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5311300000016

第16章 苍天给你的雨露(5)

第二天母亲就买回了毛线和珠片,说一定要在她有限的几天时间内为我钩织出一条完美的披肩。我劝不了她,只有取消了周末带她游广州的计划。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从公司下班后我信步迈进了商场。同所有女孩一样,逛商场、看美服是我乐此不疲的事。在“宝姿”女装专柜,我如惊鸿一瞥看上了一件白色的长裙。柔滑的料子、素白的色泽,流畅的腰线。我试穿后,便再也不愿脱下来。我一咬牙,把刚发的薪水递了过去。

我高兴地提着衣服回了家,告诉母亲只花了一百多元。晚上睡在床上,想象着明天女同事围上来的光鲜场面,欣喜不已……第二天早晨起来,抖开裙子时我脸色大变,我冲母亲嚷了起来:“妈,你怎么把商标拆了,谁让你拆我衣服商标的?”母亲惊奇地望着我,小时候,她为了呵护我娇嫩的肌肤,我的每一件贴身衣服她都会小心地拆掉后颈的商标。她没有想到,她多年的习惯会让今天的我生了气。

母亲忐忑地望着我,问:“怎么了,这个商标很重要吗?”我继续对母亲喊着:“当然重要,你知道吗?这件衣服是名牌,花了我一千多块呢!如今商标没了,我公司的那些女孩还不笑话我是从街头小商店淘出来的便宜货?”我赌气地扔下衣服,没吃母亲买回的早餐,去了公司上班。

坐在公司里,想起因为小小的虚荣心而对母亲发了火,心里越来越后悔。下班后回到宿舍,准备向母亲道歉,没想到看到的竟是母亲的留言:小颖,妈妈回家了。披肩我钩好了放在枕头边。另外抽屉里有我留下的五千元钱。以后花钱不要再大手大脚了,买一件衣服花了那么多钱,真浪费啊……我的心猛地一抽,母亲走了,她那么爱我,我却让她带着伤心走了……半个月后的公司联谊舞会上,我披上母亲为我钩织的披肩出现在众人面前。满场的女人望着我,眼里流露出羡慕的光芒。她们称赞着:“这条披肩真漂亮,你是在哪家大商场买的呀?”我一犹豫,便如实回答:“这不是买的,是我的母亲亲手为我钩织的。”

她们更加惊叹、艳羡,说:“你母亲的手真巧。你太幸福了,有一位这么爱你的母亲,钩织这样一条披肩,要费多大的劲啊!”

我望着身上灿若星辰又纷繁复杂的披肩,想起了母亲埋头钩织的几个日日夜夜,一种巨大的感激和骄傲从心田汹涌而来。我体会到了,原来母爱才是这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名牌……情感箴言在细微的体贴中品味母爱,即使一件小小的披肩,也可以成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名牌。母亲以其宽广的心胸、无微不至的关怀,把幸福悄无声息地带到你的面前。

母爱震天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说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第二天……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着……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认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念,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为“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则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情感箴言母爱,它把一个柔弱的女子变为一个坚强无畏的母亲。两天耗尽心力的支撑,双手创造的是生的希望。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以子女为生命信念的母爱。

母亲的纽扣他还记得,那年他过十二岁生日时还在上学,老师自然没有理由为他放假。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他躲闪着母亲冰凉的手,还想再赖一会儿床,就听母亲说:“你看这是什么?”

他睁开眼睛,面前是一件新衣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军装式样,双排铜纽扣,肩上有三道蓝杠,这是在同学们中正“流行”的。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三下两下穿上衣服,连长寿面都吃得慌慌张张——他要去学校里跟同学们炫耀一下,他也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了,而且是最“时髦”的!要知道,从小到大,他都是穿哥哥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呀。

果然如他所料,当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光都瞪直了,他们都没想到,一向灰头土脸的他也有这么光彩夺目的时候。

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情愉快地上完第一节课,课问时分,同学们都围拢在他的周围,翻看他的新衣服。有个同学忽然问:“咦,你的纽扣怎么跟我们的不一样呢?”他这才认真看起了自己的纽扣,还真的不一样,别人的纽扣是双排平直的,而他的纽扣却是斜的,两排成倒八字形。

同学们翻看他的衣服,忽然都笑了起来,原来他的白衣服被纽扣扣住的地方,是一块黄色的旧布。他也明白了,一定是母亲买的一块布头,布头不够做衣服,只好在里面衬上一块别的布,为了怕别人看出来,纽扣只好歪到了一边;而为了让别人看不出来,母亲又别出心裁地把另一排纽扣也斜钉着,自然就成了倒八字形。

