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310900000036

第36章 湛露

【原文】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注释】

①湛湛:指露水多而清。②斯:语气词,无实义。③匪:非。④阳:指日出。⑤晞:干。⑥厌氏:安,足。⑦宗:指宗庙。⑧杞棘:指枸杞和棘树。⑨显:指英明。⑩允:指诚信。其:那些。椅:即是指掉树。离离:下垂的样子。岂弟:同“恺悌”,谦和近人。令仪:指有威仪。

【译文】

露水多而清呀,太阳不出来不会干。欢乐的晚宴呀,不喝醉不让回家转。

露水多而清呀,在那繁茂的草叶上。欢乐的晚宴呀,宗庙的钟声一直响。

露水多而清呀,在那枸杞和棘树上。诚明的君子啊,每一位都品德高尚。

桐树和梓树绿,果实累累枝丫重垂。谦和的君子啊,每一位都享有威仪。

【启示】

王公贵族举办神圣而隆重的宗庙祭祀,随后邀请大家参加丰盛的晚宴,在宴会上,每个人都欢欣喜悦,互相举杯敬酒,大有不醉不归之意。

【典故】

鲁庄公一鼓作气退强敌公元前684年,正值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一天,齐国派兵攻打鲁国,双方军队在鲁国的长勺摆开了阵势,伺机进攻。由于齐国军队强大,鲁国国君庄公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庄公还请来谋士曹刿,并邀他同坐一辆战车,随时听取他的意见。

刚摆开阵势时,鲁庄公就想命鼓手擂响战鼓发起进攻,但曹刿连忙阻止他说:“时机未到,现在发动攻击还不行。”

这时,齐国军队擂响了战鼓。但其将帅见鲁国军队一点动静也没有,担心进攻遭伏,便又停止了攻击的想法。不久,齐国军队又第二次擂响了战鼓,可是,鲁国军队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其将帅心有疑虑,依然没有发动最后进攻。

又等了很长一段时间,鲁国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齐国军帅终于肯定鲁国军队力量弱小不敢进攻,便第三次命令擂响战鼓准备攻击。

正在这时候,曹刿终于对鲁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擂响战鼓,立即进攻。”鲁庄公遂命令战鼓手擂响战鼓。

战鼓一响,鲁国军队便潮水一般勇猛地向敌阵发动了进攻,齐国军队没支撑多久,就溃败而退。鲁国军队俘获了很多战车和人马。

齐国军队刚刚撤退,鲁庄公就准备趁胜追击,想一举歼灭敌军。曹刿阻止道:“且慢,先等一下。”说罢下车蹲在地上,仔细地察看敌军车轮辗过的痕迹,随后登上车子前面的横木了望了一下前方,看了看敌军的情况,最后说:“可以下令追击了!”

鲁庄公一声令下,正处于胜利的喜悦之中的鲁国军队又勇猛地向敌军追去,果然大获全胜,俘获了更多的战车和人马。

后来,鲁庄公向曹刿请教克敌制胜的道理。曹刿说:“两军交战,军士们的勇气非常重要,往往是获取胜利的关键。一鼓作气,即第一次擂响战鼓,可以使军士振作起精神,这时勇武之气最盛;擂第二次战鼓,士气就低落了;等到擂响第三次战鼓时,士气早已衰竭,无心恋战,军队已萎靡不振,而我军正好振作起精神,勇气最旺盛,此时发动攻击,当然就能战胜对方。由于齐国军队强大,在战争中会有难以预料的战术。有时候,他们虽然看上去败退了,但有可能是以退为进。我下车看清他们的车轮辗出的痕迹是乱的,旗子也倒了,断定他们是真的败退了,才敢请你下令追击。”

鲁庄公一听,甚是佩服曹刿的武略。从此,一鼓作气也被作为一个成语传了下来,比喻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抓住了时机,就要一股劲儿把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