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5334600000076

第76章 宋朝(5)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末年(公元959年),共记载了12代,贯穿了1362年治乱兴衰的历史。司马光把这1362年的史实,按照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依次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全书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同时还涉及到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来警示后人。特别是对君主如何为仁、作了具体的解说。故而,《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都争相阅读。《资治通鉴》与司马迁著的《史记》共同成为两部辉煌的历史巨著。

南宋建立

在靖康之变这一场浩劫中,北宋皇室的人只有两个幸免于难,一个是被废的哲宗皇帝的皇后元祐皇后,一个就是康王赵构。赵构是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本来赵构是作为议和使去真定(今河北正定),结果行至中途被百姓们挡驾,留在了相州(今河南安阳)。开封被金兵围困时,赵构奉诏率众起兵,渡过黄河后,各地勤王部队也纷纷赶来与赵构会合。而此时徽、钦二帝已被金人掳走,金人北撤。伪帝张邦昌知道自己不受拥戴,于是他把元祐皇后接进宫垂帘听政,自己当了宰相,仅存三十二天的伪楚政权就这样结束了。接着元祐皇后派人请赵构继位。于是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当皇帝,是为高宗。一个宋朝新政府重新建立了起来,史称南宋。

然而,高宗和他的父兄一样苟且求安,他刚即位时,虽起用李纲、宗泽等主战派,却无心抗金,在一些求和派的怂恿下,执政仅75天的李纲就被罢相,随后主战将领纷纷遭贬。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月,金军又一次南侵,高宗仓皇逃往扬州,这一南撤的举动,把中原地区拱手送给了金人。虽有宗泽苦守开封,红巾军、五马山寨等人民自发组织的抗金义军,但由于南宋朝廷的一再求和,而对抗金斗争毫不支持,致使宗泽抱憾而终,各地起义归于失败,淮河以北几乎全线崩溃。转年,金军攻占了扬州,高宗逃往杭州,此时,他还不忘去向金人求和,甚至表示要去掉“尊号”。高宗一味地屈辱求和,反倒使金人气焰更盛,大有不灭南宋誓不归之势。金将兀术率军渡江,高宗被迫一路出逃,最后竟被逼到了温州的沿海,在海上漂泊了三四个月才逃过此劫。与此同时,南方军民奋起抗金。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对金军围追堵截,岳飞领兵收复了建康,长江沿岸人民也不断袭击金军,迫使金军撤回了江北。

正是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把金军拦截在了长江以北,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高宗也终于结束了逃来逃去的日子,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从此苟安于江南。

宗泽三呼“过河”

宗泽生来性格豪爽,志向远大,做地方官时就颇有政绩。北宋末年,金军南侵,宗泽被钦宗派到黄河以北的磁州任知州。这是一个经常被金兵侵扰的地方,很多官员都不愿到这种地方上任。而宗泽却说:“吃国家俸禄怎么可以避难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到了抗金前线。高宗即位后,宗泽向高宗力陈兴国大计,并表示要亲自冲锋陷阵,不惜捐躯报国。主战派李纲担任宰相后,力荐宗泽为开封府尹,以匡复旧都。于是,宗泽被任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这里曾是一个繁华富饶的城市,但当宗泽进入开封城时,却是满目凄凉。城内建筑被毁,街道狼藉,士卒与百姓杂居在一起,混乱不堪。特别是盗贼猖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宗泽到任后,杀盗贼,安民心,整顿京城。当时,宗泽所在的地方与金军只隔了一条黄河,金兵常常过河骚扰,宗泽一次次出兵击退了金兵。很快,在宗泽的治理下,开封的社会秩序又走上了正轨。这时,宗泽上疏高宗,恳请高宗还都开封。然而高宗那时正处于举棋不定之时,朝中主战派力主高宗还都开封,而主和派则怂恿高宗偏安江南,高宗不知如何是好。宗泽见高宗对他的提议不理会,又继续不断地上表,希望高宗能够顺应民心,不要到江南去,而置两河于度外。他甚至上疏大声疾呼:“祖宗创下的二百年基业,陛下为什么要留给敌人呢?如果陛下回到京城,国家一定能中兴,请您不要听信一两个大臣的意见,问问左右将士吧,否则那将是天下的不幸!”宗泽连番上疏,始终得不到回应,他可能没有想到,他的奏折都被高宗的宠臣黄潜善、汪伯彦扣留了,在他们看来,宗泽简直就是一个狂人。

宗泽不仅紧守开封,而且他还渡过黄河,联络黄河以北的宋将,以图收复失地。他造战车,修筑防御工事,以加强防守的力量,同时,他又开五丈河,疏通濑河,保证运输畅通。最重要的是,宗泽以他的威望,把陕西、京东、京西的人马都团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抗金队伍。那时,宰相李纲力主抗战,与宗泽遥相呼应。

假如高宗能够推行李纲的政策,假如高宗能够依宗泽所请还都开封,或许真的会收复失地,使国家中兴。然而,历史没有假如,执政仅77天的李纲被罢相,主和派再度控制了朝政。此时的高宗已经下定了决心要逃往江南,不要说还都开封了,连宗泽的抗战请求都无人理睬了。

