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5316300000008

第8章 小胜靠才,大胜靠德——德才兼备德为先(2)

五个人个个都很优秀,都毕业于名牌大学,都有较好的外表条件和学识。

公司通知五个人,聘用谁得由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决定。于是五个人安心地回家,等待公司最后的决定。

几天后,其中一位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公司人事部发来的信,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但是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所限,实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须优先通知你。你所提交的材料录入电脑存档后,不日将邮寄返还于你。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信寄来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祝你开心。”她在收到电子邮件的一刻,十分伤心。但又为外资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两天后,她收到了寄给她的材料和一份优惠券,另加一个电子件中没有提及的一个带有公司标志的小饰物。

她十分感动,顺手花了三分钟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发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两个星期后,她收到了那家日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的职员。

后来,她才明白这是公司最后的一道考题。公司给其他四个人也发了同样的电子信件,也送了优惠券和小饰物。但是回信感谢的人只有她一个。她能胜出,只不过因为多花了三分钟时间去感谢。

许多时候,“三分钟”就足以判断出一个人“做人”的高下。所以,做人切不可有半刻的虚假。但是,做人并不排斥讲“技巧”,有时聪明的做人即可以为你的人品加分,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成事。

一家公司招进来两位大学生,都是本科毕业,一个叫筱,一个是瑾。俩人在同一个部门里,做同样的工作,她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都不相上下。但俩人在人际交往及事务处理方面,却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筱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的女孩,无论是见到领导还是同事一律直呼其名,要么就小刘小赵地喊。有一次,她在顶头上司王经理正在会议室会见客户,筱突然打开门,冲里面就大喊一声:老王,你的电话。刚刚33岁的王经理,竟被属下喊成老王,又是当着客户的面,极其尴尬。

而瑾就不同了,无论是见到上级还是其他同事总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喊X经理、X主任,没有职务的,她就喊X大姐或X大哥,年龄稍长的人,她就喊X师傅,总给人一副和善、亲近的面孔。

筱只有工作日的时候才来公司,下班一刻不停立刻走人,与公司里的任何人都没有太多的交往。而瑾就不同了,她下班以后,看到有人没走就会留下来,总是问别人有没有需要帮忙的,能帮上的,她总是尽力去做。如果别人也没事了,她就与人家聊聊天,说说闲话。而事实上,她有时也会请别人帮忙。有一次,她到一位公司助理的办公室,说有一件大事,务必请他参谋参谋。原来是她弟弟参加高考,想请那位助理给指点一下,看填什么志愿好。那位助理心想,人家都把自己弟弟的前途交在他手里了,自然不敢含糊。于是,很认真地给瑾分析了近几年的行业发展和就业形势,然后慎重地给她提了一个建议。瑾千恩万谢地走了。后来,那位助理与其他人谈论起这件事,有人便说,看到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一本谈成功之道的书,其中介绍一条赢得别人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请对方帮忙,让对方获得做重要人物的感觉。大家不禁暗暗惊叹,瑾真是一个精明透顶的女孩啊!

后来,筱和瑾所在部门的一个副经理被调到其他部门去主持工作了,于是公司决定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出新的副经理,筱和瑾的外部条件都符合,又都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于是俩人报名竞聘。竞聘的结果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瑾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筱,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事实上,很多公司用人的第一原则就是:先做人,后做事。工作能力当然重要,但是做人技巧同样不可或缺。会做人,做好人,事也就好做了,也就等于替自己未来的前途奠下稳固的基础。

没有德行约束的能力就是破坏力

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如果不以德行自觉约束自己,就会祸患无穷,害人害己。

道德品质是判断一个人“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崇高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了个人对待事业和工作的自觉程度及其发展方向,是一个优秀员工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员工所有必备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也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最重要的素质。

企业员工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素质,一个员工有能力,但道德品质不好,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迟早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害。

巴林银行的悲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它在世界金融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被称为金融市场上的金字塔。

截至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然而,这一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

尼克·里森是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

1989年,里森在伦敦受雇于巴林银行,成为一名从事清算工作的内勤人员,其职责是确保每笔交易的入账和付款。

由于工作出色,里森很快受到银行重用。1992年,里森被派往巴林银行新加坡分公司担任经理,他赚钱的才干得以充分发挥。1993年时,年仅26岁的里森已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为巴林银行赢得1000万英镑,占巴林当年总利润的10%,颇得老板的赏识和同行的羡慕。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比如: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本该购买六月份期货却进了三月份的期货等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技术手段之一。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又建立了一个在中国文化看来非常吉利的“88888”错误账户。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统一使用原来的99905的账户来与伦敦总部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账户,却没有被销掉。就是这个被忽略的“88888”账户,日后改写了巴林银行的历史。

1992年7月17日,里木手下一名交易员金姆·王误将客户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指令当作了卖出,损失是2万英镑,当晚清算时被里森发现。但里森决定利用“88888”账户掩盖失误。几天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损失升到了6万英镑,里森决定继续隐瞒这笔损失。

此后,类似的失误都被记入“88888”账户。里森不想将这些失误泄露,因为那样他就只能离开巴林银行。但账户里的损失数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如何弥补这些错误并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以及应付新加坡证券期货交易所要求追加保证金等问题,成了里森头疼的事情。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里森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急于想挽回损失的里森开始从蓄意隐瞒走向另一种错误:冒险。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想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但如果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承受极大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账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近10万英镑,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里森以及巴林的历史就会重写。可惜,里森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职业道德,做人原则等等早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其后,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故障频繁,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的损失已将近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7月,“88888”账户的损失已达5000万英镑。此时的里森成了一个赌徒,他一边将巴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挪用到“88888”账户中,一边造假账蒙蔽巴林银行的审计人员。他幻想着以一己之力影响市场的变动,反败为胜,补足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