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310900000040

第40章 无将大车

【原文】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注释】

①无:同“毋”,不要。②将:指用手推车。③大车:指用牛拉的载重车。④祇:只。⑤自尘:给自己招惹灰尘。⑥疧:生病,忧病。⑦冥冥:指昏暗的样子。⑧颎:亮光,光明。⑨雍:遮掩,蔽障。⑩重:此处指心痛、心中负累。

【译文】

不要去推那沉重的车,只惹得自己满身灰。不要去想那些忧心事,只让你身心更忧病。

不要去推那沉重的车,弥漫尘土到处飞扬。不要去想那些忧心事,想得多前途无光明。

不要去推那沉重的车,尘土飞扬遮蔽天日。不要去想那些忧心事,多想无益只添心痛。

【启示】

古代的劳役沉重而严苛,有一位征夫在辛苦劳累的服役途中,疲惫地停下来休息,触动了心中所思。他说推车会招致满身灰尘,而忧心令人生病,于是劝说人们不要自寻烦恼,不要做徒劳无功的事情。

【典故】

悬梁刺股苦读书孙敬是汉代有名的政治家。他居住在河北冀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勤奋好学之人。孙敬读起书来从早到晚足不出户,也不爱与朋友邻里们来往,就只是关上房门手持书本一个人不停钻研,常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甚至一连几晚都不睡觉,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闭户先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孙敬由于长期神经疲劳,所以夜间读书时常常感到困倦,老是不停地打瞌睡。这令孙敬很恼火,觉得浪费了他宝贵的读书时间,但一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来。

一天,孙敬读书读到深夜,困意又一次袭来,他不知不觉就倒在桌子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孙敬从睡梦中醒来,他想起身继续读书,但实在太困,头也抬不起来,眼睛也睁不开。他非常自责,用手生气地扯自己的头发。当他用力扯头发的时候,疼痛立刻激醒了神智,于是孙敬心头一亮,想到了好主意。他找出一条绳子,一头拴在家里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发髻上,长度控制在书案之上,恰好令他无法低头,等到打盹儿的时候,头一接近书案,绳子就会紧绷,扯得头发生疼,让他顿时清醒,继续读书。孙敬就是凭着这种不眠不休、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战国时期还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名叫苏秦,他年轻气盛、雄心壮志,一心想做大官、效忠朝廷,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带着自己满腔抱负四处拜访,可跑了好多地方,都因为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而屡屡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并常常被人瞧不起。苏秦很难过地回到家,却又被家人讥笑,于是他决心发奋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在一股坚定信念的支持下,苏秦开始潜心钻研兵法。他经常闭门苦读,屋里的油灯也一夜一夜地燃着。但苏秦对此还不满足,因为在夜间读书时,每到某个钟点,就有一阵困意袭来,令他不停地打瞌睡,可却没有什么办法制止这种困意。后来,他为自己准备了一把锥子,每到困意侵袭的时候,就一边骂自己没出息,一边用锥子刺向大腿,困倦越重刺得越用力,经常鲜血淋淋,这不仅驱逐了睡意,而且令人更加清醒,苏秦十分满意。从此往后,苏秦就采取这种引锥刺骨的办法使自己振奋精神,刻苦学习。经过一年的苦熬,苏秦熟读了姜太公兵法,丰富了各种军事、政治、地理知识,其中尤为精通周书《阴符》,并从中领略到了如何投主人之所好的奥秘,摸索出一套游说的策略,于是,他去燕国进见文侯,提出合纵主张,后又游说六国联合攻秦,担任纵约长,“并相六国”,成为名传天下的大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