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文韬武略(孙子兵法今用)
5353100000024

第24章 在对方成功一半时击倒他(2)

凡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出动穿甲戴盔的士兵十万,还要越境千里运送粮草,付出国内外的战争费用,招待各国来宾、使节的费用,作战器材的维修保养费用,车辆盔甲等器械装备的供应补充所需要的费用,每天须有能力付出千金之巨的费用,然后,十万人的军队方可起动,开赴战场。用庞大的军队作战,贵在速胜,久拖会导致士兵锐气挫伤,攻城就会耗尽兵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政经济发生困难。士卒锐气挫伤、军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招致其他诸侯国乘机而攻,到那时,即使是足智多谋的人,也不能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守拙而求速胜的,没见过求巧而久拖的。因为长久对外用兵能对国家有利的事,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处的人,就不可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处。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他们不再征兵,也不多次从国内征收军粮。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食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食才会够用。

[原文]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木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

国家因战争而导致贫困,远道运输又因消耗人力、财力太多,必须征集民力随军运输,这种远道运输会使老百姓贫困。在靠近大军集聚的地方,物价会上涨,物价上涨会使老百姓财富枯竭,老百姓财富枯竭,国家就要为征集赋役而焦虑。这样,人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使国内十室九空,对百姓来说,将要耗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七;对国家来说,车辆的损坏、战马疲病,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补充,以及牛车的征用,也要耗去国家财力的十分之六。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葱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译文]

所以,聪明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境内筹集粮草,从敌国补充一种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种粮食;消耗敌国1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贷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故而益强。

[译文]

将士们勇敢杀敌,靠的是气势强盛;要使士卒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给予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夺得敌军战车十辆以上,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同时要善待俘虏。这样做,既战胜了敌人,又增强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

[译文]

因此,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不宜久拖。

[原文]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所以,深知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谋攻篇

[原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

大凡用兵作战,使敌国屈服是上策,用武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屈服为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整旅屈服为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屈服为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屈服为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百战百胜,也不算是高明中的高明;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高明中的高明。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辏韫,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闺,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译文]

所以,用兵作战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手段取胜,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修造大盾和四轮车等各种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花三个月才能完成。将帅由于控制不住忿怒,强令军队像蚂蚁一样去爬城攻击,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城池依然没有攻下来,这就是攻城所带来的灾难。

[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将帅,使敌人屈服而不用交战的方式,夺取敌人的城池而不靠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需久战。这样,军队就不会疲惫受挫折,而胜利却能够圆满获得,这就是运用计谋屈服敌人的法则。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

所以,用兵打仗的方法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时,就可以围歼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时,就可以直接进攻敌人;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时,就要设法分散敌人;与敌人的兵力相等时,就要设法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时;就要善于摆脱敌人;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时,就要避免与敌人决战。如果力量弱小的军队硬拼,必定为实力强大的军队所擒获。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译文]

军队的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辅佐得周详,国家必定强大;辅佐得不周详,国家必定会遭受强国的攻击而衰弱。

[原文]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译文]

国君对于军队作战不利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前进,却硬要命令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却硬要命令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事情而参与军队的指挥,以使将士们产生困惑。不懂得军队作战的灵活与权变,却要干预军队的指挥,以使将士们产生疑虑,军队的将士们既困惑又疑虑,其他诸侯国就会乘机发难,这叫做自己扰乱军心,使敌军取胜。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译文]

所以,预测胜利的方法有五条:一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会取得战争胜利;二是根据兵力多少采取不同战法的,会取得战争胜利;三是全军上下团结一心,会取得战争胜利;四是以我方的有准备对待敌方的无准备,会取得战争胜利;五是将帅有能力而国君不加干预的,会取得战争胜利。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原文]

故日: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所以,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百战百胜而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必败。

形篇

[原文]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日:胜可知而不可为。

[译文]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可能被敌人战胜,决定于自己一方。可能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有可乘之隙。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能做到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必定为我所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而不可强求。

[原文]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译文]

不可能战胜敌人时,就应进行防御;能够战胜敌人时,就应当发起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军队,就像藏于深不可知的地下一样;善于进攻的军队,就像从九天之上突然而降。因此,这样的军队既能够在防守中保全自己,又能在进攻时获得胜利。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故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所知道的,算不得高明中的高明;打了胜仗,天下都说好,也不是高明中的高明。就像能举起秋毫称不上是力气大,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称不上是眼睛明亮,能听到雷声称不上耳朵灵。古时候所说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显示不出勇武善战的功劳。这是因为他们的取胜是不会出差错的。之所以不出错,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措施必然能取胜,战胜的是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战胜敌人的任何机会。因此,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往往是盲目作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注意修明治道,所以能够成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决定权。

[原文]

兵法:一日度,二日量,三日数,四日称,五日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用兵的法则: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双方土地大小不同的“度”,规定双方人口和物质资源不同的“量”,不同的量规定着双方军队和兵员不同的“数”,不同的数规定着双方实力不同的“称”,不同的称规定着战争的胜负。所以,打胜仗的军队如同以镒对铢,是强大对弱小,打败仗的军队如同以铢对镒,是弱小对强大。打胜仗的人指挥作战,就像决开深不可测的溪谷中的积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军队强大实力的体现。

势篇

[原文]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卵者,虚实是也。

[译文]

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如同治理人数较少的军队一样得心应手,这是组织编制的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进退有序,是因为号令严肃。能使整个部队受敌而不溃败,是因为善于运用奇正结合的战术。对敌军进攻犹如以石击卵一触即溃,是因为“避实击虚”的正确运用。

[原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译文]

大凡作战,一般都是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战法层出不穷,像江河一样奔流不竭。周而复始,像日月运行一样。死而复生,类似四季的更替一般。声音不过五种,而这五种声音的变化,会产生听不完的音调。颜色不过五种,而这五种颜色的变化,会产生看不完的色彩。味道不过五种,而这五种味道的变化,会产生尝不尽的味道。作战方式不过奇正两种,奇正的变化是不可穷尽的。奇正的互相转化,如同沿着圆环旋转一样,无始无终,谁能使它达到尽头呢?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

[译文]

湍急的流水奔泻而下,足以把石头漂走,是由于水势的强大;鸷鸟的迅速搏击,以致被捕的鸟兽躯毁骨折,是由于掌握了最佳时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他们造成的态势总是十分险峻,掌握的行动节奏短促而猛烈。这种态势像张满的弓弩,这种节奏像一触即发的弩机。

[原文]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译文]

旌旗纷纷,人马混杂的情况下作战,要使自己的部队保持秩序不能混乱;在兵如潮涌的状态下组织战斗,要使自己的部队首尾相接,圆运自如,而不会打败。能示敌以乱,是出自自己的军队有严密的军事管理;能示敌以怯,是源于将帅们有勇敢的素质;能示敌以弱,是源于军队有强大的实力。治与乱,是由军队的组织编制决定的;勇与怯,是由军队的态势优劣造成的;强与弱,是由军队的实力大小决定的。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并给予“利”,敌人必会来夺取。利用上述办法调动敌人,伺机掩击歼灭它。

[原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态,势也。

[译文]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作战的态势上,而不苛求自己的下属,所以他们能够选择适当的人才去利用和创造必胜的态势。善于利用作战态势的人,打起仗来像转动木石一样。木石的性质是放在平坦的地方就较稳定,放在陡峭的地方就容易滚动。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作战时所造成的有利态势不可阻挡,这就是所谓的“势”。

虚实篇

[原文]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所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