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5334000000029

第29章 祸从口出,三思后言--谨言慎语慢开口(2)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冰棍。晴天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为什么不下雨;雨天冰棍卖不动,老太太就抱怨为什么不赶快出太阳。后来有人开导她说,晴天你小女儿冰棍卖得火,雨天你大女儿雨伞卖得快,你天天都有高兴事,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于是脸上便由阴转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同样,与人相处,也要热情大度,注意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有时还需要用你身上的闪光点去照亮别人,让大家的心境都明亮开朗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你友好相处。

嘴上带把尺,莫要口无遮拦

在交谈中,每说一句话之前,都要考虑一下你要说的话是否合适,不要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给其他人造成不快。

小王和小张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

后来小王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张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王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便把他赶了出去。

即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说话也不能口无遮拦,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与别人聊天或者闲谈的时候,最好不要对个人的卫生状况妄加评论。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头皮屑或口气很难闻,或者拉锁纽扣没系好,请尽量忍耐不去想,并等他亲密一些的朋友告诉他。如果你直接告诉他,特别是在人比较多的场合,很容易让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许多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尤其对女性而言,年龄是她们的秘密,不愿被人提及。对钱等涉及个人收入的一类私人问题的询问通常也是不合适的。

在社交活动中,应该以诚待人,宽以待人。要与人为善,而不要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等等。不要无事生非,捕风捉影,也不要东家长,西家短,更不要传小道消息,把芝麻说成西瓜。说话要有事实根据,不能听风就是雨,随波逐流。

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些朋友一旦感到与对方讲话不投机,自己虽有话题,也不愿提出,而且从心底里拒绝接受对方的意见,这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所应有的态度。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除了说话的场合与次数要多以外,更要把握与各式各样的人交谈的机会。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对某个人有很深的成见,一见到他,就产生一股厌恶感。这时,你不要逃避,应该更积极地去跟他交谈,这是训练会话技巧的最佳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跟他谈,例如电影啦、音乐啦,通过这些交谈,可以促进两人之间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经过几次交谈后,或许你会发觉:”哦!原来他不是一个那么令人讨厌的人!“也可能你们会从此变成一对很谈得来的朋友。

日本影评家淀川长治曾说:”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令我讨厌的人。“你如果能够纠正不跟讨厌的人讲话的观念,一定会变得很有人缘,会话技巧也必提高,这种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而如果一次话不投机就放弃了深入了解别人的机会,或许失去的要比得到的更多。

不争口头之利,不逞口舌之快

逞一时口舌之快,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的效益。你损人家,别人自然会损你,如果没有自信自己能承受得了,还是在出口之前三思。

朋友之间,因为感情太好,难免会口无遮拦、百无禁忌,总认为开开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有时候玩笑开过头了,我们真的能敞开胸襟一笑置之吗?面对敌人的挑衅,往往因为心里做足了防备,真正的伤害反而不大,但自己亲近信任的人,不经意地刺中自己的弱点,即使脸上撑着笑,恐怕心里还是会颇为伤痛吧!

一个人是否成熟完美,不单单在于他是否”知道“自己,还要能够”知道“别人。所谓”知道“,是指明了对方的感受与思想。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这两个人都喜欢彼此嘲讽对方,每次碰着了,不互相较劲一番总不肯罢休。尽管这样激烈的唇枪舌剑常常上演,却似乎没有半点减损他们的友谊。

据说,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两人一起坐着打禅。

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苏东坡听了暗自窃喜。

没多久,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打定主意故意要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没想到,佛印居然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出言反驳,苏东坡这下子更加沾沾自喜了。

一回到家中,苏东坡就迫不及待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但是,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

苏东坡好奇地问:”有什么好笑的?“

苏小妹目光狡黠地说:”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人是你呀!“哲学家说:”从批评的话中,不一定能了解’被批评者‘的问题,但却能从那些话中看出’说出批评的人‘的眼界与识见。“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常常为了小事争输赢,没了面子就抢里子。

佛印不争口头之利,反而让苏东坡吃了大亏,还赔上了自赞毁人的肤浅恶名。所以,这对朋友毕竟还是佛印棋高一着,将禅机参了透彻,如果心思纯正空灵,那么佛与粪又有什么差别呢?佛印简单的应对,就透露出他的过人之处。

人的心里怎么想,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待人处世的风范正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眼中所见的是牛粪还是仙佛,就全在你的一念之间了。

佛印和苏东坡,他们两人真正知心、相互了解,明白对方的尺度在何处,懂得点到为止,也就不至于失了分寸,坏了友谊。苏东坡仕途不顺,心中必定有着许多苦闷,也恰巧他有这么些知心好友,与他玩笑竞争,能让他暂时跳脱俗事纷乱,练就豁达的人生观吧。但是,我们能自信自己有佛印和苏东坡这样开得起玩笑的雅量吗?反过来讲,嘲讽和口头上占便宜,真的是朋友相交相处之道吗?

三思而后言,话到嘴边留半句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不注意,缺少思考,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伤了他人的自尊和面子。因此要谨慎开口,三思而后言。

尽管说话要求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须曲里拐弯地云山雾罩一番,但在与人交往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快人快语,结果把事情搞砸。

话到嘴边,应该留下哪”半句“呢?

1.隐私或秘密不可轻易泄露

这两样东西,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弱点。对方也许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过就怕他竟然是敌人或受敌人利用。

偶有一些人,”心底无私天地宽“,敢说就敢做,敢做就敢当,没有什么隐私,也不怕受损,”事无不可对人言“。这种人都是遍体鳞伤的英雄,十个人中大概有九个不敢自认是这种人,也没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心理准备,所以话到嘴边,留下这要命的半句是非常有必要的。

2.留住自以为是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