知道了真相,同学们“轰”地一下全笑了,眼里又恢复了往日讥诮的神色。那些目光激起了他心里的一片怒火。中午回到家,当着来客的面,他剪碎了自己的新衣服。母亲冲到他面前,高高扬起的手,终于没能落下来,他瞥到母亲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头跑了……他分明感觉到,从那天起,母亲像是变了个人似的。父母做的是磨豆腐的生意,母亲平时都很少闲过,那以后就更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留。他眼看着母亲消瘦下去,眼看着母亲倒下去……他很想对母亲说一句“对不起”,可再也没机会说了。

但他继承了母亲的傲骨和勤奋,他努力地学习,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拥有了很多很多的钱,把母亲的坟墓修葺了一遍又一遍。

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个服装展示会,那都是世界顶级的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间有一个男模特走上场,他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脑子里面嗡嗡乱响——那白色的衣服,倒八字的铜纽扣,里面是不是?……他情不自禁地冲上了舞台,翻开那个男模特的衣服,里面衬的竟然也是一块黄布他跪在那男模特的面前放声痛哭。

当听他讲完了他的故事后,全场的人都沉默良久。最后,一位设计大师说:“其实,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

情感箴言母爱创造了绝美的艺术,那是美仑美奂的爱的艺术,是心血炼就的结晶。两排倒八字形的纽扣,充满了儿子对任性妄为的悔恨,但更深的却是对母亲的无限的愧责。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爱你的父母,这是最纯正的道德。

母爱残忍女友说,她三岁时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父母带着她到处求医,跑遍了附近大小医院,但医生都说是治不好了,瘫痪已成定局。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老中医,说可以治,但不能打保票治好,最多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

这位老中医采取的是针灸治疗。常规治疗每次针灸五到七个穴位就足够,但由于她的病程长,肢体已经明显萎缩,医生便用强刺激以取疗效。每次治疗,她腰部以下,两条腿上要扎上三四十根银针,那痛楚根本不是一个小孩子可以忍受的。

施针过程要将近一个小时,她常常哭得嘴唇发紫,昏死过去。父亲在一旁咬破了嘴唇,一个大男人竞也忍不住哭出声来:“孩她妈,咱不治了,咱回家,闺女残疾,咱养她一辈子,就别让闺女受罪了。”

母亲也早就哭肿了眼睛,却咬着牙说:“不行,还得治。你要受不了,下次你就别来了。”

一个疗程十五天,隔三天进行下一疗程。整整一年时间,都是母亲带她去治疗的。回到家后,母亲还要给她做推拿按摩、拔火罐以及强迫她做肢体伸展弯曲,这些也都是极疼的,每次她都要哇哇大哭,但母亲毫不心软。

父亲经常因此和母亲吵架,母亲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当时村里还有个女孩子,跟她同龄,也得了这种病,也在那位老中医家里治疗。但只去了一两次就不再去了,因为父母太心疼孩子。

现在,那女孩子走路要靠双拐,生活要父母照顾,不能自立。而女友,则是一家大型纺织厂里的团支部书记、宣传骨干,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参加歌舞演出。我们一起去郊游、爬山,背着一二十公斤重的背包,一走就是大半天。谁也看不出来,她曾经瘫痪过。

女友说,她三四岁时已经记事了,对母亲一直是又恨又怕,觉得母亲心太硬,太过残忍。这么多年来,她对母亲,一直不及对父亲亲热。但长大后,就越来越感谢母亲,越来越感谢母亲当年对她的残忍。

没有那残忍的母爱,她的人生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饱满。我没有见过女友的母亲,但对她充满敬意。

情感箴言所谓的“残忍”是母爱的升华,那是一种痛苦绝望中萌生的希望?一个顽强的母亲,隐藏了一颗滴血的心,为了孩子健康的身体,这不由使我们肃然起敬。

谁是应该感谢的人那天,我带上新婚妻子莹莹回农村老家。回家前的两天,莹莹就感到很兴奋,自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她,还没去过农村。她买来许多礼物给我父母,装了两个大包。到家后,来不及休息,莹莹就把给父母的礼物一件件地拿出来。父母不知该如何是好,母亲说:“这……这……”我知道父母都是忠厚老实、不善言辞的庄稼人,慌忙打圆场说:“这都是莹莹孝敬你们的,她说要做个孝顺媳妇。”父亲听了,笑了一下说:“好……好……”

吃晚饭的时候,我觉得莹莹的情绪有些不对,认为可能是旅途劳累的缘故。吃完饭,我们就早早休息了。我问莹莹:“你不舒服吗?”莹莹摇摇头。“那你怎么显得不高兴?”我关切地问。

