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决策制定管理
5323800000018

第18章 决策制定关注焦点之三:投资回报价值增值积累(1)

对投资回报价值的追求,是企业这一社会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根本特征。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赚钱,或者说企业最终所寻求的价值就是寻求投资回报的增值。

怎样才能实现企业投资回报的增值?概括起来有六条途径:①加速资金周转,使其投入的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的次数增加;②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投入,减少投资的浪费;③事先投资优化,让企业的每笔投资都能够带来尽可能高的收益;④发挥自由资本的杠杆作用,通过合理负债来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⑤实现多级控股,放大自由资本投资的作用;⑥营造相对的市场垄断环境,牟取高额利润。本章就这六条途径分别进行分析。

一、加速资金周转途径分析

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来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系统进行过分析的。这条途径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重构,并且以实践资源为标准来进行优化。这就要求强化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程度,使工作与工作、岗位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吻合、更密切,减少中间环节的时间投入和资本投入。

这一途径的优点主要有两个:

(1)能够相对独立地实施,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缩短资本的周转时间,提高资本周转率。

(2)不需要进行较大的追加投入,就会相对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般而言,企业强化管理,在制订或者创新方案的时候,需要一笔不太大的投入,当这笔投入完成之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种成果就可以通过复制的方式来进行推广,所以其投入费用相对较少。

这一途径的局限性主要有三个。

(1)要想通过这种途径获得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就必须保证资本周转的加速,保证不会不恰当地降低销售价格,并强调要通过业务流程的改造、重构,优化业务流程,减少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乃至不同工作环境之间的停滞,以节省资本周转的时间。现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及时化”技术(just in time)就是加速资本周转的一种通用技术。

(2)通过资本周转所能够带来的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从相对量上分析,可以达到倍增的程度,但从绝对量上分析,它不可能实现投资回报的大规模增长。

(3)其实现必须建立在高效规范的管理基础上,并且企业老板不可能通过它在短期内创造奇迹。它只能通过脚踏实地的管理工作来实现渐进的增长。在短期内创造大额回报的奇迹不可能通过它实现。

这一途径有效实施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

(1)在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效果的实现还要依赖于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员工处于一个被动情况进行工作很难取得好效果。对业务流程每个环节的改造都要依赖于员工的集思广益、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2)企业领导人及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平等的观念和民主的作风。这与第一个关键点有着因果联系。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专制、独裁的管理,只想使用员工的一双手,那也就很难通过这条途径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这就像及时化管理技术在很多企业实施之后效益不佳的原因一样,如果得不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仅靠企业经营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很难全面实现业务流程优化。

二、强化成本管理的途径措施分析

任何一个做企业的都明白,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投入成本就会带来投资回报率的上升。成本和投资回报二者是一种彼消此长的反比例关系,正是这一原因,迫使每一个企业不得不重视它的成本控制。但在不同的企业中,之所以对成本控制工作在重视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别,除了企业经营领导人的思路方法限制之外,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所能实现的投资回报的途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比较可观的投资回报,那么这个企业也许就会淡化成本的控制工作,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成本控制工作会让各层员工在资本投入决策上更严密,每个人在对资源使用上也更严格。当这种成本意识还没有普遍被每个员工认同时,往往会引起企业内部人员关系的紧张,甚至被视为小题大做。

成本控制途径与资本周转时间节约途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资本周转节约的途径中,它是把资本及其占用时间当成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对待的,而成本控制途径则是把资本本身的投入作为核心来对待。并且,直接与资本占用时间相关的资本周转时间的节省,也可以视为成本控制的内容,因为资本的获得和占用都会投入相应的成本,缩短资本周转时间,也就是对资本获得和占用成本的节省。但是,我们把二者区别开来,这里讲的成本控制,更多的是强调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在花费上的节约。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花小钱,办大事”。即在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不变的情况下,使达成这种目标要求的资源投入能够实现节省。

这一实施途径的优点与资本周转速度的缩短大致相同,但还有一个优点,这就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更多。比如,对投入品采用新的原材料或者低质取代品,或者采取新工艺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甚至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上进行努力,提高这种专业化水平,减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可以起到降低人工成本的作用。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减少浪费,也可以明显地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的局限性比节省资本周转时间少。成本控制途径有效实施的关键点有三个。

(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其核心是要让企业的各级、各类员工都有一个成本意识,能够自主地在自己的工作中减少浪费,寻求减少投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企业成本的投入是分散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的,也只有每个员工都有了这种意识,并自觉地实施,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住成本。

(2)保证各级、各类员工具有成本意识,并能够自觉地控制成本,以节省投入,必须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把这种成本与个人所能得到的利益挂钩,使每一个员工能自觉自主地去寻求降低成本的措施,减少浪费。有些企业在这一点上采取对所节省的投入实行员工和企业分享的办法,甚至是让员工从这种节省中获得大头的利益,这就能够提高员工自我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有些企业采取目标成本的管理办法,对成本进行定额管理,超定额部分由个人赔偿,节省部分企业和个人按比例分成。

(3)强化成本的考核,即把降低成本直接作为对企业所做的一种贡献,在完成同类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的情况下,本身就意味着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强化成本管理的考核也就可以把工作效率作为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投资优化途径分析

所谓投资优化也就是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以及在所选的投资项目上进行优化,保证企业的每一笔投资都可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

在现实市场的运用中,因为行业市场本身的结构特征,使不同的项目投资本身可能带来不同的投资回报。如果能够保证企业每一项投入所进行的行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都能够取得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就可以提升投资回报的总水平。但投资项目的组合优化问题却不是这么一目了然。投资项目组合是强调把众多的项目投资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使不同的投资项目能够产生互补作用,从而保证投资整体回报的最大化。在此,不是强调投资单一项目回报的最大化,因为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不同的关联关系。一个活动可能对另外一个活动起着支撑作用,尽管就单个分析,这特定的一项投资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但它却因为对另外一项投资活动起着支撑作用,使另外一项活动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平均投资回报率,这就从总体上实现了投资回报的优化。

比如,通用电气公司在对其事业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这种项目投资的优化来取得更高的回报率,它强调其事业部如果不能够做到全球的前三名,就要卖出去。这就是对单一投资项目的优化,强调对每一个事业部都要在同行全球市场上名列前茅,并通过这种市场地位来谋取稳定的投资回报。同时,他们也对部分企业进行收购,从而强化原有事业部的作用,比如通过收购同类产品的企业来增加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这实际上是对不同类产品的一种组合优化。

投资优化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资本的实力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大规模投资回报,并且只要项目抓得稳,一定能够实现投资回报的增值。

投资优化的局限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本总量的限制会使这种投资组合的操作变得困难。也就是说,只有当资本实力充分雄厚的时候采取这一途径,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这种组合的实施要受制于一定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的障碍限制。如果企业所认定的能够取得高额回报的项目处于一个多障碍的市场结构中,那么企业的这一决策最终实施就会有困难;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某个行业因为市场结构本身的特点,使它的回报仅仅等于平均投资回报率,因为退出障碍的限制,也会使它的这种实施变得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行。

此外,通过收购和兼并来实现的这种组合,往往还要受制于对被收购兼并对象信息的准确把握,否则,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不仅不会提升投资回报率,相反还会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总水平的降低。

投资优化有效实施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

(1)投资项目的准确把握。让对投资项目的预测与市场发展前景真正吻合,所以在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对项目的调研分析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