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会说话的人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不会说话的人,一张口就像是在挑拨是非。
历史上,因言获罪的人不在少数。搬弄是非,散布流言,甚至不经意的时候,你的话语就有可能得罪某些人。做人要低调,说话更要低调,说话之前,先要经过思考。谨言慎行,客观冷静;不抬己,不贬人;不争功,不推过;有理说理,得理饶人,这些都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社交活动中,应当尊重人,温文尔雅,讲究语言美,而不要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每个人都希望能获得其他同级的承认、尊敬,得到较高的评价,受到其他同级礼遇。被同级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能使自己对工作充满信心,对其他成员充满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和工作在集体中的用处和价值。
美国有位总统,有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这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呵斥:“怎么搞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只能让对方反感,却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人都是有自尊的,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不注意说话艺术,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是群体动物,大而言在社会阶层中,小而言在一个团队,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自己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而这种需求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失去工作的信心,并严重地破坏相互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同级领导成员之间,尽管有年龄、资历、经验、文化知识和能力的不同,但都要相互尊重。在语言交往中,年轻者在与年老者交谈时,要带着学习探讨、征求意见的口吻,因为工作多年的年老者都怕别人认为自己老了,干什么都不行了,怕被别人冷落。而年老者也应该多以启发引导、大胆信任的语气与年轻者交谈,尊重他们的干劲和首创精神,放手让他们多做工作。如果年龄大的成员什么都不放手,过多插手、过问年轻人的工作,就会使他们感受到不被信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有句名言:“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阵);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要达到“和”的境界,与平时交流沟通中始终保持相互尊重是分不开的。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自尊,避开言语的“雷区”。
英国作家托马斯·富勒曾经写道:“失足引起的伤痛很快就可以恢复,然而,失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可能使你终身遗憾。”
在待人接物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说。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为人处世方面,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一定要记住:保持适当距离,做事公私分明,尤其要注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切记: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很多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到:“我看现在的儿媳妇真是不像话,不知道好歹,都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也不想想自己老了的时候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李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这话什么意思,说给谁听呢?我最恨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李最近和婆婆经常吵架,关系不和,已经搬出来住了。张大嫂无意中触到了小李的隐私和痛处,惹得小李暴跳如雷。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去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更是在人性丛林中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时,往往就会面露凶貌、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还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理智的行为。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或隐私,在他过去的工作或生活历程中,他也许曾犯下错误,甚至做过不光彩的事情。如果你知道内情,在你的下属、同事或朋友犯错误或和你有不同意见而出言顶撞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是揭人隐私,还是就事论事?
一位善于沟通的人,是不会把别人过去的不堪回首之往事一股脑地抖出来的,如果你这样做,那你就太没水准、太没涵养了。有些人虽然不会把别人的隐私抖出,却常常把它当作筹码来压制他人。譬如,在盛怒的时候会说:“你少跟我斗,你过去的黑资料还在我手中呢!”那个可怜的人会因为的确有污点掌握在别人手中,只好忍气吞声,但他心里却是非常气愤的。于是,这种心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互相攻击对方隐私的情况。彼此都把对方的隐私抖出来,弄得两败俱伤,除了引来一大堆人围观,对谁也没有好处。因此,你要清楚,揭人疮疤是最没必要的。
宣扬别人的失误必然会让对方难堪、尴尬、伤了自尊。如果对方能较好地看待,或者说你这人本质还不错,那么可能结果会好些。万一对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或者你人缘本来就一般,那就可能对你很不利了,你得小心着可能某天会有人报复你。如果你树敌还不止一个,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要留心着点,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最好是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候,装作很无意地提醒他。这样,他会很感激你,因为你帮他免于丢脸。如果你是老师,有必要对某个学生在全班公开批评,那也得考虑这个学生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地照顾他的自尊,公开批评这种方法绝对不能滥用。
说话有分寸,言语要得体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张口之前,先在大脑中过一遍,这样说出的话就比较有分寸,讨人喜欢。
俗话说:“言多必失。”这是因为说话时必须掌握应有的分寸,话说多了,难免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这么认为:“自己做事坦坦荡荡,哪有什么是说不出口的呢?更何况,对待朋友更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有所保留,那不是显得自己心机太深沉了吗?”
你认为这是心机太深,还是因为你根本就忽略了言词上尊重的距离呢?
试想,如果对方不是能与你互相了解的知己,话说得太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彼此的误会!
