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5325600000041

第41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构建实施方法(2)

管理者的身份存在一种二重性,既是投资者所雇佣的劳动者,又是代表投资者利益的代理人。管理者必须通过被管理者来做好工作,一方面为投资者赚取足够多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又通过被管理者做好工作来放大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管理者利益的实现,必然依赖于被管理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被管理者也必须通过管理者的协调和组织来保证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并最终通过这种有效性来获得生存发展资料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关系的失衡最终会让企业蒙受损失,所以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念来保证这种关系的平衡。

4员工与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可往往会因为员工个人的特殊利益而被打破。一部分员工或某个特定的员工因为所拥有技能的相对稀缺性而高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进而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另一部分员工之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这类具有特殊地位的员工在工作中就会受到另外一部分员工的不合作及抵制,致使相互之间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到算计对方上,进而给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必须确定协调这种关系的价值观念。

5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员工个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前者依赖后者,只有后者都圆满地履行了所充当角色的职责,前者才能获得成为整体和全局的地位。后者也依赖前者,后者所发挥的作用必须在前者这个全局、整体中体现,才会有价值。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念来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6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它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为小社会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质资源等,都得由小社会所存在于其中的大社会提供。大社会又需要小社会作为细胞为它带来活力。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更多的表现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失衡也就是走向极端:或者是政府竭泽而渔,向企业进行不合理的摊派,掠夺企业的经营资源,造成企业经营的困难。或者是企业不为保障政府职能的实现提供应有支持,偷税、漏税等,致使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无法改善,企业发展也受阻。由此可见,这二者之间是一种依存关系,从而也就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念来协调这种关系。

7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客户的关系

这种关系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它不是一种平等的依存关系。作为一个单个个体的客户除非拥有需求上的一定的垄断地位,否则不免会在这种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因此,总有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客户的事件发生。但企业对客户的欺骗,只能是暂时的,当客户被欺骗后对企业失去最基本的信任时,这个企业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因此,必须通过一定价值观念来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8员工个人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

有一句企业老板和高管挂在嘴边的话,“客户是上帝”。客户是企业的上帝,是老板的上帝,不一定是员工个人的上帝。但客户所需产品或服务,往往是由企业的员工提供。员工却不直接依存于客户,尽管众多的企业老板和管理者不断向员工灌输“客户是衣食父母”之说,但要让员工真正把客户当做上帝,除了老板和管理者把员工的利益,直接与客户的利益关联起来之外,就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员工的行为,让员工把客户当成上帝。

9企业与供货商、经销商、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这一对关系,则完全是一种平等的依存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欺诈都不会长久。为了相互之间的长久合作的利益,就必须有相应的价值观念来协调这种关系。

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所涵盖的内容,如果细分,远远不止这九种,《企业文化核心层价值观念归纳、整理、提炼分析表》(见表3-1)中就列出了18种。但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的梳理、归纳首先必须对这九种关系的性质做出界定。

四、企业共同价值观念形成的四条途径

企业组织成员个人的价值观念,不等于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是企业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即使是企业老板,他个人的价值观念尽管可通过长期沉淀转化为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但只有当这个老板的权威和个人魅力充分大时,才能通过一定时间作用于员工,逐渐形成。

自主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的归纳、整理、提炼,首先体现的是归纳、整理、提炼者个人的价值观念,当然包括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价值观念这一要素的设计、构建不是一个简单的归纳、整理、提炼的问题,而是在归纳、整理、提炼之后,如何实现由个人的价值观念向共同价值观念的转换问题。其达成转换的途径有四个:

1利益诱导

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认同和遵循,必须对应给予所需价值满足的激励,来诱导更多的人认同和遵循这种价值观念。“楚王好细腰”是选入小学课本的一个历史典故。“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为什么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都每天吃一顿饭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抵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以致后来瘦弱得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呢?因为楚灵王的好包含有利益,包括加官晋爵、财物赏赐、亲近输宠,所以楚灵王的价值观念,很快成了满朝文武大臣的价值观念了。

2榜样示范

在一定的社会中,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的思想行为,往往使地位相对较低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效法。因为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的思想行为代表一种成功的思想行为。因此,要把所归纳、整理、提炼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老板、高管必须先念先行,把所归纳、整理、提炼的价值观念作为口头语时时讲,同时按照其要求行事,因为企业老板、高管相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就是成功者。

3从众濡染

有一则幽默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他进会议室时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纷纷跑向地狱。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大亨自己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向地狱,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从众濡染就是这样实现的,甚至自己编造的谎言让众人信以为真后,他自己也会把它当成真。

4反复说教

被反复、重复灌输的思想观念,哪怕与事实对立也往往会被人当成真。“重”和“出”是两个会意字。重:由“千”加“里”构成,意指千里之遥,是出行了,应该念“出”;出:“山”上加一“山”,意指重得不能再重了,应该念“重”。从六书会意的角度分析,这两个字肯定念错了,可当人们反复如此,错也成对。谬论重复一千次也就变成了真理,所以要实现由个人归纳、整理、提炼的价值观念向共同价值观念的转换,反复说教是重要途径。

五、企业共同价值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

要让所归纳、整理、提炼的价值观念为企业组织成员所认同、接受、遵循,转化为企业共同价值观念,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少得经过四个阶段:

1归纳倡导阶段

即企业高层领导者对前面所分析九对关系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协调相应关系的标准和要求,这就形成了他个人的价值观念。由他主导,把在他头脑中形成的协调这相应关系标准和要求的思想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成格言、警句这样的复制因子,并由他不断地向他人讲这些格言、警句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以让他人认知、理解这些格言、警句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这就是倡导。任何一个价值观念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有人倡导,并且倡导者必须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否则只会有倡无导。这就决定了企业老板和高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宣传泛化阶段

这时企业的大多数人,已了解了企业高层领导者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也大体把握了其内在含义,但怎样与自己的行为对应起来,没有明确的思路,更不知道怎样用来对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这就需要把格言、警句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通过演绎,创造一系列的复制因子来注释说明这些格言、警句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的要求,重点是通过典型事件的策划创构特定复制因子来泛化。海尔张瑞敏抡铁锤砸向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就是对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价值观念的泛化。海尔砸冰箱也就成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质量意识宣贯复制因子。

3标准统一阶段

标准统一阶段就是把由体现特定价值观念的格言、警句复制因子和典型事件复制因子所承载的信息指令具体化为企业组织成员行为活动的标准和要求复制因子,包括流程标准和责任制度。每一个流程标准和每一个责任制度都是一个复制因子,只有这种复制因子才能起到协调统一人的行为活动的作用。海尔砸冰箱只是砸醒了企业组织上下的质量意识,怎样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统一的行为,则必须通过流程标准界定行为标准,并通过责任制度把流程标准落实到个人价值满足的得失上,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才能形成管理作用。

4习惯形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