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造不凡
5339000000008

第8章 健康身心奠定不凡(3)

(6)唱一唱:唱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一曲欢快轻松的舞曲或许会唤起你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引发你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7)让一让:人生如狭路行车,该让步时姿态高些,眼光远点,不在一时一事上论短长。让人一步,海阔天空。

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生在世,烦恼似乎生生相随。生命中有死亡的悲痛,是因为它同时有生的喜悦;有衰老的无奈,是因为它曾有过青春的飞扬。

阿倾去找心理学教授,他对自己大学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感到彷徨。遂向教授倾诉诸多的烦恼:没有考上研究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女朋友将去一个人才云集的大公司,很可能会移情别恋……

教授让阿倾把烦恼一个个写在纸上,判断分析后,将结果记在旁边。经过实际分析,阿倾发现其实自己的真正困扰很少,而自己不过是在无病呻吟罢了。教授笑了,他对阿倾说:“你曾看过章鱼吧?”阿倾茫然地点点头。

“有一只章鱼,在大海中,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它却找了个珊瑚礁,然后动弹不得,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你觉得如何?”教授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阿倾思考。阿倾沉默一下说:“我感觉我就像那只章鱼。”

教授提醒他:“当你陷入烦恼的习惯性反应时,记住你就好比那只章鱼,要松开你的八只手,用它们自由游动。系住章鱼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丫。”

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但都是自投罗网,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就像章鱼,作茧自缚。

有人信奉生活就是享受,“尽情享受”才叫生活;有人以为,生活就是奔忙,“忙着挣钱”才叫生活;有人迷惘,生活就像一场戏,各种角色粉墨登场,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学会生活,说起来简单,做好却不容易。

西方有位作家写了一本书,叫《生活的艺术》,但也并没有阐明什么叫生活。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不会使我烦恼的,对于这两天,我丝毫也不会为之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和明天。我会极力去抛开这两天。”其实我们每天都不应烦恼,昨天有太多的失落,明天则有太多的阻滞。境由心生,以愁肠百结的心态看任何东西都只会是晦暗一片;一颗自信快乐的心则每搏动一下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的开始。

对于平常的无端蔑视和漫不经心也许是我们最经常、最易犯而又最不可宽恕的错误之一。然而,竟有那样多的人对平常生活是那样地不屑一顾,尽管他们几乎一生都是在平平常常中度过。

的确,较之于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的惊天动地的业绩,平常之人的平常之事,就未免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平常毕竟是生命的主题,也是生活的主题。

当我们以一种极为珍惜的感情,去平平常常地生活时,就不免意外地发现:平淡无奇的深处也蛰伏着惊人的美丽。

平常存在于现实之间,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它深潜着理想基因,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掘,而且一旦失去之后,它就会显示出惊人的价值,所以我们应珍惜平常。国外一位知名作家在隐居一年之后,有人问他最想念什么,他深有感触地回答:“我想念的是平常的生活。在街上散步,到书店里从容浏览书籍,到杂货店里买东西,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我想念的只是这些平常的小事情,当你不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才知道那是生命中的要素,是真正的生命。取消这些事情,是最大的剥夺。”这段表白,真是再朴素不过地阐述了平常生活的价值。

就是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他们的不平常也是寓于大量的平常之中。伟人在做出改变历史的决定时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但他们的大量日常生活,依然是和千百万人一样,在默默之中度过。

毛泽东在生前最后一个除夕看一部普通的电影《难忘的战斗》,居然会感动得像个泪人;周恩来吃完饭后,居然会用汤泡着饭钵将粘着的饭粒吃得干干净净。这些平常之事到了伟人们身上就变得那么光彩四溢,恰恰说明了平常之事鲜为人知的深层价值。这种价值,在我们去做时也同样存在,不过我们因司空见惯而不去发掘或是不屑于发掘罢了。

珍惜平常绝不意味着安于现状。人类的伟大在于永不休止的渴望和追求。

没有把平常日子过好的人,不会品味到人生的幸福;没有珍惜平常的人,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因为平常包容着一切,孕育着一切,一切都蕴含在平常之中。

别为无法挽回的事忧虑

佛烈德·富勒·须德有把古老的真理用耐人寻味的方法说出来的天分。有一次在大学毕业班讲演时,他问道:“锯过木头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然后他又问:“有谁锯过木屑?”没有一个人举手。

“当然,你们不可能锯木屑。”须德先生说,“过去的事就像木屑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就是在锯一些木屑。”

木屑已经很碎了,你何须再锯呢?生活也是如此。

一个学生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老是后悔当初做过的事情。

有一次实验课,老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面对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老师什么也没说,突然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里,同学们十分惊讶,老师却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你们这一辈子都要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有先加以预防,牛奶才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年来人们所积聚的智慧,是人类经验的结晶。

为什么要浪费我们的眼泪呢?当然犯错误和疏忽大意,原因的确在我们,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人的一生中,谁敢说他从没犯过错误?就连拿破仑这个不可一世的伟人,也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输掉了三分之一。就算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头把它纠正过来——可是却有很多的人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说得更确切一点,我们可以想办法改变刚刚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唯一可以使过去的错误产生价值的方法,就是从错误中得到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会让你的生活轻松得多。莎士比亚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化学家诺贝尔在一次试验中,不慎引发了一场大火,他的弟弟在大火中不幸遇难。诺贝尔充满了痛苦与自责,他觉得无法面对母亲、面对家人,曾想就此放弃研究。后来,诺贝尔内心逐渐平静下来。他想,如果自己就此放弃事业,实在是愧对死去的弟弟。于是他重新走进了实验室,总结了上次试验失败的经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奥斯卡获奖影片《苏菲的抉择》,讲述了一个从奥斯维新集中营里出来的波兰女人的故事。苏菲来到美国,可是她依旧生活在噩梦中。所有她爱的人,父亲、母亲、丈夫、情人、儿子、女儿都死去了,只有她活了下来,但她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她最尊敬与崇拜的教授父亲变成了一个纳粹种族主义的狂热信徒和倡行者;自己的丈夫和情人被德国的盖世太保所杀;而在集中营里,德国人“恩赐”给她一个机会,让她在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中选择一个留下来,另一个则会被送进毒气室,苏菲绝望地说:“把我的女儿带走吧!”在苏菲的内心深处,她认为自己不配再拥有爱情、家庭和孩子。她选择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