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脱离大军主力,只率领轻装精锐的部队,昼夜兼程地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马陵。这时夕阳西沉,天已擦黑。马陵道狭窄难进,路旁堆了不少障碍物。庞涓恨死孙膑,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军,就命令魏军踏着月色,继续前进。不久,前面有兵士报告说:“道路全被木头堵死了。”
庞涓驰马上前,抬头一看,道路两旁的树木全被砍光,中间只孤零零地立着一棵大树。树的一面树皮已被刮去,露出白色的树干,上面隐隐约约显出几个大字,因天色昏黑,辨认不清。
庞涓命人点起火把,照亮上面所写的字。火光中,几个大字赫然生辉,令庞涓心惊肉跳:“庞涓死于此树下。”知道中计的庞涓,撤退的命令还未出口,四方杀声陡然响起,如飞蝗疾雨的箭矢,直往灯光照亮处倾泻而来!魏军大乱,彼此不能相救援。心胸狭窄、意气骄横的庞涓,自知大势已去,不愿做同学的俘虏,只好拔剑自杀。临死前他愤恨地说:“遂使竖子成名!”齐军便乘胜发起攻击,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
孙膑,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举世公认的兵家之圣。他不但着有《孙膑兵法》流传后世,而且统兵打仗也享有盛名。孙膑大破魏军的马陵之战,巧妙运用欺骗、诱惑、恐吓等心理战术,“励友军之心,竭敌军之气”,战胜了骁勇凶悍、不可一世的庞涓,可堪称是他指挥艺术的得意之作。
从马陵之战可以看出,当韩国对魏国的侵略力不能御而向齐国求援时,孙膑虽力主相战但并不急于发兵赴战。其主要原因是,齐国无论在军力和经济力方面都弱于魏国。如果急于发兵相救,无异于“扬汤止沸”。但是,此时韩魏已经交战,韩国危在旦夕。为了使韩国的将士继续抵御魏军的进攻,以赢得时间,孙膑一面口头答应韩国的请求,利用韩国的期望心理和宣传上的效果,激励韩军的战斗信心;另一方面,采取以韩制魏的策略,不断衰竭敌人的战斗意志,待到魏军师劳兵疲之际,再遣一支劲旅,因势利导,“减灶诱敌”之法战而胜之。
孙膑深知,信心和士气是胜利的根本保证,是部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韩魏交战,一旦韩军失去信心,整个攻魏的战略意图就难以实现。所以他除了使自己的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外,还积极以宣传鼓舞的方法,使韩军力战待援,树立必胜的战斗信心。
一支部队,如果缺乏战胜敌人的信心,势必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过多地考虑自己的生死安危,从而在心理上失去凝聚力。因此,在战场上巧妙地运用心理方法,不断恢复、鼓舞部队的战斗信心,就可以凝聚成顽强的抗争精神、临危不惧的英勇气概和坚忍不拔的忍耐力。
在军事行动中,消耗敌军的精力,钝挫敌军的士气,是一条重要的心理战原则。如果短期决战不能分出胜负,可以用一定的力量不停地向敌人实施袭扰、进攻,不断消耗敌军的精力,消磨敌人的意志,衰竭敌军的信心,加重对方的心理和精神负担,而后再相机决战取胜,这也正是孙膑用兵的一着高棋。此外,为了衰竭敌军之心,他还针对敌人的骄横心理以“示形”的心战方法辅助军事行动。埋锅造饭,这本是军队在野战条件下生活的一种保障措施,但这一常见不鲜的现象,竟成了孙膑衰竭敌人的重要手段。
一个高明的指挥者,总是通过谋略来扰乱敌人的视线,从而达到消磨敌人的意志,动摇对手的信心,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而后再相机决战取胜的目的。
让对方难以分辨真假
《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与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舌辩之士,斥责张松,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的兵法书籍《孟德新书》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将书接过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而后大笑道:“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只好瞒足下耳!”杨修驳斥说:“丞相私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张松立即表示:“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纳闷:“莫非古人与我暗合?”竟令扯碎其书烧之,并让杨修领张松来见他。
在这场交锋中,张松之所以能够打掉曹操、杨修的傲慢气焰而获胜,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一种论辩技法——虚拟示意法。
虚拟示意法,就是将本来没有的情况当作客观事实推出,并竭力让对手相信,从而战胜之的一种论辩技法。这种方法的实施,包括虚拟和示意两个步骤,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但比较起来,虚拟较容易些——主导者就是自己,虚到什么程度,拟出何种样式,全凭自己;而示意则较困难——目的是要对手相信自己的虚拟,如对手不相信,虚拟则徒劳。可见,虚拟是前提,示意是关键。
要成功地运用虚拟示意法,就需要巧妙地把握这两个步骤,具体方法如下:
(1)要虚得合情合理,让对方真假难辨
