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5334600000077

第77章 宋朝(6)

岳飞由于屡立战功,被升为了制置使,率兵进攻伪齐。所谓“伪齐”,又是金朝的一个傀儡政权。建炎四年(1130)九月,南宋叛臣刘豫被金朝册立为帝,国号大齐。金朝这一举动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以此来蚕食和颠覆南宋政权。岳飞奉命从鄂州(今湖北武昌)出发,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六州,岳飞也因此被晋升为清远军节度使,又被封为武昌开国侯,与韩世忠、张俊并称为南宋初年的三大名将。这一年岳飞只有32岁。那时高宗对岳飞十分信任,甚至对他说:“中兴大业,我就全都托付给你了!”高宗对岳飞的信任,使岳飞更加放开手脚御兵迎敌,一次又一次击退了金和伪齐的联军。岳飞再度升迁。从军只有15年的他,已从一个普通士兵升到了官位显赫的太尉。

身居高位的岳飞并不知高处不胜寒。他的快速升迁引起了大将张俊的不满,而他又不懂要低调做人,促使二人的矛盾逐渐加深。同时,他的愚忠使得他不自觉地犯了皇家的大忌,竟然去向高宗建议立皇子的事。虽说他是为社稷着想,但他却忘了自己是手握重兵的一员大将,这分明是有拥兵废立的嫌疑吗?高宗自然是很不高兴了。接着岳飞又犯了一个为将者的大忌。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引咎辞职后,淮西军无人统领,岳飞觉得淮西军中的旧将都没有能力统领淮西军,因而主动要求由他兼领淮西兵。高宗当然不能同意,而且宰相张浚也坚决反对。为此,岳飞和张浚翻了脸,一怒之下,岳飞竟以与宰相政见不和为理由,提出解除兵权。当时正值他的母亲去世,岳飞也没等朝廷批复,就挂印回乡了。岳飞的擅自离职惹恼了高宗,亏着他身边的大臣为岳飞说好话,替岳飞暂管军队的人也夸赞岳飞军中的将士个个心怀忠孝,高宗这才平息了怒气,让岳飞复职。而岳飞呢,竟然坚决不肯复职,他的部下以死相请,僵持数日,岳飞才又重新领兵。

岳飞又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北伐,但此时金人内部起了变化,伪齐王刘豫被废。岳飞感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欲兴兵北上。而此时恰恰金人遣使和谈,答应归还徽宗的灵柩,并放回高宗生母。这诱惑可太大了,高宗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岳飞的请战当然不会有结果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高宗沉浸在和谈的美梦中。岳飞则在积极备战,他根本不相信金人会真心议和。而此时秦桧升为宰相,他的投降举动迎合了高宗议和的心理,投降派势力在朝廷中占据了上风。然而,高宗的美梦很快就被打破了,金人内部再起争端,主和派被杀,金兀术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大举南侵。

当时,经主战派数年经营,南宋的兵力已十分强大了,这四路金兵纷纷受阻。岳飞率军在郾城(今河南郾城)与兀术展开决战,岳飞之子岳云挥舞双锤一马当先,猛将杨再兴单人独骑直奔兀术,金军大败。转天,兀术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拐子马”。所渭“拐子马”就是每三匹马用绳索连成一排,数十排一起前进。拐子马厉害之处在于士兵和马都身穿铁甲,刀箭无法伤害到他们。兀术面对岳家军这样的强敌,竟然派出了一万五千骑拐子马。但他没想到,岳飞更是棋高一着,他让步兵手持长把的大砍刀专砍马腿,只要砍倒一匹,其余的两匹也就无法移动了,而那些穿着笨重的士兵更是寸步难行,结果拐子马全部被斩杀。接着,岳飞又率兵偷袭敌营,金军惨败,岳家军声威大振。

兀术接连败在岳飞手下,只得退回开封。此时,金兵只要一见岳家军大旗,便吓得士气全无,不少金将也准备投降岳家军,兀术不由得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一边岳飞豪情满怀,欲直捣金人都城黄龙府;那一边兀术灰心丧志,欲放弃开封,撤回黄河以北。就在此时,形势出现了逆转。

