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42年1月9日的李健熙,父亲是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吉,从小就受到了家族的严格管教,受到良好正规的教育。1965年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后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MBA学位。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很多私营企业发展壮大,但是不少家族企业都对企业领导人问题认识不足,对后辈教育较为放纵。家族继承人就荒废学业,热衷于跑车、旅游和高消费,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而李健熙不同,年轻时代的他非常钟情于体育。他擅长多种体育竞技项目,包括摔跤、柔道、马术、高尔夫和乒乓球。大学毕业之后,除了在三星株式会社担任管理职务之外,他还担任过业余摔跤协会会长、国际奥委会委员,连2002年日韩世界杯的组委会中也能看见李健熙活跃的身影。三星集团今天的成功要归因于李氏家族两代人的努力。李秉吉当年以白手起家打天下,被韩国同行誉为“创业之神”,是韩国经济复兴的实业派代表。三星会社原来只是韩国一个小型的米面磨坊,主要从事鱼、蔬菜和水果的出口业务。20世纪50年代,公司进军制糖、毛织等制造行业;六七十年代,集团实施多元化,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了石化、造船、航空、金融、电子,通讯等领域,发展出24家子公司或者控股企业,业务涉及日用消费品、电子产品、人寿保险、报纸出版等领域。在199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李秉吉的创业使三星公司具备一个世界顶级企业的雏形。1987年11月,李健熙接任成为集团新的CEO。在1988年三星建立50年庆典上,他宣布集团的“二次创业”,将三星的发展方向定为21世纪世界级超一流企业。李健熙提出,要彻底改变集团“只追求商品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坏习惯。
面对充满风险的亚太市场,面对臃肿复杂的公司业务体系,李健熙敢于大刀阔斧地进行整编与改革,他只保留最重要最有盈利前景的核心项目,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金融、贸易和服务,边缘的、亏损的领域或者非核心的领域一律放弃。三星集团子公司的数量从1997年的59家减少到了45家,贷款总数在两年内下降了46%,负债率从1997年的366%下降到1999年的166%。2000年,三星公司上市股票的总值达到598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现代公司、LG集团公司和SK公司所有上市股票市值的总和。三星品牌在亚洲居第三,全球名列第42,品牌价值64亿美元。集团下属有3家企业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2001年世界500强,分别是第92位的三星电子,第105位的三星物产和第222位的三星生命。令远东商界人人自危的亚洲金融风暴拖垮了韩国的现代集团、大宇集团,但是三星却凭借李健熙领导下的企业自救艰难地挺了过来,在财富500强中的地位反而有所提升。欧美评论,韩国三星是继日本索尼之后亚太领域少见的“令人尊敬”的高科技集团。与众多CEO的磨炼历程一样,李健熙的成长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在企业管理和改革上同样犯过很多过失。在90年代末期,三星集团就受困于“大企业大制造”的错误思想。明明国内汽车产业生产过剩,但李健熙仍然在汽车业务上投资了数亿美元,建立的三星汽车公司很快就债台高筑,2000年被迫贱卖出售给雷诺汽车公司。此举极其拖累集团,李健熙也曾一度被投资者批评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韩国舆论认为,三星汽车公司的建立“不仅是个盲目的决策,也是官僚主义管理体制的一次失败”。韩国国内更有一些偏激的观察家指责李健熙自从1987年下半年接替他父亲成为总裁后若干年内“一事无成”。
李健熙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他一次性捐献出20亿韩元的个人财产,承担几乎全部投资汽车领域失败的责任。三星集团发布这个公告后,投资者都惊呆了,原来要等待裁员消息的员工们眼中含着泪花,《财富》杂志撰文称赞李健熙是“为错误的投资决策承担责任的CEO”。根据三星集团的改革计划,集团主席李健熙将出售他个人名下价值8000万美元的资产,并用这笔资金设立一个基金,用于改善集团的现金周转状况。同时,他也将他个人收入的90%,捐献给集团,用于改善集团员工福利和财务困难。
64岁的李健熙带出了整整一代韩国电子产品崇尚质量的观念。有一次集团产品发生质量问题,遭到消费者集体投诉,他不顾自己年迈,带领管理人员当场用锤子砸碎劣质产品,高喊“除了妻儿以外改变一切!”的创新口号,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实施战略改革后的三星,很快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做大,该业务的收入已经占据了公司总收入的37%。在移动电话市场,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迅速从6.2%增加到现在的9.6%,手机在北美的销售收入甚至超过了在美国实际销售量最大的诺基亚公司,品牌号召力被视为等同于索尼。手机业务目前占据三星总收入的35%。
