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5310900000021

第21章 黍离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一种粮食作物。果实为黄米。②离离:指排列成行。③稷:一种粮食作物。④行迈:向前走。⑤靡靡:指行走缓慢。⑥中心:即心中。⑦摇摇:形容心神不定。⑧悠悠:指遥远。⑨噎:指郁闷而气塞,不能呼吸。

【译文】

田地里黍禾茂盛成排,稷谷长出了新苗。前行的脚步迟疑缓慢,心中也犹豫不定。

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烦忧。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在寻求什么。高高在上的老天,这究竟是谁造成的田地里黍禾茂盛成排,稷谷扬花吐出新穗。前行的脚步迟疑缓慢,心中就像酒醉一般。

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烦忧。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在寻求什么。高高在上的老天,这究竟是谁造成的田地里黍禾茂盛成排,稷谷已经结果实。前行的脚步迟疑缓慢,心中气滞被堵塞。

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烦忧。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在寻求什么。高高在上的老天,这究竟是谁造成的。

【启示】

周王朝遭到外敌的进攻、蹂躏,周平王只好放弃了原来的都城镐京,带着文武百官东迁而去。后来,周朝的旧臣路过镐京,看到先前的宗庙皇宫,已经破败不堪,旧址上处处长满了“禾黍”,不禁心中悲凉,落下眼泪。世人因此将亡国之痛称作“黍离之悲”。

【典故】

一心护法的强项令汉文帝时,洛阳令名叫董宣,字少平,他以秉公执法、不留情面闻名于当地。

湖阳公主的苍头(奴仆)狗仗人势,常常横行霸道,强抢财物,欺压百姓。一天他为了抢夺一匹马,在青天白日杀死了卖主后扬长而去。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因得帝宠,十分骄横,朝中官员对她都避让三分。董宣接手这种案子后,用手直捋胡须,面色严峻地思索了一番,他深知要捉这个苍头还要费些周折。他向府吏们下令:“只要见那个杀人的苍头,马上抓捕归案。”人们不禁心里嘀咕:“难道洛阳令连湖阳公主都敢于触犯吗?”

这天,苍头赶着马车,载湖阳公主去皇宫。董宣带着府吏拦住马车,下令捉拿苍头。湖阳公主掀开车帘,气势汹汹地说:“董宣,你竟敢拦我的马车,抓我的家丁,好大的胆!”董宣进前给公主行了大礼,然后义正辞严地说:“公主,您已犯了三条过错,臣下尚未追查。”公主瞪着眼说:“你倒是说来听听。”董宣回答:“公主,您身为皇上的姐姐,却藏匿杀人的凶手,是其一;这匹白马是你的恶奴杀人抢来的,您却据为己有,是其二;得知我们捉拿凶手,可您有意袒护,继续放任恶奴,是其三。”说完,董宣一指苍头,“这恶奴杀人理当偿命,来人,就地正法。”说着,挥刀向苍头砍去,刀起头落。此时,公主还未从历数她的三条罪状中缓过气来,就见苍头已死,她一下气得脸色铁青。于是,她脸上挂满泪水,直奔光武帝宫中。听了公主的一番诉说,光武帝果然大怒。他下令对董宣施以笞刑,当场用木棍打死。

董宣叩头说:“陛下,请容我说一句再动刑。”

光武帝怒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让公主的家奴杀人,陛下如何治天下呢?臣不愿受笞刑,情愿自杀。”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光武帝见董宣性情如此刚烈,吃了一惊,又仔细品味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让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了事。董宣却倔犟地说:“臣无罪可赔。”

这时一旁的湖阳公主不依不饶,向光武帝撒泼。

光武帝示意宦官们把董宣推倒,压着他的头,往地下按,但董宣脖子始终挺直,头颅高昂,不肯叩首。湖阳公主见此情景对光武帝说:“你为布衣平民时,家里藏了罪犯,官吏都不敢上门搜捕,如今贵为天子,难道一个洛阳令都管不了吗?”

光武帝笑道:“天子和平民不一样嘛。”他见董宣威武不屈,心生敬佩,当即宽赦了董宣,赐钱三十万,并下诏称他为“强项令”。一时间,强项令刚正不屈的故事传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