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5340000000030

第30章 三星营销拓展的能力(3)

三星电子在全世界海外分公司的作业流程标准化,以提升分公司的经营成效。透过ERP体系的运作,三星能即时确认全球海外分公司的所有经营状况。坐在首尔的办公室内,就能严密地确认海外分公司的销售、物流、进出口等情况,因此能大幅加速经营的决策,总公司与海外据点间的合作关系也能更加顺畅。

经营职员事业部总经理崔道锡赋予ERP的意义是:“包含海外分公司在内的ERP体系完成,让三星电子更加确立全球化的企业形象,同时也具备变为数码企业的基本要件。”派遣到海外分公司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一套完整的教育课程。三星对分公司的总代表,也有一套教育课程。为了让人事调动所造成的业务损失减到最小,公司也制作各海外业务相关的指导手册。因为如果无法地方化也就无法拥有竞争力。中国的威海市内有条“三星路”,这是山东省政府为三星分公司附近一公里处的道路所取的路名。直到2051年为止的50年期间,除了使用“三星路”的道路名称,三星也可以在路上竖立广告看板。这是三星成功地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的一个实例。中国政府以外国企业来为道路命名,是相当罕见的。对于这一点,三星电子的说明是:这是中国当局为报答三星在该地区设立印表机工厂所表达的善意。

李健熙董事长曾对电子事业部的诸位总经理下了个指示:“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发当地地区所需要的事业。”在这之后,三星就确立了进军海外部门追求双赢(win-win)的策略。视野宽广及深思熟虑,正是李健熙的全球化经营策略。1995年英国威恩雅综合工业园区的竣工典礼中,还邀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参加。换言之,三星的海外投资事业往往成为当地国家、人民所关心的焦点。为了在急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及发展,三星打算未来在加强全球化事业竞争力的体系上,投注更多心力。

在聘用当地人员方面,三星为挑选最符合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颇费心思。三星将当地聘用的人员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被分为C、D的当地人员,是有待加强的对象。三星的原则是:跻身当地分公司,在公司遇到经营困难的时候却没法发挥什么贡献的人就得另谋出路。三星追求最优秀人才的第一主义,即使在海外也彻底实行。

三星电子针对海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市场进驻方案。海外市场策略的基本哲学,就是要建立当地消费者喜好的高价位品牌形象,并建立中长期的盈利基础。换句话说,不管是总公司还是海外据点的产品,只要挂着三星的品牌,就不能随便扰乱价格来销售。在美国市场,三星为了建立起数码电视、TFT-LCD显示器、移动电话等高价品牌,因此采取十分开放又活泼的行销策略。同时,透过与Best Buy、Sears、Circuit City等大型量贩店的合作,开创出另一种销售管道。“三星品牌的形象目前正逐渐在美国扎根,”一位相关人士表示,“我们打算继续推出采用创新技术与设计的新产品。”2001年,三星的美国市场销售比重里,有49%是数码制品,他们计划在2002年把这个比重提升到68%。另外,他们打算把DVD、HDVD、TFT-LCD显示器、移动电话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拉抬至10%以上。有关欧洲市场,三星也计划采取下一波的攻势。数码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陈大济计划在2005年前,将欧洲地区的销售额提高到150亿美金。该项计划同时包含了以高速无线上网的掌上型电脑等最新产品攻占欧洲市场的策略。

为了攻占欧洲市场,三星另外还有些多元化的方案,譬如,将针对欧洲人士的喜好,开发特别形式的产品。在中国,则以笔记本电脑、TFT-LCD显示器、投视电影(Projection TV)、镭射表机、数码摄像机等五项数码产品为中心,展开行销活动。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是,三星在中国格外注重产品售后服务,而这点也广受好评。在日本,三星则以液晶电视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在中国所强调的中低价格不同,在日本改采高价位的策略,这是其差异化策略的主要方针。三星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域定有不同的市场策略,另一方面还依据不同产品搭配不一样的销售策略。以冷气机的情况来看,三星将由单一产品为主的家用冷气出口,改为扩大销售商业用系统冷气。他们计划阶段性地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比重,最后以系统冷气机占全体冷气机出口一半以上为目标。

对于三星电子而言,地球村的每一处都是一个开放市场。因为拥有半导体、通讯等多样化的电子制品,所以比其他竞争业者更具进攻海外市场的优越性。这也是三星电子的最大优势。目前三星在海外生产的比重虽只有1/2,未来将增至一半。这也意味着,三星将使他们的生产与销售系统更能呈现一个全球化企业的形象。

