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5311500000024

第24章 如果你能给身边的人也添光加彩,那么他们将一直喜欢你(2)

"我觉得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尼克斯的队友斯塔德迈尔说,"我也注意到了他的潜力。他在训练中并不惹眼。在训练中,我注意到他的坚持不懈,他努力争取着自己的位置。我从未想到他会表现得如此出色,实际上,我想我们所有人都没能想到。但你真的永远都无法预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斯塔德迈尔还说:"球员们需要的是专心致志和努力训练。这对很多年轻球员来说是非常棒的一课,他们一定要明白,你总是会拥有机会的,只要你一直坚持努力训练,坚持学习比赛,打得足够聪明。你会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球员。"

队友杰弗里斯也非常赞赏林书豪的自我调整能力:"他在控制自己的表现和情绪方面做得很好,我们仍然将球交到他手中,他做得很好。"正是有了队友的信任,林书豪才有机会证明自己,对此,他也把功劳送给了团队:"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说,因为到最后,如果你真能打球,全队都会找到方法,让你融入其中。"

在登山过程中,登山队员之间以绳索相连,一旦其中一个人失足,其他运动员必须全力相救,否则,整个团队都无法继续前进。一个上千人的汽车装配厂,只要其中一组人不干活,其产品就无法出厂,谁也不会购买没有轮子的汽车。企业需要团队精神,要求成员必须积极融入到团队中。

小孙进市场部不久,就发现在这个十来个人的部门里,有一个三四个人的小圈子;这几个人干活相互之间特别默契,但对这个圈子外的人则多少有点不配合,有时甚至暗中使绊;部门经理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个圈子的核心人物的无形影响似乎比经理还大。这些天,那个圈子里的马大姐中午有事没事跟他套近乎,昨天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今天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当她知道小孙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时,马上表示愿意为他当"红娘"……小孙知道马大姐是想拉自己"下水",成为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他有些犹豫;如果自己不进他们那个小圈子,今后自己在工作中也难免遭到刁难;如果进入他们那个小圈子,自己又从心里厌恶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他有点不知所措。

其实,不仅在公司,即使在大学里,每个班里也有这么一些小圈子,如老乡之间有圈子,兴趣爱好相同的有圈子,长得帅的同学身边有圈子……虽然那种小圈子更加明显,但它们的作用远远没有这种职场小圈子大。

在现代职场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存在着两种组织形式。在一个公司内部,由上至下,有总经理、部长、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这种组织形式像个金字塔,它是有形的和正式的。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他们承认这种组织形式的作用,似乎也只知道有这种组织形式;他们不知道或忽视了在这种组织形式之外,在自己公司内部还同时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组织,即像小孙所在部门的由那几个人组成的无形小圈子。这类小圈子虽是无形的和非正式的,但是,它对公司每个员工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那种正式有形的组织。比如,你在办公室过于积极或过于落后,一些同事就会排斥你,在工作中给你制造障碍,逼得你与他们"同流合污",你只能随大流,这就是那个非正式和无形的组织产生的作用。

人们常说关系网,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像张渔网;是渔网就有经有纬,有纵有横,缺了哪方面都不行;如果把那种正式的有形的组织形式比做纵向的"经"的话,那么,这种非正式的无形的组织形式则是横向的"纬";如果你在工作中,眼睛光盯着上司,只注意工作中上下级这种纵向的关系,而忽视与同事之间这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就很难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你一样很难做好自己的工作。

也许你过去一直习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你进入职场,突然被推到一群陌生的同事当中时,你的确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尽快融入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你可能会觉得与其跟一大帮无趣的人混在一起,还不如坚守自己的空间。于是,你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和同事做朋友,不和同事说知心话,不和同事分享秘密;每天例行公事后,就埋头看书,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是,你会渐渐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虽然自己谁也没得罪,可一些负面评价老是陪伴自己左右。

因此,作为白领,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你必须与自己办公室的那些小圈子里的人"同流",因为不管你看不看得惯,他们都存在,他们都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即使看不惯同事之间的小圈子,你也得习惯与这种小圈子打交道;天长日久,敬而远之不是个办法。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你必须随大流;但是,随大流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一是你不能对不是圈子里的同事采取排斥态度,真的"拉帮结伙";二是如果这个圈子真的开始"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的话,你就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流,但不合污,这是职场新人生存的法宝之一,也可引申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准则。做最好的自己,让团队中的其他人都喜欢你,这样你就会得到额外的回报。正是林书豪的谦逊,才赢得了队友们的好感,他们喜欢他的工作态度,喜欢他的职业精神。他现在已经在团队中牢牢地钉下了自己的钉子,成了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12年3月22日,纽约尼克斯战胜费城76人。在35分钟内,林书豪17投4中,罚球10罚全中,得到了18分、5个篮板和3次助攻。在前三节,林书豪11投仅仅1中,在第四节他调整手感,6投3中,单节得到了16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打得太糟糕了。"林书豪说,"但是,队友们帮助我走了出来。"

