来化湿避邪,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喝薏米红豆汤。此汤可当水喝,也能当饭吃。从入夏开始可一直喝到秋高气爽,能有效防止湿邪入侵,养血祛湿。

薏米红豆汤

材料:薏米、红豆(赤小豆)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