惺惺作态,就是装模作样做给对手看的姿态。这种姿态要合情合理。也就是说,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虚得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状况。因为人对是非的判断,靠的是知觉,而知觉的正确与否,依赖于过去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当对手的虚拟同自己过去实践的知识和经验相吻合或一致时,知觉就产生一种认同感,就对对手的虚拟予以理解、认可。前例中,张松虚拟的“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操是一位统兵主帅,要写兵法书籍,难免对前人总结战争的经验有所借鉴。加上他的猜疑心本来就重,当然就会相信了。反过来,如果张松虚拟的是“此是我对席所作”,抑或“此是江东孙权所作”,杨修、曹操的知觉,都不会产生认同。因为这与他们的实践与经验相差太大。
在论辩中,作为对手,对方总是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对你所说的,本能地会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虚拟的合理上下些工夫。有时,不防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混沌局面。如张松口中的“无名氏”,不说具体,反而让你觉得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虚拟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说虚话技艺圆熟者经常使用“有几分真”的谎言来使人信以为真,蒙蔽性非常大。
(2)示意要疏而不漏,态度诚恳,表达巧妙
示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言语。同时,应当借助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对手对你的虚拟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的示意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自己的示意越明晰、越确切、越执着、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的概率也越高。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孙刘联合抗曹,在劝说周瑜时,便虚拟出“曹操征伐江南,是为了得到二乔”之说。而为使周瑜深信不疑,其示意就相当细致周密:先是将曹植《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锁殊”,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起周瑜大怒后,又佯作惶恐之状,连称:“失口乱言,死罪,死罪!”待周瑜联合破曹之意已定之后,再故意劝其“事须三思,免致后悔”。这样才巩固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可以说,示意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虚拟一旦实施,摆在自己面前的,既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手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手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这是将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摆在对手眼前,迫使他只能作出“相信你所说的”这唯一选择。
为了使示意更有效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事须三思,免致后悔”、“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的虚拟。
有一年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外省某经贸公司与贵州一酒厂谈判,酒厂即成功地运用了此法。该经贸公司欲订购白酒10吨,但贵州的酒厂如林,名酒如云,各家竞争激烈,究竟订哪家的,委实举棋难定。
他们在与这家酒厂洽谈时,对这么一宗大生意,厂家的代表掩藏起内心的兴奋,平静而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的货早已订完了,已开始订明年的。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设法给你们安排明年早一些的。”对此虚拟,公司当然大感意外:“是吗?前天你们还在大拉客户哪!”厂家随即实施示意技巧,摆出一副赤诚:“商场如战场嘛,你们是聪明人,会不懂?那是我们的一种策略。众所周知,我们的酒是根本用不着‘拉’客户的;更何况过了一天,情况还会不变?这不,今天一清早,广东一家公司才将今年的最后一批10吨全部订完。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嘛!”此示意果真有效,公司有些急了:“是的,听说你们的酒好,我们才慕名而来。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给我们一些?”厂家进一步示意,故作难状。公司更加着急,好话说了一大堆。厂家这才以关怀、同情的口吻说道:“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
如此一来,订货商大喜,厂家更大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