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310900000033

第33章 蒹葭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①蒹葭:指芦苇。②苍苍:指颜色青青鲜明。③所谓:指所思念的。④溯洄:指逆水流而行。⑤从:指追溯、迫寻。⑥溯游:顺水流而下。⑦凄凄:指茂盛的样子。⑧晞:干。⑨湄:指岸边。⑩跻:指道路陡起。坻:指露出水面的小沙洲。采采:指鲜明茂盛。已:结束。涘:水边。右:指迂回弯曲。沚:指水中的小沙滩。

【译文】

芦荻初生颜色青青,天寒白露凝结为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难而又漫长。顺流而下来寻觅她,仿佛就在河水中央。

芦荻茂盛水边生长,太阳升起露水未干。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的那岸旁。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难而又崎岖。顺流而下来寻觅她,仿佛就在那沙洲间。

芦荻鲜明水边生长,太阳升起露水还在。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的那岸边站。

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难而又曲折。顺流而下来寻觅她,仿佛就在那沙滩上。

【启示】

一个深秋的早晨,作者在河边驻足,透过茂密的芦苇丛,久久地望着河对岸,应该是在遥望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虽然满怀思念,却不能亲自守候在她身旁,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惆怅和彷徨。

【典故】

熊渠子刻苦练箭西周时期,楚国有个酷爱射箭的青年,名叫熊渠子。熊渠子从小就拉弓习箭,刚开始的时候,他力气小,射出的箭不成直线,轻飘飘地飞行一段就从半空落到地上,根本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因此,他开始锻炼臂力。过了两年,熊渠子便练得虎背熊腰,可以拉出满弓、射出远箭了,可他射出的箭却常常偏离中心,有时候一连几箭射空。于是,熊渠子又加紧练习眼力,每天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终于,熊渠子射出十箭,有七八箭都会射中目标,他的箭法已经十分娴熟。对此小小的进步。熊渠子并不是十分满足,因为他希望自己手中射出的箭能百发百中。他不断地练习,却好像被卡在了瓶颈,就是不能提高。熊渠子左思右想,找方法,下功夫,可还是照旧,这令他非常苦恼,于是就去向别人请教。

熊渠子找到一位当地的贤士,请教那个人说:“我习箭多年,自以为尽了最大的努力,每天起早贪黑,苦思冥想,可就是达不到百发百中,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我能力有限,成不了射箭高手吗?”

那个人摇摇头,笑着说:“不然,你现在是靠你的技术射箭,十有七八射中目标已属不易,但这不算高明的射手,高明的箭手都是靠心去射每一支箭,这就是你所欠缺的。”

熊渠子听了教导,回去细细品味、反复揣摩,更刻苦地练习。一次,熊渠子与人在山路上前行,猛然看到树丛中卧着一只老虎,众人大吃一惊,更有人调头就往回逃。熊渠子把心静了一静,心想我有弓箭在手,何必害怕。随后他操起长弓,集中注意力,对准丛林中的猛虎一箭飞出,“嗖”地击中老虎,可老虎却毫无反应。熊渠子认为这一箭至少会射伤猛虎,可它却一动不动,这令熊渠子大惑不解,便同两个人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石头。石头上插着一支箭,正是熊渠子刚刚射出的箭,那支箭竟然射入坚硬的石头中去了,而且一直没到箭翎,众人都惊讶地看着熊渠子。

这件事很快被传扬开来,人人都为熊渠子的高明箭术叫绝。熊渠子也霍然明白:只要集中精力,有必胜的信心迎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