面对不利的形势,宗泽毫不气馁,仍然不断地上疏高宗。高宗无奈,只得安慰他说:“等到四方稍稍安定一些,我就回开封。”忠厚的宗泽相信了高宗的话,更加积极地加紧备战,他期待着高宗来到开封,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从而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可他哪里知道贪生怕死的高宗根本没有北归之意,而是不断地向南逃,最后竟然都逃到海上去了。

金军并不甘心久居黄河以北,他们此来是要灭掉南宋的。开封便是金军首先要攻克的地方。于是金派出了统帅兀术出兵,但由于宗泽防守严密,兀术无功而返。第二年,兀术又从郑州出发,屯兵在离开封几十里的白沙镇。一时间,开封城内人心惶惶,唯有宗泽在悠闲地下棋,他的镇定自若令部下们十分不解,部下们只得各自分头去作防御准备。士兵们披挂整齐,在城墙上走来走去,这一来使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紧张了,百姓们愈加惊恐不安。宗泽听说后,立刻命令士兵们回营,使城中恢复平时的样子。宗泽胸有成竹地说:“有刘衍等人在外,一定能够阻止敌军的,你们不用担心!”随后宗泽又派了数千精兵,悄悄地绕到了敌军的后面,这样一来,他们和刘衍的兵将前后夹击,金军焉能不败!宗泽一次次打败来犯的金军,令金人闻风丧胆,使得金军再不敢进犯开封。

宗泽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在他看来,将士战败情有可原,但逃跑、叛变决不可恕。对于逃兵、叛徒,他毫不手软,一律斩首。而他对待活捉来的敌将,特别是降金的辽将,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归附宋朝。宗泽对待四方招抚来的义士,包括曾经的盗贼,都能以诚相待,毫不猜疑,使这些燕赵豪杰都死心踏地为其效力。宗泽在黄河两岸的声威日隆,各地义军纷纷向京城聚拢,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拥兵百余万,粮草也已储备充足,在此期间,宗泽仍不断地上疏高宗,希望他早还京城,但仍然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宗泽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在开封整顿防务,积极备战,联合各路抗金义军,一次一次击退了金军的进攻。他曾二十余次上疏高宗,恳请还都开封,但终究未被高宗采纳,后来,黄潜善等人又怀疑宗泽要发动政变,遂派人监视他。南宋建炎二年(1128)七月,宗泽忧愤成疾,抱憾而逝,临终前那三声“过河”,喊出了他一生的遗憾。

宗泽终究没能打过黄河,收复失地,而随着他的逝去,他苦心经营的恢复大业也终成泡影。他死后,各地抗金义军纷纷离去,金人再度大举进攻,开封最终落入了金人之手,中原沦陷。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

在苏州灵岩山有一座“宋韩蕲王墓”,在墓的不远处有一高约二丈五尺的神道碑,碑额刻有宋孝宗手书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字样,碑上还刻有一万余字的碑文。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

故事要从北宋说起。一天,童贯率领众军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走到京口时,召来营伎,也就是军中的艺人,喝酒取乐。一时间,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走了出来,其中的一个女子飒爽英姿,卓然不群,她就是梁红玉。梁红玉以舞剑、弹唱吸引了众多将领,但梁红玉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席上将领们争相吹嘘自己的经历,只有健壮、老实的韩世忠默默不语。梁红玉上下打量着韩世忠,只见他身材魁伟,虎背熊腰,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男子汉的味道,尤其是他不喜张扬的性格更使梁红玉佩服之至。而梁红玉不为权贵所动的态度也深深地吸引了韩世忠。二人惺惺相惜,英雄美人终成眷属。

此后梁红玉随同韩世忠转战各地。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江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金兵不断入侵,韩世忠带兵出征。由于韩世忠手握兵权,为不使朝廷见疑,梁红玉主动留在了临安。建炎三年(1129),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另立幼主为帝。前方的将士听到京城发生变故的消息,纷纷要求回兵,大元帅张浚派韩世忠回京平叛。而苗刘二人一听说韩世忠前来讨伐,便要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不要向京城进兵,与此同时,他们将韩世忠的儿子韩亮扣押起来做了人质。梁红玉快马赶到秀州与韩世忠会合。此时,梁红玉处在了两难之中。作为一个母亲,怎能不顾念扣押在叛军手中的儿子,而作为一个将领,又怎能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呢?梁红玉在痛苦中作出了抉择。夫妇二人调动兵马,里应外合,一举平定了苗、刘叛乱,维护了高宗的统治。