秦桧害怕岳飞北伐成功,使他的投降计划落空,便唆使高宗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无奈撤兵,他仰天长叹:“十年心血,一日之间,全部落空。”将士们浴血奋战夺来的大片江山再度落入了金人之手。岳飞回朝后,即被解除了兵权。接着秦桧又与他的同伙万俟离及贪功嫉贤的张俊谋划,伪造口供,给岳飞定了个谋反的罪名,但最终难寻证据,竟以“莫须有”定了罪,也就是“说不定有”的意思。岳飞被关进了大牢,虽有众多的人为岳飞诉冤,但秦桧终不肯放过岳飞,将岳飞杀死在狱中,时年39岁。年仅23岁的岳云也被斩首。

卖国求荣的秦桧

当人们提起民族英雄岳飞时,马上就会想到杀害岳飞的元凶大奸臣秦桧,数百年来,秦桧一直为历朝历代的人民所唾骂,所不齿。的确,秦桧不仅是杀害岳飞的凶手,而且也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卖国贼。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徽、钦二帝等三千多人被金人掳走,秦桧作为北宋的大臣也在其中。不过,秦桧一到金朝,很快就从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宾,摇身一变成了金太宗的弟弟挞懒的亲信。

建炎四年(1130),金军大举兴兵攻南宋,这一年的十月,秦桧携妻子王氏回到了南宋。秦桧声称自己是杀掉了监视他的金人后逃回来的。朝中大臣对他这种说法纷纷提出质疑,唯独高宗对此丝毫不想深究。因为秦桧的到来使他忽然觉得与金议和的可能性加大了。高宗一直主张议和,实际上是担心国土一旦收复,钦宗被迎回,他将置于何地,因此对于抗金他总不能全力支持。秦桧一眼就看破了高宗的心思,呈上了他事先写好的《与挞懒求和书》,并担保此书一送,定能议和成功。当时,高宗一直在战与和之间徘徊,秦桧的到来令高宗如遇知音,下定决心与金议和。

有了高宗的宠信,秦桧步步高升,很快就升为了宰相,但他秉承金朝之意给高宗出的安邦之策,却令高宗十分不快。秦桧说:“要想停止战争,就要把河北人还给金朝,中原人还给刘豫。”这秦桧实在是太急于为金朝立功了,竟然忘了高宗也是北方人,难道要把高宗也交给金朝吗?朝中反对议和的大臣本来就对秦桧不满,于是便借此机会弹劾他。高宗这会儿也正对秦桧没好感,遂罢免了秦桧,甚至还在朝堂张榜,表示永不复用。

不过一心想要议和的高宗离不了秦桧,特别是挞懒掌握金朝大权后,更是不断给高宗施加压力,让他重新起用秦桧。于是高宗改变了主意,再次起用了秦桧,而且很快又升为了宰相。挞懒是金朝中的主和派,金朝废了伪齐王刘豫后,挞懒提出了把伪齐所辖的河南、陕西地区还给南宋,同时归还已死在金朝的徽宗的灵柩和高宗的生母,条件是南宋要向金朝称臣,当然还有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高宗闻讯,自是欣喜若狂,而群臣则对这种屈辱的条约强烈反对。秦桧担心群臣从中阻拦,遂对高宗说:“臣僚们难成大事,议和的事只要陛下和我一人商议就行了,其他人就不要让他们干预了!”高宗十分赞成秦桧的观点,结果朝中反对议和的大臣都被罢免了。在外统兵的韩世忠等将帅也纷纷上疏反对议和,但大都被秦桧扣押,即使高宗看到了对此也毫不理睬。

高宗在朝臣、百姓的反对声中迎来了金使,但傲慢的金使竟要求高宗跪拜接受诏书,令高宗十分为难。倒是秦桧善解人意,说高宗正在居丧守灵,不能行礼,于是便由他代高宗行了跪拜礼,接受了诏书。