三星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记忆芯片及纯平显示器生产商,全球第三大数字电视机生产商,全球第三大DVD播放机生产商及手机生产厂商之一,包括内存芯片、显示器、录像器、显像管、软驱等17种电子产品的贴牌生产市场份额均是全球第一。《远东经济评论》认为三星在创新上高于索尼及佳能。自从李健熙1987年继任公司总裁到1999年的12年间,公司的销售总额、资产规模和出口分别增长了7.3、5.6和2.8倍。但这并不是李健熙最大的功绩。他对于三星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提倡基础变革,不断增加“世界最佳”的产品,巩固三星公司在亚太的霸主地位,改变企业文化,使之适应全球化和数字时代的要求。
人力资源学界有人这样评价李健熙,他最高明的地方是在于用人。他非常开明,唯才是用,扶植了很多家族以外的经理人。“庶民”人才感恩图报,为整个集团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为了提高集团的透明度,李健熙任命一些外籍人士为集团董事。他大力提拔年轻的储备干部担任领导岗位,造就了三星集团内部人才的鼎盛。例如三星电子副会长兼CEO尹钟龙、三星电子旗下数字多媒体网络部社长兼CEO陈大济、设备解决方案网络部社长兼CEO李润雨、通讯网络部社长兼CEO李基泰、数字家电网络部社长兼CEO韩龙外等,都是他一手提拔的爱将。三星集团中国区的负责人李亨道也受到了李健熙的大力支持。以地位而言,李亨道在三星集团排名第三,原来是三星电机的总裁、三星副会长,他在三星工作整整29年,很受李健熙器重。在接受韩国媒体的采访中,李健熙谈到自己多年经营企业,对韩国大企业财阀体制认识非常深刻。“很多人不喜欢韩国企业,但是我认为韩国高科技企业模式有其特色,尤其是高度集中的财阀体制,使得企业能够凭借其规模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高潜力的员工。”三星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都是由董事长办公室主持,集中进行的,CEO亲自过问的人才体制能够在一群拔尖的人才中间培养起一种卓越的企业家精神、雄心壮志和敬业精神。有了雄厚的后备人才,李健熙认为自己父亲李秉吉过世后三星曾经出现的“管理真空”今后不会再出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对李健熙的正面评价也越来越多。“李健熙不是一个花花公子,不是一个阔少爷,他是个鬼才。”说到会长李健熙,三星集团上上下下一致好评,支持者们认为,李健熙作为最高管理者的表现与他父亲不相上下,还有人乐观地表示,“小李”应能胜过“老李”。不过韩国首富也有烦心事。2002年8月,“韩国百富”排行榜喧嚣出炉,上榜的100位大富豪资产估算额共计191亿美元。其中,三星集团李健熙以约合14.47亿美元的个人资产雄踞榜首。据悉,如果把三星李氏家族直系家属的财产也包括在内,李健熙一家人的股份估算额达到3.214万亿韩元,比排名第二的乐天会长辛格浩一家的财产还要多2160亿韩元,真是名副其实的韩国首富。在最近亚洲周刊评选的“亚洲最有影响力的50人”,李健熙也名列35位。
“三星人”是一种身份的证明
这个时代讲究身价,能力决定了身价的高低。同一个企业中由于能力高低不同,年薪差异非常大,这是企业生存的普遍规则。能力——企业最优先考虑的绝对基准。所以,无论是网罗人才还是转换工作,如何以能力作为客观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人要想客观地说明或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能力,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一家猎头公司的总经理说道:“以一个人所任职过的公司经理作为评价标准是最为客观的,而一旦经理如果说自己出身三星,那就了不得了。”尤其是那些在三星公司任职多年的人,他们的能力是绝对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的。“三星人”这三个字足够成为一个人能力的最有效说明,这个原因非常奇怪。不是因为他个人的资质,而仅仅是因为他在三星工作过,就能够使他的能力受到肯定,在逻辑上分析,似乎非常牵强,然而,仔细观察三星的组织结构,就能明白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不久前,朝兴银行新旧行长交接的时候,关于魏圣复行长的职缺该由谁出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原先盛传这个行长的职缺已经内定,或许是由财政经济部,或许是由金融监院的人来担任,这个内定的问题曾一度引起大家的担心,也引起了对“官派人事”的忧虑和批评。直到有一天傍晚,记者的手机铃响了,有人传来一个内部消息,说是这个职缺似乎将由民间金融单位的人出任,猜猜会是谁呢?既然说是民间金融单位的出身背景,不能不附带地问一句:会不会是出身三星的人呢?在不是政界也非金融界的前提下,当讲到民间企业,人们脑中最快浮现的不可避免是三星公司!最终的结果虽然另有其人,但是由此可以看出,三星背景的竞争力在人们的心目中可以受到更多更高的评价。光从三星电子的表现,也可以看出端倪。