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310900000037

第37章 鸿雁

【原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彼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①肃肃:扇动翅膀的声音。②征:出行。③劬劳:劳累,劳苦。④爰:没有实义。⑤矜人:指穷苦可怜的人。⑥鳏:指失去妻子的老年男子。⑦寡:指失去丈夫的老年女子。⑧中泽:水中。⑨垣:墙。⑩堵:墙壁。究:终。哲人:指贤明的人。宣骄:指骄傲,逞强。

【译文】

雁儿天上成队飞,翅膀哗啦声声响。那些人儿出门去,辛苦劳作在郊野。人们生活真贫苦,尤哀世问鳏寡人。

雁儿天上成队飞,聚集在那水中央。那些人儿忙筑墙,百丈高墙全筑起。虽然辛苦又劳累,毕竟有处可安家。

雁儿天上成队飞,声声哀鸣真悲凉。那些贤明的人啊,说我们真是辛劳。那些糊涂的人啊,却说我们太逞强。

【启示】

周朝后期,朝廷腐败,尤其是在周幽王统治时期,经济衰败,社会混乱不堪,人民流离失所。这首诗歌就是被迫流浪的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人民对黑暗统治的不满。

【典故】

毛遂自荐救邯郸战国时期,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才几天工夫,就把赵国国都邯郸团团围住。慌忙之中,赵王一边命令将士坚守城池,一边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派兵救援。

平原君接到赵王的诏令后,深感此次楚国之行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定从数千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楚国求救,并商议联合抗秦之策。

紧接着,平原君就开始在门客中挑选文武兼备之才,开始时还挺顺利,很快就挑选到了19个人,但到最后一个时,却怎么也选不出来,这事一下子难住了平原君。

正在这时,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主动上门找到平原君,要求一同前往楚国。他对平原君说:“我听说将军此次挑选的人还差一个,就匆忙来向将军推荐自己,请您把我带上吧!”

平原君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人,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还一脸的凶相。由于门客太多,平原君根本记不起门下有这么一个人,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我这里已有多少年了?”

毛遂答道:“我叫毛遂,在您这里已有三年了。”

平原君有些生气地说:“有才能的人,如同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会刺破袋子露出来,可你在这里呆了三年了,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你的情况,可见你并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你还是回去吧!”

毛遂听了平原君的话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请求道:“我今天就是像锥子放进袋子一样请求您,如果早能这样,我已刺破袋子显露锋芒了!”

平原君一下子被毛遂自荐的胆量和口才折服,于是决定把毛遂带上。也正好能凑够数。

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就立即和楚王为联合抗秦的事商议起来,可不管怎么说,楚王就是不肯出兵。毛遂见到这种情况后有些不耐烦了,便手持宝剑走到楚王面前慷慨陈词。楚王见毛遂手持宝剑站在自己面前,心里不禁有些慌张,加之毛遂的话很有道理,最后终于答应派兵救赵,联合抗秦。

不久,秦军大败而归,邯郸解围。事后,平原君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当上宾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