军民反对议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高宗和秦桧则沉浸在了议和成功的喜悦之中。可惜,他们的好梦很快就变成了噩梦,还未等金朝兑现承诺,金廷就发生了政变。挞懒被杀,兀术掌权,他撕毁和约,对南宋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岳飞率领岳家军重创金军,使兀术一度想撤回黄河以北。就在岳家军节节胜利之时,秦桧却在想方设法地阻挠岳飞等人继续北伐。他怂恿高宗乘胜议和,以12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岳飞的主战严重影响了高宗、秦桧的议和活动,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扫除了议和的障碍。

与此同时,高宗、秦桧仍在积极地争取议和,此时兀术兵败,遂主动提出议和,高宗、秦桧自然是求之不得。就这样,宋金签定了“绍兴和议”。约定:南宋向金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两国以东起淮河中游,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让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的一半给金。南宋在军事上连连取得胜利之时,竟然称臣、割地、赔款,正是“得益于”高宗的贪生怕死和秦桧的卖国求荣。

此后,秦桧掌握国家大权长达15年,他不断陷害主战的朝臣,又在高宗面前粉饰太平,使高宗沉浸在虚幻的太平盛世中,对军事不再过问。

秦桧虽有高宗做靠山,但仍然有一些正直侠义之人欲刺杀他。尽管没有成功,然而秦桧却是整日胆战心惊,重兵把守府门,轻易不敢走出家门。即使出门,也要带上一大堆全副武装的亲兵前呼后拥地保护他。不过,秦桧直到死也没有放弃对反对议和的旧臣的迫害,他临死前还制造了一个牵连53人的所谓谋反冤狱。

秦桧病死后,南宋的议和活动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尽管孝宗即位后力主抗金,但迫于已成为太上皇的高宗的压力,又与金签订了“隆兴和议”。和议中改金宋的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银、绢都减为了20万两、匹。后来,宁宗在位时,又与金签订了“嘉定和议”,金宋两国关系又被改为伯侄,银、绢又都被增为了30万两、匹。此后,金朝政权逐渐衰落,已无力南侵,由秦桧引发的议和活动终于告一段落。但南宋也已经走向了全面衰败。

秦桧卖国求荣的行径把南宋一步步推向了衰亡,然而宋高宗的贪生怕死为秦桧提供了卖国的可能,如果高宗不是一心求和,秦桧的伎俩岂能得逞。如果高宗能够重用主战派,对秦桧真的永不复用,秦桧或许也就成不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高宗同样难辞其咎。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末年,昏庸荒淫的理宗重用奸臣,甚至把朝中大权全部都转移到了权臣之手,他在位40年,持续不断地重用奸佞之臣,祸乱国家。先是史弥远,继而是郑清之、史嵩之,随后便是“阎(贵妃)马(天骥)丁(大全)董(宋臣)”四人,这四人全无治国之策,但却是无恶不作,朝野人人愤慨。在这种情况下,贾贵妃的弟弟贾似道趁机接掌了大权,此后,贾似道执政达16年之久。

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攻宋,兵围鄂州(今湖北武昌),贾似道领兵救援。其实贾似道对军事一窍不通,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兵,惊慌失措的他竟偷偷地与忽必烈达成了南宋向蒙古称臣纳币的议和密约。忽必烈因此退兵,而贾似道则恬不知耻地上表称,在他的指挥下大败蒙古军,使国家转危为安。这一来,贾似道反倒对社稷有了“再造之功”,从此权倾天下。

贾似道大肆排除异己,无论对方官位高低,也不管是忠是奸,反正不听他命令的,一律铲除,有的被免职,有的被流放,有的被害死。左丞相吴潜曾出于战略防御的需要调贾似道防守黄州(今湖北黄州),但贾似道却以为吴潜是有意要置他于死地,于是怀恨在心,寻机报复。正巧理宗要立忠王为皇太子,而吴潜不同意,贾似道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大做文章,致使吴潜被罢相。按理说,贾似道取代吴潜为相应该心满意足了,可他竟仍不肯放过吴潜,一定要置吴潜于死地,最终还是派人毒死了吴潜。