"在末节得到了16分的情况下,林书豪仍然表现得如此谦逊。"《JournalNews》记者JamieO"Grady评述道。

"比赛的过程很难看,但有些时候,这就是比赛的一部分。"林书豪说。

在赢球后不到一个小时,林书豪还兴冲冲地更新了推特。他写道:"这是一场团队的胜利。感谢队友将我从困境中捞出来。我的手掌得歇一歇了,在比赛中,我和泰森·钱德勒以及阿玛尔·斯塔德迈尔击掌太猛了。"

哈佛小子代言战∕留一些好处给别人

中国向NBA出口了姚明,姚明在NBA的成功也反哺了中国市场。肤色与血缘的作用不可小觑,姚明退役后,NBA在中国的影响大幅下降,但林书豪适时而出,填补了姚明退役后的市场空当。

--《雅虎体育》

林书豪一夜走红后,最先作出反应的就是与之关联最为紧密的各大运动品牌,尤其是本土公司。凭借一张帅气的中国脸,林书豪瞬间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李宁、安踏、匹克等企业都一度与他传出"绯闻"。不过残酷的现实是林书豪早已是"名花有主"。

早在代言沃尔沃之前,林书豪就已经签约了耐克公司,只不过并非进行产品代言。林书豪只是作为耐克的签约运动员需要在比赛和公共场合穿着耐克的球鞋。耐克公司每年向其支付一笔合作费用并为他提供球鞋赞助。

原本希望能借这个华裔NBA球员开拓中国台湾市场,但此前效果并不理想。林书豪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消费者自然不会关注他。但如今情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全世界的篮球迷都知道了"林疯狂"。于是耐克公司迅速作出决定:为林书豪推出名为"Linsanity"的特别版球鞋,相同主题的T恤已经抢先上市。

而作为NBA联盟官方赞助商的阿迪达斯公司,也不愿放弃这次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售以林书豪为设计主题的服饰。著名的帽子品牌NewEra,趁着全明星赛前推出来两款林书豪特别版棒球帽。至于那些非正式的产品,实在是不胜枚举。

林书豪代言战愈演愈烈,饮料汽车IT等行业纷纷找林书豪代言。一周之内林书豪这个名字迅速从纽约传播到中国,无数国人知道了在纽约出现了一个能从科比手中单场比赛拿走38分的哈佛小子。林书豪迅速崛起,不仅赢得数万球迷的一片欢呼,也牵动了众多体育用品企业的商业神经。

据《福布斯》杂志估算,林书豪的个人品牌价值已经高达1400万美元,和科比几乎不相上下,在所有职业运动员里能排进世界前十。

"林来疯"除了在经济层面的影响力以外,还有更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影响,他不但为周围的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还为处在低迷中的人们带去了梦想与希望的力量。

一个人的成功让身边的人获益并不难,而让许许多多不认识自己的人重拾梦想则很难了。如果你做到了这一步,那么你不想成功都很难。林书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带给所有人正面的力量,让无数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为别人带来好处,我们才有价值;为别人带来好处,我们将获得更多的人的帮助和支持。将好处留给别人,将荣誉与众人分享,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有利于大多数人,这样,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很深刻:"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能够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这么去做,他将很有人脉。

有一则郑板桥不画梅的故事。郑板桥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画可是了不得,同时他也靠卖画为生。郑板桥自从来到苏州卖画,发现苏州一家画寓主人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于是郑板桥就常画兰、画竹,也画些花羽鳞介和山水,就是不画梅花。有个刚从京城回到苏州养老的吏部尚书,想请郑板桥为他作画。郑板桥推辞说:说到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得好。老尚书听了以后,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了。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要离开时,吕子敬前来为郑板桥送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是一幅梅花。吕子敬看了这幅气韵不凡的梅花,惊叹不己。此刻,平时有点傲气的吕子敬这才恍然大悟:"郑兄之所以不画梅,原来为的是给小弟留口饭吃啊!"

还有一个高文光不吃"全鱼"的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高文光经营了一家五金机电公司。公司的客户基本都是批发商,有的批发商让他的员工代替他们把货直接送到用户手上。有一次,一个员工去送货--直接送到批发商的客户手上。搬完了货,那个员工忽然计上心来,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客户说:"如果您以后想进货,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批发商都是从我们公司进的货,我们的价格肯定比他们便宜。"对方见到有利可图,自然求之不得。那个员工回到公司,将此事告诉了高文光,高文光却说道:"如果天下的钱都让你赚走了,大家都没钱了,你还赚谁的钱?"这就是高文光独特的经营理念--不吃"全鱼"。20年后,天津文光集团资产已经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