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哇!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5337500000003

第3章 励志篇(2)

纪昌用一根牛尾巴毛把一只虱子挂在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过了十几天,虱子慢慢地看得大了起来;三年以后,看到的虱子就像车轮一般大小,再看别的东西,简直全都是山丘那么大了。于是,他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制成的弓、北方出产的篷竹制成的箭,向虱子射去,那箭正好穿过虱子的中心,而悬挂虱子的牛尾巴毛却完好无损。

他便把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很高兴,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奥妙!”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姓叶的员外,他在镇里很有人缘,很爱帮助穷苦的百姓,于是镇里的人们也非常尊敬他,大家都叫他叶公。

叶公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龙,他认为龙这种动物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它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变幻无穷。叶公特意请来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在他的房屋里,所有梁、柱、门、窗都雕上了龙的花纹,墙壁上绘着龙的生动形象,甚至衣服和被帐上也都绣上了龙。总之,他家里到处都是龙的标识。

叶公好龙远近闻名,最后被天上的龙知道了,大为感动。龙想: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此喜欢我的人。他既然这么喜欢我们,那我就真的现身去见见他。

于是有一天,天上的真龙便下降到叶公家里。真龙可不像柱子上雕刻的那般渺小,而是一个庞然大物。龙头从窗口伸进来,龙尾巴拖在外面,摇头摆尾,吞云吐雾。叶公一看见是真龙,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拼命往外逃跑了。

真龙见到这种情况非常失望,才知道叶公喜欢的并不是真龙,而是假龙。

夸氏国的老师

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夸氏国。

这个国家里有一个道德、学识都出类拔萃的人,国内的很多读书人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就拿着书本去问他,他经常为这些读书人解答难题,他没有不知道的;还有人向他请教琴棋书画等技艺,他没有不娴熟的。从古至今的郡县设置与废弃、国势的兴衰、政策的对错等等,他没有不通晓其中缘故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和各种离奇古怪的传说,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可见他是个博学多才、见解不凡的人。

有一天,他的邻居对他说:“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别的国家走走?去教别的国家的人一些知识,说不定你会很出名。”

他心想:也有道理,出去又能见世面,而且说不准可以收很多的徒弟,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于是,他就离开了夸氏国,到各地周游。他到一县,一县尊敬他;他到一州,一州都把他当做奇才。天下的读书人都深感惭愧地说:“我们见到这个人,都感到自己枉为读书人了啊!”

这些读书人跟他到北方游历,愿意做他的弟子。这个夸氏国的人便当上了他们的老师。

这位老师出门坐着舒适的车子,平时坐在讲堂上。众多弟子来听他讲学,他坐着给大家讲授。

他对弟子们说:“我对于学问,也不是万事万物都精通,但我掌握了做学问的要领。大家如果想学习我做学问的要领,可以向我来提问。”弟子们纷纷提出问题,他都一一予以回答。

不到一年时间,众弟子全都把老师的学问学到手了。可是他的学问只是向外传授,却没有自我补充和更新,他的才能只有多外付出,却没有增增长。他的学生中不乏非常出色的人才,甚至大有超过老师的势头。处在这种境地,他不但没有危机感,反而心中暗想:“我既然成为天下人的老师了,还辛辛苦苦地学习干什么?”

从此以后,他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后来,弟子又回来向他请教,他的解答也没有超过从前的见解。弟子们很失望,都纷纷离他而去。最后,他失去了经济来源,只得灰溜溜地回到夸氏国,国内的人见了他也都不再对他以礼相待了。

齐人夺金

有一个齐国人,一心一意想得到金子。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赶往集市,直奔卖金商人那里,抓了金子就跑。官吏把他捉住了,审问他说:“集市上这么多人,你为什么抢人家的金子?”那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眼里只看到金子,没有看到有人。”

心不在马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嗟来之食

齐国发生了饥荒,齐国的富人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施舍给饥饿的人吃。

有一个人饿得有气无力,跌跌撞撞地走过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水,吆喝道:“喂!过来吃吧!”那人抬起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这种吆喝着施舍的食物,才饿成了这个样子!”黔敖连忙向他道歉,可是那人始终不肯吃,结果被活活饿死了。

黔驴技穷

相传古时候,贵州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商人从外地买来一匹驴子,专门用船运了回来。周围的人们听说了,都非常好奇,纷纷前来观看。过了一阵子,观看的人少了,但是贵州多山,驴子派不上用场,那商人只好把驴子放在山下,随它吃草。

有一天,山上下来一只饿虎,猛然看见这匹驴子,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它从来没有见过驴子,觉得驴子的个头比自己高,腿比自己长,蹄子比自己硬。

“哎呀,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东西?大概是神灵下凡。”老虎不敢暴露自己,于是慌慌张张地躲进茂密的树林,偷偷观察驴子的动静。

第二天,老虎按捺不住好奇心,便试探着走出树林,想悄悄地走近驴子,老虎拼命地逃了一阵,却发现后面没有动静,老虎又小心翼翼地踱了回来,看到那驴子还照样在那里吃草。老虎逐渐壮着胆子接近驴子,接连几次,老虎逐渐发觉这头怪物并没有多大本事,就连那空洞的叫声也已经听惯了,觉得虽然声音宏大,但是并不凶狠。

于是,老虎越靠越近,又试着用脚爪去挑逗驴子,然后再用身子去撞它。驴子对老虎的这种挑衅有些受不了,恼羞成怒,撂起后蹄朝老虎踢去。这一踢可就漏了底,老虎灵活地躲开了,暗自高兴说:“好家伙,原来只有这点本事!”于是,老虎大吼一声,猛扑上来,咬住驴子的喉管,任凭驴子吼呀踢呀都无济于事了。

老虎舔干了最后一滴血,才满意地离开了。

伤仲永

江西有个人叫方仲永,家里世代种田。方仲永一直到五岁都从来没有见过笔墨纸砚。一天,他忽然哭着要笔墨。他父亲觉得很奇怪,就从邻居家里借了给他,他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取了题目。诗很快被乡里的读书人传看。从此,指定任何题目让他作诗,他都能马上作出,而且立意、文采都有可取之处。乡里人认为他是神童,慢慢地把他们父子当成座上客,有人还拿钱买他的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他拜访乡人,却不让他学习。

这件事我也早就听说了。有一年,我回到家乡,在舅父家见到了方仲永,那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作的诗已经和他的名气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再到舅父家问起方仲永,他们都说:“方仲永的文才已经没有了,现在他和普通人一样。”

寒号鸟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