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文韬武略(孙子兵法今用)
5353100000027

第27章 在对方成功一半时击倒他(5)

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原则是:深入腹地作战,军心士气越容易巩固,敌人越无法战胜我们。从敌战国丰饶的田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有足够的给养。要注意士卒的休息,消除将士的疲劳并积聚战斗力。要巧用计谋,布署兵力,使敌人揣测不透我军的动向。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军心会稳固,将士们会宁死不退,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这样,全军将士们会竭尽全力与敌人作战,既然陷入绝境,更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部队走投无路,军心会更稳固。越是深入敌人内部的部队意志越集中,团结更加坚固,迫不得已时,会拼死战斗。所以,在上述情况下,士卒不需要整饬,依然能自觉进行戒备;不需强求他们就可以完成任务;不需对他们约束,就能友爱互助;不需对他们三令五申,就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服从。要禁止迷信和谣言,消除士卒的猜疑,这样他们就不会逃跑。当然,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他们不爱财,他们并不想长寿,并不是厌恶长寿。尽管当命令下达之日,坐着的士卒泪湿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双颊,如果把他们逼到无路可走的绝境,个个又都会像专诸、曹刿那样的勇敢。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日:“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译文]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像摆弄“率然”一样,率然是传说常山地带的一种蛇。如击它的头,蛇尾就会救应;如击它的尾,蛇头就会救应;击它的腰,它的头尾会一齐来救应。试问:用兵可以像“率然”一样反映灵敏吗?回答:可以的。吴国人和越国人本来是相互仇视的,他们同乘一艘船渡河时遇到风暴,他们会像左手帮右手一样互相救应。所以,缚马埋轮,向士卒们表示死战的决心,以此来稳住阵势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奋战,如同一个人一样,关键在平时要治军有方;要使强者弱者皆得其用,关键在利用地形之利。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全军上下,同舟共济,携起手来像一个人,是情势所迫,不得已啊!

[原文]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译文]

统率部队,必须沉着、冷静、思虑深邃,公正无偏。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一无所知。要不断改变曾经做过的事情,变换曾经用过的计谋;经常改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人们无法判断行动意图。主帅与将士们约期赴战,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主帅与将士们深入敌国领土,就像扣发了弩机一样,一往直前,烧毁舟船,像驱赶羊群一样,赶来赶去,谁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能聚集三军官兵,投入险恶的地方,这是统率军队的本领。对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或伸缩或进退,以及士卒的心理状态,都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阏;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译文]

凡带兵去异国作战的规律是:越是深入敌国,士卒们的意志越是专一,入敌境不得,士卒就容易逃散。离开平地,越过敌境作战的地区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在敌国纵深作战的地区做叫重地。进入敌国较浅的地方叫做轻地。后面险固,前面狭窄的地区叫做围地。无路可走的地方叫做死地。所以,进入敞地,要统一意志;在轻地要使阵营紧密联系;在争地迅速开进到它的侧后;在交地要谨慎防守;在衢地要巩固与邻国的联盟;在重地要解决粮食供给在圮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设法堵塞缺口;一旦陷于死地,要立死战之志。在战场上,士卒的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更会奋力抵抗,陷入危境,更能服从指挥。

[原文]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译文]

不了解诸侯国的战略方向,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湖泽地形,就不能行军;不找当地人做向导,就不能取得作战中的地形之利。以上有一种不了解,都不能成为争霸天下的军队。凡是争霸天下的军队,进攻大国就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和集中;要以强大的兵威加于敌人,以使敌国无法与别国建立同盟。因此,不需与天下诸侯国结交,也不必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用兵成加于敌国之上,就可以攻陷他们的城池,就可以毁灭他们的国家。在异国作战要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像指挥一个人一样自如。给士卒们布置任务,不要把总的意图告诉他们;鼓动士卒去作战,不必把危险告诉他们;把士卒置于最危险的地方,有可能转危为安;把他们陷入死地,有可能起死回生。军队陷入危险之中,拼死奋战,会取得胜利。所以,用兵打仗,要详细了解敌人的战略意图,故意顺从他们,使他们落入我方圈套,然后集中兵力突围,便可擒敌杀将,这就是巧妙能成大事。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免,敌不及拒。

[译文]

所以,战争行动一经决定,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证,停止使节来往,在庙堂上反复计议,决定作战方略。一旦发现敌人出入无常,有隙可乘时,应迅速攻入,首先攻其要地。不需与敌人约期作战,也不需遵循规章制度,一切行动依敌情的变化而灵活运用,以便取得战争胜利。因此,在战争爆发前,要表现得像处女一样柔弱沉静,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争打响后,要像挣脱困境的野兔一样奔跑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来不及抵抗。