而且,如果你一味地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方很快会失去了对你的神秘感,因为太容易了解你而感到厌烦,甚至以为你根本没有什么潜力可以挖掘,而失去了深入交往的兴趣。
或者,当你毫无戒备地把心事跟对方倾诉时,对方却因此产生戒心,担心你们今天的话题,明天就会成为流传在别人之间的耳语,朋友之间如果没办法守住秘密,关系也很难维系长久。
所以,说话的艺术不但是要会说,还得要善于掌握应有的尺度;除了说话要小心掌握分寸之外,倾听时也要专心。
多数人遇到郁闷的事情,总会想寻找朋友倾吐苦水,发泄一下。此时,我们如果能够善于倾听,以安静、理智且流露同情的态度,让对方感到你也正在为他的事情烦恼,感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无形之中就会让彼此的感情愈来愈深厚。
古人有云:“听人言毋须评审,亦勿恍惚而思别事。”倾听的关键在于专心,有时候也不一定要急着帮人出主意、提建议,只需安静地倾听就好,如此更能让你的朋友愿意与你接近。
英国作家托·卡莱尔曾经这么提醒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礼仪越是周到就越保险,运气也会越好。”谨慎而恰当地与周围的人应对进退,正是职场应该注意的礼仪,尤其是面对异性同事,更要拿捏好应有的尺度。
和办公室里的异性交谈,应该注意彼此性别不同,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与同性别的同事交谈,有时会随便些,但若是和异性谈话,就应特别当心。当然,要注意的是男女有别,而并非处处设防、步步为营。
譬如,办公室新来一位女同事,女性之间就自然会问起年龄、婚姻状况,若是男同事一开始就问这些问题,恐怕不仅是这位女同事,其他人也要怀疑这个人心术不正了。
女同事与男同事谈话时,应该态度庄重、温和大方,千万不要言词轻佻,搔首弄姿,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男同事在女性面前往往喜欢夸大其词,显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并爱发表自以为出众的思想,目的自然是引起对方的好感。这些话语,女性都只能姑且听之,不要过于相信。如果对方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实在令人难以忍受,那么大可借机打断他的话。
同一办公室里,倘若对方不是交情深厚的同事,千万不可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彼此关系浅薄,交情普通,你却硬要和他深谈,是件相当危险的事,有时会替自己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同一个办公室内,要和周围的同事搞好关系,谈话时要考虑到亲疏关系,一般程度的,大可只谈天气、政治局势,少谈自己的私事,也不要批评公司内部的重大决策;当然,这并不是要你与同事只保持表面上的客气,平时在工作上还是应该互相帮助。
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与穷极无聊的长舌同事议论别人的是非,更不可尽挑些上司、同事之间的无聊新闻东谈西扯,这不但影响同事间的团结,同时也破坏了办公室里和谐的气氛。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为人处世要少说话,多思考,多做事,并不是让我们沉默寡言,而是要分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动脑筋思考的。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生下来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嘛!‘“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
林肯巧妙地运用了自嘲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既没让人难堪,还使人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林肯的意图。
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相告,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请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以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达到谢绝目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别人与你相约同去参加某一活动,但届时你忘记了,或过后生悔,未去赴约。直接说出原因,将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原因可能有身体不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作为事后的解释。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说该说的,把不该说的那半句留住。
因此,世界上的麻烦有一半是因为说话不当造成的,另一半是愚蠢所致。说话不当的危害跟愚蠢是一样的。说话不当者未必都是愚蠢的人,但的确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说蠢话和做蠢事,有时是紧密相连的,比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件,就是一句蠢话导致蠢事的大悲剧。
当马加爵在三亚落网后,他杀人的原因终于真相大白。事情的经过是:马加爵和几位同学打牌时,有人说马加爵作弊,然后发生了口角,大家把马加爵曾经的种种”劣迹“抖了出来对他冷嘲热讽,比如”吃饭时,连你广西老乡都不愿叫你了“之类。这句话刺激了马加爵,使偏激狭隘的他产生了杀人的念头。据马加爵交代,刚开始时,他只想把”不愿再叫他吃饭的老乡“杀掉,后来因为要杀人灭口,才又杀了其他三人。当他在宿舍处理血迹时,又有一名广西老乡来叫他打牌,当时他曾产生过把此人也杀了灭口的念头,但想到此人对他不错,还打过饭给他吃,才放弃了”再添一条人命“的想法。
当然,马加爵愤而杀人,可能不止因一次口角这么简单,在平日的相处中,同学们的说话不当,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积怨。
可见,不该说的话不要说,说话之前要慎重思考。
少说负面话,多说好听话
负面话,不仅让自己产生消极的心态,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产生厌恶情绪。平时与人交往,说话中要多用积极性的词语。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讲些负面话,久而久之,说负面话成了他们讲话的一个坏习惯。这些人说起话来,往往是带着不满意的、抱怨的口气。
跟这种人在一起交往,好像世上没有几件能让他称心如意的事。如果你留心统计一下,假如他一天讲了一百句话,夸张地说,大概有九十九句是负面的。
爱讲负面话的人,有时是因为过于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镜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结果却看到了皮肤间的皱纹和皱纹间的污泥。那么试想,如果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岂不就是骇人的细菌布满全身了吗!
老爱讲负面话的人,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他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他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他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还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总讲负面话,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说负面话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正如有一个故事中讲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