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5345000000046

第46章 少年罕人事

少年罕人事①,游好在六经②。

行行向不惑③,淹留遂无成④。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⑤。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⑥。

【注解】

①人事:指世俗的应酬往来之事。

②游:寓目,观览。好:爱好。

③行行:形容时光运转不停。向:接近。不惑: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④淹留:久滞,指学业没有进展,这是委婉自谦的说法。“淹留无成”是说志无所逞。

⑤“竞抱”二句:最终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起来,因而历尽饥寒之苦。固穷,指《论语·卫灵公》里孑L子说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话。意思是说君子能固守穷困,不像小人一旦困乏就肆意为非。饱,多。更(gēng),经历。

⑥“孟公”二句:因为今天已经没有孟公那样能理解张仲蔚的人,所以自己的心情终将受到掩蔽而无可表白。这是以张仲蔚自比,说明自己没有孟公那样的知己可与谈心。孟公: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士传》载,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翳(yì),遮蔽。

【点评】

诗人的天性既爱好大自然,又爱好传统文化,尤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他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但时光流逝,竟一事无成。秋风吹过破旧的房屋,荒草生满门前的庭院,长夜漫漫,寒被难眠,晨鸡也不肯报晓,时代黑暗,诗人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操守。语言上,“竟抱固穷节”的“节”字,“披褐守长夜”的“守”字,皆如镕铸而成,凝聚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