内乱刚平,外患又生,金军主帅兀术率领金兵再度南侵,直指南宋都城临安。高宗慌忙出逃,避难海上。金军一路穷追不舍,攻城陷州。此时,屯兵在长江沿线的韩世忠听到消息后急忙整顿兵马,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金山(在镇江西北)、焦山(在镇江东北),以截断金兀术的归路。果然不出所料,金兀术害怕在南方深入太久,于己不利,决定率兵北撤。行至金山,与韩世忠的军队遭遇。金兀术遥望江面,看见战船上的士兵阵容严整、士气高涨、旌旗飞扬,与别的军队大不相同,知道是个劲敌。又望见对方坐船上面,树着一面大旗,上绣一硕大的“韩”字,金兀术点了点头,对部下说:“原来是韩世忠!此人可是个劲敌!”金兀术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

晚上,韩世忠与梁红玉相商破敌之策,梁红玉对韩世忠说:“目前的状况是敌众我寡,如果与他们正面战斗是难以取胜的。不过,他们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这是他们的弱点。明天交战时我们分为两队,一对用弓箭、火炮狙击他,另一队设下埋伏从两翼杀敌,重点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中路由我统领,用枪炮矢石射住他,不让他前进得太快,并且战且退,引他入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黄天荡看上去十分开阔,却是一条死港,金兀术必定带他的部队向左右冲击,谋求脱身。这时你就带军马,看我中军的旗号行事,我坐在船楼上面,击鼓挥旗,鼓起则进,鼓住则守。我以举旗为号,旗往东,你就往东杀,旗往西,你就向西杀。如果能杀了金兀术,那就是特大的胜利;如果杀不了他,也可挫其锐气。”韩世忠十分赞同夫人的计策,二人遂分头去作准备。

第二天早晨,梁红玉全副武装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敌军见一女子出战,顿生轻敌之心。不料却被梁红玉专门训练出的女兵队伍打得丢盔卸甲,宋军将士士气高昂。战场上战旗猎猎,鼓声震天,韩世忠率军与金兵在宽阔的长江江面上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金兵虽然高大蛮勇,但不识水性,更不习惯于水战,他们在小船上东摇西晃,战斗力因此而大大减少。而宋军士兵个个水生水长,身体灵巧,打得金兵心惊胆战。又有一些力大无穷的勇士把铁链大钩飞抛到金兵的小船上,然后用力一拽,船就翻了。一只只船接连被拽翻,金兵纷纷落水,无力抵抗。梁红玉擂动战鼓,宋兵听到急急如雨的鼓点,士气更加高涨,越战越勇。金兀术眼见得兵败如山倒,急忙收拾残兵败将向黄天荡逃去,可他哪里知道,黄天荡是个死港,有进无出。当他发现前面没有出路时,已经后退无门了。金兀术返身向来路攻击试图打开缺口,但他来到荡口时,只见韩世忠的战船一字排列在荡口,他数次欲冲出重围,却一次次被击退,致使损兵折将,而韩世忠把守荡口岿然不动。金兀术只得又退入黄天荡内,此时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粮草几乎用尽,很多士兵又因水土不服,接连死亡,战斗力直线下降。金兀术思来想去,只得以重赏寻找出路,他派出侦察兵,到各处侦察地形。而此时韩世忠却认为金兵粮草已断,只要再围困一些日子,金兵不投降,也得饿死,所以便停止了进攻。梁红玉虽屡劝韩世忠加紧进攻,一举消灭金兵,免得节外生枝。但韩世忠却不以为然。果不出梁红玉所料,韩世忠的懈怠,恰恰给了金兀术喘息的机会。在被围困48天后,金兀术在夜间用金蝉脱壳的计策指挥军队偷偷地挖开日久淤塞、早已废弃的老鹳河故道,溜出了韩世忠的包围圈。随后金兀术又在牛头山遇到援军“岳家军”,遭到岳飞的伏击。次日,韩世忠率船队追来,金兀术采用火攻,突袭宋军的战船,宋军败退,金兀术带着数骑兵马趁机渡江返回了江北。

黄天荡一仗,金兀术大兵有十万之多,而韩世忠、梁红玉的兵马只有八千人,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令金军闻风丧胆,再也不敢轻易过长江南侵。

韩世忠、梁红玉功不可没,朝廷也给予他们极高的封赏。但梁红玉却亲自上疏弹劾韩世忠失职,致使金兵突破江防逃脱,请求给予处罚。宋高宗看了梁红玉的奏章后,当廷宣读,君臣都为梁红玉的举动所震惊。高宗也深为梁红玉的举动所感动,不仅没有追究韩世忠在此战中应负的责任,而且此后还不断地重用和提拔韩世忠。韩世忠的低调做人和梁红玉的聪明睿智,使得他们巧妙地避开了高宗的猜忌和秦桧的陷害,得以终老天年。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在他19岁那年,投军从戎,随军伐辽。4年后,也就是金兵大举入侵北宋那年,康王赵构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加入了抗金的队伍,在军中当了一个小军官。赵构即位后,岳飞力主抗金,不断上书斥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议和行为。岳飞在长期的战争中,建立起了一支训练有素、作战骁勇、纪律严明的岳家军,这支军队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岳飞率领岳家军取得了新乡之捷、太行山之捷、黑龙潭之捷、汜水关之捷以及牛头山大捷等,使高宗得以定都临安,保住了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