贾似道铲除了一切令他不满的人,在朝廷内外独揽大权,接下来他又把心思转向疯狂聚敛天下财富。贾似道制定了“公田法”,即按官品高低规定占田限额,实际上就是以官方名义对土地进行掠夺。结果高官地主田连阡陌,而贫苦农民却落得家破人亡。公田法已使天怒人怨,而贾似道又大量印纸币来解决财政困难,更把百姓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贾似道执政仅一年多,便激起了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强烈不满、唯独理宗对他宠信有加,致使贾似道变本加厉。理宗死后,太子即位,是为度宗,贾似道因有拥立之功,被度宗授为太师,朝臣都称其为“周公”。贾似道虽然一如既往地得到了皇上的重用,但他却并不知足,他要完全控制度宗,于是便玩起了假辞官的把戏。他一面装模作样地弃官而去,一面派人假报蒙古兵入侵,朝中一片恐慌。度宗几番恳请贾似道入朝,贾似道这才答应,而他—入朝,入侵的蒙古兵自然也悄无踪影了。这种假辞官的把戏贾似道一连玩了好几次,什么回家养老啊,什么病退啊,反正不断地变换名目,弄得度宗无计可施,除了哀求,就是不断地封官赐地,有一次度宗急得差点儿给贾似道下跪。贾似道就这样把度宗玩于股掌之中,一时间,朝廷内外只知有贾似道,却不知有度宗。

有一次度宗出宫后遇雨,贾似道让度宗等雨停了再坐车回宫,可雨非但不停,反而越下越大。胡贵嫔的哥哥胡显祖一见,便请度宗坐逍遥辇回宫。度宗虽想回宫,但害怕贾似道不允许,胡显祖只得骗度宗说贾似道已经答应了,度宗这才起程回宫。贾似道得知后,立时大怒,气势汹汹地对度宗说:“陛下的行动不让我知道,我还干什么呢!”说完扬长而去,吓得度宗只得又低声下气地挽留一番。

此时的贾似道已无所顾忌,任意妄为,过着十分奢靡的生活。他在西湖边建起了精美的“半闲堂”,造起了珍奇的“多宝阁”。搜罗天下美女尽收堂内,无论青楼舞女、庵院女尼,只要有几分姿色的,没有能逃脱魔掌的,就连宫女他也敢藏匿。天下的奇珍异宝也是他囊中之物,为了得到一条玉带,他竟派人挖坟掘墓。正当贾似道悠悠然享受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之时,元军一路破关斩将直逼都城临安。35岁的度宗亡故,贾似道立了一个只有4岁的小皇帝,是为恭帝。此时的贾似道还妄想着与元军和谈,但忽必烈哪里肯应。在众人的谴责下,贾似道不得已发兵抵抗元军,结果连遭惨败,虽有文天祥等将领拼死抵抗,但终究回天无力。元军来势汹汹,朝廷人心惶惶。众人连上本奏,请求太皇太后诛杀贾似道,继而又有人上疏论贾似道十大罪状,太皇太后担心众怒难犯,迫不得已对贾似道一贬再贬,最后将他革职流放循州,在流放途中,恶贯满盈的贾似道被众人杀死。

贾似道横行了三朝,他虽然死了,但南宋王朝也已经被他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元军攻入临安,宋帝、太后等人被掳往上都。就在此时,南方的一些宋臣又先后奉度宗的长子赵昰和三子赵昺为帝,转战岭海,希图宋室复兴,但贾似道等人误国至此,宋室亡局已定。颠沛流离中,11岁的赵昰夭亡,年仅9岁的赵昺也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被大臣陆秀夫背起,跳海殉国,随着赵昺沉入海中,南宋王朝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历时320年的宋王朝最终被元朝所取代。

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