“我问你个问题,你别生气。你父母是不是不喜欢我?我买了那么多礼物,他们怎么连一句谢谢都不说。”莹莹说,语气里透着不满。

我赶忙解释说:“我父母都是庄稼人,他们不习惯说’谢谢‘。你别在意。”莹莹不说话了,翻个身,很快就睡着了,我却很难入睡。我心里想,莹莹可能生气了,这是她第一次来我家,也是第一次见我父母,应该让他们彼此都有个好印象。想到这儿,我披衣下床,来到父母的房间。他们还没睡,父亲正坐在床头抽烟,母亲还在拾掇东西。我随便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后,才说到主题。我说:“爹、娘,莹莹给你们买了那么多东西,你们今天怎么连句谢谢的话都没有说?她是城里人,很计较这个的,你们别给她留下不懂礼貌的印象。”

我的声音很小,但是却一下子使父母都呆了。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儿,低下头,摸着衣襟。父亲则停下抽烟,瞪大眼睛看着我,仿佛我是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我们都保持着沉默。我觉得气氛不对,给父母说句“早点休息”的话就走出了房间。

第二天早晨,我和莹莹起床后,我打开门,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一脸憔悴的神情,眼睛也有些红。莹莹愣了一下,然后说:“早上好,妈妈。”母亲走到莹莹面前,抓着莹莹的手说:“孩子,谢谢……谢谢你给我和你爸买那么多东西。”

母亲的话让莹莹感到很突然,她看看母亲,又看看我,不知说什么好。我顿时明白了一切,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吃早饭的时候,父亲盛了饭,夹了些菜,坐在厨房里自己吃起来,我和莹莹怎么劝他到正屋的餐桌上吃,他都不去。隐隐约约之中,我觉得父亲是在生我的气,他在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抗议我。本来有些饥饿的我再也没有胃口吃饭了。

上午,我找了个机会,悄悄地问父亲:“爹,你生我的气了?”

父亲白了我一眼说:“我这土包子哪敢生你这城里人的气。”

果然不出所料,我昨天晚上的话伤害了父亲。可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莹莹买那么多礼物,他们不应该说声谢谢吗?我解释说:“爹,你别生气,莹莹是城里人,很注重礼节,你们说声谢谢也是应该的。”

没想到,我这一句话激怒了父亲,他对我吼道:“谢谢!我和你娘养你这么多年,怎么没听你说一句谢谢?你现在是城里人了,看不起爹娘了,爹娘给你丢人了!你娘昨夜一夜都没睡,她不停地责怪自己!我问你,你娘犯什么错了?”

父亲的话犹如当头一棒,我傻呆呆地站在那里。父亲点了根烟,叹了口气,慢悠悠地说:“你娘生下你弟弟的第二天晚上,你发高烧,我不在家,你娘不顾虚弱的身子,抱着你趟过河去看医生,十月的河水有多冷呀,你的烧退了,病好了,可是你娘的腿从那以后便常常疼,到了阴天下雨更是疼得要命,那还不是为了你,你长这么大也没说一句谢谢她的话吧。”父亲的声音不大,但是,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令我觉得如针扎在心上。

我的脸火辣辣的,愧疚的泪水如断线的珠子滚了下来。

情感箴言一句意味深长的“谢谢”,造成了两代人的矛盾。父母多少年含辛茹苦,不求回报的养育之恩,又岂是一句“谢谢”所能详尽的?常怀感激之心,珍视父母的爱,这才能明白感谢的真正意义。

儿子的耳朵“我能看看我的孩子吗?”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这个刚成为母亲的女人,急切地问道。刚刚经历的巨大阵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一脸的阳光灿烂。于是,护士小姐把襁褓递给了这位幸福的母亲,她自己却迅速地转过身,朝窗外看去。抱着自己的小天使,母亲的心都融化了。多美啊!粉嫩的小脸、软软的头发,母亲迫不及待但又小心翼翼地解开了襁褓。一下子,她惊呆了!那么完美的小脸上居然没有耳朵!“耳朵在哪儿?我儿子的耳朵在哪儿?”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的,不会的……我的儿子怎么没有耳朵?……”

物换星移,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幸运的是,他的听力没有任何问题;不幸的是,他永远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头部就贴着这个异样的标签。全家人对此讳莫如深,好在儿子毕竟年幼,不谙世事。但终于有一天,放学回家的儿子,泪流满面地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里:“妈妈,我再也不上学了……”伤心的泪流在儿子的脸上,却流进了母亲的心里。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但真的到来了,还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经过询问,儿子说出了当天的事情经过。原来,有个高年级的大男孩欺负他。那个男孩毫不留情地骂道:“你滚,滚回家去。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呢?你的耳朵呢?一个怪物……”听着儿子号啕大哭,妈妈的心仿佛在流血。“孩子,我们只有接受这个现实。你要坚信,你不比别人差,你和别人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