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成多么希望有一个好消息,他等呀,等呀,可是终久还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他好苦闷呀。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声孩子们放鞭炮的声音,把个静静的夜空惊破了。虽然大年过了已经十来天了,但那些调皮的小孩子,还是在过年买的火鞭中,偷偷地解下一些鞭炮,来偶尔玩耍一下,使得节日的气氛一直在延续,这地方有个风俗,乡村里忙活一年,就是过年这几天轻闲,所以人们便把这过年的喜庆延长了许多,人们都在热闹之中,但是在盼成的心里,那里还有一点点喜气?他愁呀,为什么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嗨,修下这样的父亲,真的是没有办法呀。
怎么办呢?他和巧妮究竟该怎么办呢?
他低着头,转来转去,漫无边际地想着,漫无边际地走着,不由得走在了大街上……
堡则镇的正月,是非常热闹的。他走出街上,听见一阵丝弦之声,那是镇上在说闲书。
堡则镇历年都是这样,从大年初三开始,在大街上抡起大火,请当地有名的说书艺人来说古书。一直要说到正月十七,这是个流传很久的风俗,当地人叫这是红十七黑十八,意思是过年过节,一直要到十八。
盼成低着头,也走到了“说书”场中。
他的心里可是心烦意乱,本来不想听什么书,可是如何能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呢?不如在这闹中求点安慰……
名震上党的武乡琴书艺人常林则正在唱琴书。武乡琴书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说、唱、走、演相结合,也是优于鼓书、三弦书、快板书、莲花落等曲艺的明显标志。说书人自弹月琴,并有笙、箫、管、笛,鼓、锣、胡、弦等乐器伴奏,与其它形式的说书不同的是,说书人一边说书,一边走场,还要根据情节做各种各样的表演,就象唱戏一样。更引人注目的是说书人的话语中,带着许多插科打诨的笑料,表演中,又带着不少诙谐有趣的幽默,常常引起观众的轰场大笑……
你知道这常林则怎么个有名?别人说书是讲故事,而他说书就是再现历史,他的的唱句,非常逗人,仿佛能把听书人融于书中,你在这场子里听书好象不是在听书,而是在历史场合里亲眼看着。所以堡则镇宁愿花比别人高三倍的价钱,也要请他来坐场。
听书的人们围着一大圈,虽是寒冬,场子里抡着几盆大火,人们并不感到冷的,男人们都抽着大烟袋喜笑着,女人们站在后面。
盼成走在场子边沿,他看着场子里的人群,心里乱糟糟的,他并不在意说书人说的如何,只是想在这里解一解心头的烦闷而已。
这时,说书人正在说一段《墙头马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叙述了青年女子李千金爱上书生裴少俊以后,便坚决地选择了与他私奔的道路,常林则正在那里唱着:
怎将我墙头马上,
偏偷却沽酒当垆。
爱人儿不在身边,
却如何让奴心安?