三星电子是国际公认的企业,它除了在DRAM产业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全球第一的地位以外,在移动电话以及通讯机器方面,也跻身于世界顶尖之列。在家电产品的领域,也由于数字化的浪潮冲击而处于大转型之中。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世界第一”。另外,他们在家庭剧院这种技术新颖又复杂的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打出自己品牌的产品,而且一步一步地迈入世界顶级品牌的水平。三星电子的这些地位,全不是凭空得来的,这些活力都是先从人的身上散发出来的。前任董事长李秉吉的经营哲学中,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最基本的内容,他主张“人才第一”,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个主张。正由于这个主张得到他不遗余力的坚持和宣传,才得以网罗到创造奇迹的人才。
三星公司是韩国最先引进公开招募制度用以吸引国内人才的企业。因此,优秀的人才不胜枚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三星一直以来都是精英们聚集的地方。不过,光有优秀的人才,就算再多也不能保证能够诞生出像今天三星一样的企业。打个比方,这个就像用上等的米做饭,并不能够保证煮出来的饭一定就非常香的道理。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使这些人才都能够各尽其用,发挥这些精英们的最大能力,同时让这些人才之间亲密合作。这里想说明的是,企业不能光靠人,而是要靠系统运作来经营。优秀的人才按照系统的运作来工作,然后通过不断地开发这个系统有效运作的know-how——三星电子通过这个过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曾经在三星工作过,一方面指这个人的资质很好,能够得到三星公司的赏识,另一个方面的意思是,他懂得如何整合系统地运作。所以从三星出来,转战大企业、金融界获得成功的人才不胜枚举。他们当中现在已经具有CEO级地位的大企业人士有: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孙炳斗、东部集团副董事长李明焕等。在金融界方面,韩国投资信托证券总经理洪新一、前大韩投信信托运用总经理赵星相等也都曾经是三星人。就企业集团而言,从三星集团出来的人,占韩国产业、财经主流的人才为数最多。此外,在干部级的位置上,有着三星出身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各自在自己的企业里占有重要的职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说得夸张些,三星人的经历可以成为比任何职业证明和学历证书都更能获得肯定。而深究三星人位居大企业、金融界主流的原因则相当复杂。一位大企业家归纳说:“这是因为他们做事非常认真,而且知道如何做事,又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另一位大企业家则指出:“在三星工作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支援,表示他的能力已经受到肯定,因此,如果专业经理人的制度真的能够得到确实实行的话,那么三星出身的CEO一定会做得出人意料。”事实上,苏南星集团也有“管理的三星”之美誉。三星管理能力之卓越,由此可见一斑。三星在网罗优秀人才,让这些人才适得其所的方面比起其他韩国的企业要高明得多。在三星集团内部,为了消除旁门左道,进行彻底的组织化管理,对经营成果的评审监督制度上三星公司也比韩国其他企业做得更有效率,成果卓越。
三星人对组织的忠诚度也是高得出名。在三星,高层主管具有一个普遍的特质——见不到面的三星人。因为他们都是24小时工作。当他们开始实行早上七点上班,晚上四点下班时,这些上司竟然都变得不知所措了。对于他们来说,清晨上班,半夜下班早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他们在日落前的下午四点下班,他们觉得这个制度根本不像话。所以,有许多人借住饭店,当下午四点一到,他们就到饭店的房间里继续工作。当然了,这些都不是公司强制要求的,然而三星人对工作就是如此认真和投入。除此之外,一般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最为难缠的工会,三星人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三星人是在没有工会的组织里工作的,在三星里工作过的人,都能够为如何实现经营者的想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且这些努力都是自发的。三星人之所以在产业界大受欢迎,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他们在“明白第一的滋味”的组织里面工作过。三星的经营目标常常从第一主义出发,为了得到第一,为了能够保住第一这个位置,必须要竭尽心血努力奋斗。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认为三星出身的人,他们都懂得怎样建立明确的目标,并且致力于目标的达成。有人认为,如果你把事情交给三星人,就可以放心,其理由也在于此。
换个角度看三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