2001年,尹钟龙副董事长看到一篇名为《三星电子将会领先索尼》的新闻报道后,对相关人员大声斥责:“绝对禁止发表任何刺激索尼的言论。”事后与出井伸之董事长等索尼高层人士会面时,尹钟龙指名发言不当的干部直接向索尼方面致歉。尹钟龙强调:“我们未来和索尼合作的机会还很多,绝对不能为了一时的宣传而去刺激对方。”三星电子对于和其他企业携手合作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三星电子的发展史,说是一部协力合作的历史,也不为过。故事从1969年三星与日本三洋电机共同合资设立电子产业开始。三星电机与日本三洋、三星SDI与NEC、三星Corning与美国Corning公司都分别缔结策略性的合作关系。DRAM、移动电话等主要事业的关键时刻,也都有美国与日本等业者的协力演出。这些大大小小的合作与技术协理,让三星克服了起步较晚的不利之处。三星电子的金牛事业移动电话之成功,是因为和拥有CDMA移动电话晶片技术的美国通讯用半导体公司奎康(Qualcom)技术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欧洲的GSM移动电话席卷全球市场的时候,奎康公司正苦苦等待有人开发CDMA移动电话以及相关装备。他们希望有人能掌握市场开拓期的先机,又能制造出品质值得信赖的产品。三星不惜风险,积极开拓CDMA事业,最先在市场上推出符合奎康期待水准的CDMA移动电话。结果CDMA移动电话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奎康也奠定了一个世界性企业的基础。三星电子以此为踏板自1994年开始将移动电话出口到美国,以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时即知名的移动电话代表业者。而三星电子和奎康的关系,唇齿相依。三星电子也和其他业者一样要缴5%的专利版权税给奎康,但只要奎康一研发出新的晶片,就会即刻交付给三星。正因为如此,三星才能有领导整个市场的机会。每当三星电子这个CDMA行动电话业界之首的公司推出新产品时,奎康的营收也就能同时增加。这即是“win鄄win”双赢策略的代表实例。

Rambus DRAM的情形,也能足以说明三星电子实用性的合作策略。美国Rambus公司以其独创的高难度技术,取得广范围的专利权,2000年进而向DRAM相关业者要求支付权利金。英飞凌、美光、Hynix等竞争业者,因不同意Rambus所提出的要求,进而对其提出诉讼。三星电子也准备要每年固定支付1500万美元、三年450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来打官司的时候,却改变策略,宁愿选择支付权利金,和对方和解。如此一来,三星几乎成了Rambus的救世主。而三星当然也就能在超高速的Rambus DRAM事业里,获得Rambus的积极协助。何况,到2001年Rambus在与英飞凌的诉讼中败诉之后,三星电子也不需要再支付Rambus任何权利金了。三星电子和英特尔也有策略性的合作关系,在可以支援Pentium4 CPU的Rambus DRAM设备与资金上获得协助。

今天三星电子盘踞了Rambus DRAM市场50%~70%的占有率,缔造了20亿美金以上营业额,获利达5亿美金的纪录。三星董事长李健熙也曾经强调:“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时间获得的技术,硬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3~5年来开发,那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缔造10%的利益就可以了。”三星甚至也不排斥与敌人“共枕”。为了通讯用非记忆体半导体事业,三星从同是移动电话业者的易利信引进蓝牙核心技术,三星也将兼具资讯终端机功能的新一代移动电话中所使用的DRAM,供应给诺基亚。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与三星合作的业者,其主要领域也都是三星未来即将挑战的事业方向。英特尔所掌握的CPU、奎康的通讯用半导体等。这些“伙伴”也都将是与三星争夺最高宝座的竞争对手。因此,三星电子的策略性合作,坚持绝对不排他的原则。这是为了不造成与一方合作,却牵绊住其他事业与第三者合作。和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业者都进行合作,正是三星电子的策略。三星经营企划组组长金铉德专务介绍三星的策略时,这么说道:“与世界最强的第一流企业相互合作,以成为新的第一。”过去的企业合作,很多是为了彼此的互补,但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改变,是一个只有名列第一第二的企业才得以生存的局面,也因此,这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企业不能不进行一些合作,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三星电子由于事业范围广阔,包含家电、数码媒体、通讯、半导体等全方位领域,因此与许多业者都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各事业部门既有的事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化三星未来的事业发展。三星从五年前开始,就和日本索尼探讨企业的经营策略。一年举办两次的高层会面,由尹钟龙副董事长与出井伸之董事长会同总经理团队,共同会面协商。他们讨论五到十年后的事业展望、经营环境的变化、技术预测等议题,也共同讨论策略方向。

2002年,是三星第17年与东芝、NEC、夏普等最高科技产业经营者进行交流会议。在交流会议中,讨论各事业的想法,各企业的干部与实务团队也当面讨论细部方案。与美国线上时代华纳公司的策略合作,是因应未来发展的广泛合作之一。美国线上时代华纳是拥有美国国内网际网络服务网及电影内容的国际企业,具有三星电子所没有的优势。他们也进行与美国线上时代华纳结合三星电子产品与技术的合作计划。微软与IBM就各以dot鄄net、grid等“无所不在的网络”(Ubiquitous Network)事业邀请三星电子参与合作。这一项事业不只是家庭网络、办公网络、移动网络等,更进一步超越空间或方式的限制,是一项能结合各种资讯设备的新一代网路事业。找三星合作的理由无他,正因三星电子拥有数码聚合所必要的事业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止,其他先进业者仍忽视的三星电子,如今则与昔日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