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5310800000222

第222章 节能燃煤炉的发明

河北省青县有一位叫于汝强的年轻人,他从身边的难题上找到了发明的灵感。1987年,于汝强高考落榜。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求学多年,未能如愿,又因家庭条件所迫,无力继续上学,他不免因此而伤心和迷惘。

于汝强不甘心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他在劳动之余,坚持自学,总在琢磨着搞点名堂。一个寒冬的夜晚,他望着家里烧得通红的煤炉忽然想:为什么不能将炉子的热量储存一部分,需要时释放出来呢?最好能发明这样一种炉子,既能节约能源,又能给乡亲们带来方便。

灵感的闪现只是瞬间,把灵感转化为现实可不是件容易事。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他废寝忘食地自学大学物理课程,同时还广泛阅读所能找到的相关书籍。那段时间他把身心全部投入其中,不分白天黑夜,按照自己设想的节能炉的模样,画了一幅又一幅草图,演算了一遍又一遍,有人说他得了神经病。

图纸有了,真正搞起试验来,没有材料、经费是不行的。家里困难,拿不出钱,于汝强就用所学的知识给人家改装农用机械,获得部分收入,然后用这部分收入再投入节能炉的试验。几经周折,他利用收集的燃煤炉的余热,首先研制成功了节煤型食品烤炉。但这种炉子只能满足一些工商户的需要,还不能走进普通百姓家。

经过几年钻研与实践。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设计效果,但于汝强从中增强了信心。一次,他通过观察蒸汽锅炉得到了启发,随后在原烤炉上设计出转化装置,将收集储存的热量转化成高温高压蒸汽,用以烧水做饭。紧接着,他又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了体积小、功能全,适合家庭操作的节能燃煤炉。

年底,北京、石家庄的几位专家到青县为于汝强的成果作鉴定。他当场给专家们点炉,不到3分钟就烧沸了4公斤冷水,20分钟蒸熟一锅馒头。同时,他还进行了蒸、煮、烤、炒等多功能表演。鉴定结果表明,节能炉每日仅用2公斤煤便能满足6口之家全天的吃喝使用量,再加6公斤煤还能带动两组暖气片及热水器工作。如今,他研制的节能燃煤炉已申请两项国家专利,其中外观设计专利已授权。

教子建议:成功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