火攻篇

[原文]

凡火攻有五:一日火人,二日火积,三日火辎,四日火库,五日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译文]

火攻的形式大体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火烧敌军的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交通运输设施。进行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放火用的燃料和器材,平时就应准备好。放火要选择有利的天时,火攻要选择适当的日子。有利的天时,是指天气比较干燥的时节;适当的日子,是指月亮运行经过箕、壁、翼、珍四个星宿位置时,这时多是起风的日子。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译文]

凡是进行火攻,要根据以上五种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敌情变化而采取相应的举措。假如从敌人军营内部放火,应及时派兵在外策应。敌人军营内部已起火,要表现得十分镇静,不可急于进攻,等火势达到顶点时,再根据情况的变化决定进攻,可进攻时要发起进攻,不可进攻时便要停止。火从外面放,不要等着有人从里面策应,只要能适时放火即可;从上风放火时,不要从下风发起进攻;白天的风刮得久了,晚上就会停止。凡是带兵作战时,都必须掌握以上五种火攻形式的规律,且要按气候的变化等待放火时机。

[原文]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译文]

所以,用火攻作为向敌人进攻的辅助的手段,效果非常明显;以水攻作为向敌人进攻的辅助手段,效果不明显,可以使我军的攻势加强。因为水攻只能隔断敌人的联系;而火攻可以焚烧敌军的人马和物资。

[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日费留。故日: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

凡是打了胜仗,夺取了敌人阵地的人,不论功行赏是有危险的,叫做徒劳自费。所以,贤明的国君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没利可图,就不要轻易行动,没有把握就不要随便用兵,不是形势十分危急,不要轻易开战,国君不能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也不可因一时的怨愤而轻易出战。符合国家利益才能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出战。愤怒可以转为欢喜,怨愤还可以转为高兴,国家一旦灭亡就无法复存,一旦死亡就无法复生。所以,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而又慎,优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用问篇

[原文]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亨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无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译文]

凡是兴兵十万,远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全国上下都会因此而不安,百姓还要因长途运输军用物资而疲惫不堪,因而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家庭达七十多万家。与敌人相持数年,目的是争取最后胜利。所以,如果吝啬爵禄金钱,不肯雇用间谍,以致不了解敌情而导致战争失败,简直没有仁爱之心。这种人不懂得打仗,不配作国家的辅佐,更不是胜利的主宰者。明智的君主和贤能的将帅,之所以能每战必胜,是因为他们能事先了解敌情。要事先掌握敌情,不能依靠鬼神,也不能用类似的事情类比推测,更不能用主观的机械的计度去检验获得的敌情是否准确,必须依靠深知敌情的人。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译文]

所以,利用间谍的方法可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问、生间。这五种间谍活动同时并用,敌人就不会知道从哪里泄漏了机密,这就是所谓的神纪,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因间,是指利用敌国的乡人作间谍。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作间谍。反间,是指收买敌国的间谍作我方的间谍。死间,是指制造假情报,诱使敌人上当。事情一旦败露,间谍就难免一死。生间,是指派入敌国索取情报能活着回来的间谍。

[原文]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译文]

所以,作为将帅,在军队各类人员中,没有比间谍更为亲密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没有比使用间谍更为机密的。如果不是有极高智慧的人,是不能使用间谍的,不具有仁义之心的人也是不能使用间谍的。不是用心处事十分精细的人更是不能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的。奥妙啊!微妙!简直是无处无事不可使用间谍。假如用间谍的事还没进行,情况就泄露,掌握情况的间谍和所听到秘密的人都要被处死。

[原文]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故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译文]

凡是要进攻敌人的军队,想攻占城市,想刺杀的敌方人员,必须首先了解敌人主将、左右亲信、负责通报和传令的官吏、卫士及勤务人员的姓名,命令我方间谍务必把这些情况摸清。必须查出敌人派来侦察我方情况的间谍,并重金收买,为我所用,然后赋予任务放他回去,这样就可利用“反问”了。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便可以使用“乡间”和“内间”。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可以让“死间”制造虚假情报,以“反间”形式告诉敌人,使他们上当。根据“反间”提供的线索,也可使“生间”能如期回来汇报敌情。由此看来,五种间谍活动的使用,君主必须了解和掌握,而掌握和使用这五种间谍的关键是反间。因此,对反间的赏赐不能不更为优厚了。

[原文]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译文]

从前,商朝的兴起,由于利用了曾在夏朝称臣,深知夏朝情况的伊挚作间谍,后来周朝的兴起,也是因为利用了曾在商朝为官,深知商朝情况的姜尚作间谍。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使用高智慧才能的人为间谍,一定会成就大业。这是用兵的要领,就是说三军要根据间谍提供的情报决定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