奴不如起身前往,
与裴郎私奔了去……
……
“私奔?”听到此处,盼成的心中突然一亮。
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私奔”两个字突然闯进他的心中。是呀,既然父亲不同意,又要给他找另外的女人,与其与个不相干的女人睡觉,还不如与巧妮一起私奔呢?原来历史上早就有这事了,又不是他盼成创造的,怕什么?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干脆和巧妮商量一下,私奔,走的远远地,去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一夜,他想了许久……
第二天,他抽空去后山的井台上去,见了巧妮一面,把情况说了一下,巧妮只怕被她那小叔子看见,两人又不敢在这里多呆,便约定正月十五黑夜见面,好细细地商量……
盼成苦苦地等了两三天,总算等到了正月十五。
太行山区的元宵节,可算是一年最红火的一天了,而堡则镇则更特别。
这一天,按照老规矩,堡则镇上要举行传统的三官庙会,要说这个庙会有多少年的历史,谁也说不上来,反正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里就是这样了,估摸也有上千年的风俗了。这了这个庙会,镇上的人们从正月初五就开始作准备了,先是搭秋千,一干男人们在镇上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搭起圪叉秋千,四角秋千,还要在镇中的广场上搭一个高大的胡儿秋千。而镇上的艺术家也便开始排演社火、小花戏,制作烟火、龙灯等等……接近十二、三,年轻人又开始搬门楼、搭戏台、坐黄河灯,门楼要在堡则寨的三官庙,堡则镇东西共搬三处,而戏台则在镇南北搭两处,这叫唱对台戏,两个戏台上同时开戏,那家唱的好,那个场子里人就多,所以,剧团的演员们唱起来非常叫劲,有时为了争强争胜,能唱个通宵。看红火的人多,两台戏亦是满场子人。
到元宵节那天的后晌,周围二三十里路之内村子里的人,便都聚集到镇上来看热闹。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请神活动就要开始了。
堡则镇镇长、镇副带领本村二十四闾闾长以及镇上的众位乡绅,在香首、村警的陪伴下,来到堡则寨三官庙前,开始祭神。此时,三官庙前早已摆下“三十二祭之席”的大贡品,镇上的头头脑脑们,按照职位、名望先后排列起来。在香首的安排下,他们净手焚香,在神灵前三嗑九拜。这时,庙前响起三七二十一声铁铳炮,炮声未落,庙前早已跪下了无数的善男信女。此时,当然是由大名鼎鼎的乡绅李禄寿来担任主祭官,只见他在人们的拥簇下,虔诚的读起了请神牒文……
只听他一字一顿,声音拖的长长地,生怕天神听不清似的。
等他读完请神牒文,香首开始喊:“请神——”
三官庙即是供奉着华夏始祖尧、舜、禹,分别称为天官、地官、水官,所以曰“三官庙”。据说这堡则寨的三官庙非常灵验,祈风来风,求雨得雨,人有什么灾病,来这里可以拜到灵药,回去喝了百病可除……正因为这样,这庙的香火特别望。那些请神的善男信女们满满一场子久久地跪在那里。
三官大帝的神仙牌位被请到香案上。
接着,又是四十八声迎神炮。此刻,就开始起会了。
这就是太行山里最著名的请神会。据说,北至阳泉,南到潞安,四五百个大村镇,这是第一家规模最大的请神会。
走在最前面的是二十一名炮手,他们用铁炮打开神道,接着,是武社火,武社火的锣鼓敲的震天价地响,后面跟着几十位赤条条的武士,尽管天气十分寒冷,可是他们依旧赤着上身,浑身还象在冒气似的,他们中有白胡子老头,有三四十年纪的青壮,也有十来岁的小孩,虽然年龄参差,但这可都是当地的国术精英,一个个精神抖擞,十分威武。这便是护神的队伍,在此之后,便是村上的头头脑脑和众位乡绅,拥簇着三官大帝的神灵牌位。紧接着,则是文社火,青一色的十几岁少年穿着戏装,手摇花扇,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跳着舞,唱着各种各样的古曲词牌,什么《打樱桃》呀、《摘花椒》呀,还有《钉缸》之类……再往后面,便是由上千号村民组成的灯笼会。这会上的灯笼,则又是一番风景,这中间有象征威武的龙虎狮凤灯;有预示丰收的玉米南瓜灯;有祈神保佑的菩萨灯;有希望吉利的金鱼灯……这就是请神的队伍。还有一道风景线,则是在这长长的请神队伍的两侧,则由一百名青壮后生组成的“火流星”队伍,只见他们长长地排成两行,甩开火流星,左右如风摆荷花,上下似金龙翻腾,在微微的夜幕下,一百颗流星,穿梭在下山的路上,煞是好看。这两队火流星,是专门为请神队伍开道护神的,因为街面上人山人海,你拥我挤,若没有这火流星来打开请神路,请神队伍是很难走过去的。
而在镇子的东头,早已有另外一批队伍在等待着三位尊神的到来。
据说三官大帝最喜好红火。他们中天官热爱打秋千,地官爱好看焰火,水官则喜欢游黄河阵。因此,太行山一带在元宵节就特地为三位尊神做好这一切准备,让他们在正月里快快乐乐地玩个够,好保佑百姓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留下了打秋千、座黄河灯和放焰火的传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