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小学毕业后,陈毅的家庭条件更差了。在继续读书还是回家务农的问题上,父亲和儿子都没有争论,但他懂得只有多学一些文化知识,将来才会有出息。但是,在选择学习专业时,家庭内部却有不同意见。长辈们有人愿意陈毅考师范学校,毕业后可以当老师,有条件自己养活自己。面对家庭的争论,陈毅没有急于表态。他们的提议都不是陈毅最喜欢的行业。所以,他想等一等再决定。他一面复习功课为考学作准备,一面广泛收集报考信息。
就在临近考试时,陈毅知道了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招生。与此同时,他也听到了实业救国的宣传。这所学校由省教育局举办,是一所工业学校。它收费最少,给学生提供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最多。家里人听说他考工业学校,都表示不赞同,但陈毅坚持自己的意见,考取了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
陈毅考入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后,家中的经济状况更差了。这一年,由于天灾,农业减产。陈毅的大伯与人家争吵后,动手打了东家一个耳光。陈毅的大伯被关进监狱。在残酷(kù)的折磨中,大伯死在狱中。陈毅的祖父作主,为陈毅父亲兄弟分了家。
在学校读书的陈毅,受家庭条件的影响,没有好衣服穿,很少有零用钱,他是班里最穷的学生之一。他一点自卑感也没有,还是像童年那样豪放,那样敢作敢为。他学习依然很刻苦,上课之余,不是读书就是参加体育活动。他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出色的记忆使他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为外出求学而苦读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有文化,文字水平较高,到重庆盐务局谋得了一个文书工作。母亲则带着孩子们迁到成都市内,靠丈夫每月寄来的六块大洋(当时的货币)生活。这个家庭已经沦(lún)落为城市赤贫(pín)。
在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读了两年书,陈毅深深感到家庭很难再负担得起他上学的学费,就开始想办法减轻家庭负担。
正当陈毅为日益(yì)贫困的家庭和自己的前途发愁之时,传来了吴玉章等进步人士组织赴(fù)法国留学的消息。陈毅在大街上见到了在四川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广告,记下了主要内容,就跑去找哥哥商量。兄弟俩一见面,就兴奋地讨论起参加赴法留学的好处来。兄弟俩一拍即合,决定双双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1918年3月,未满17岁的陈毅和哥哥陈炎一同上了四川省留学法国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校是临时性的,条件极其简陋(简陋:简单粗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有钱人家的孩子是绝对不上这种学校的。为了省钱,陈毅兄弟俩坚持走读。每天早晨,他们喝上一碗稀粥,带上母亲做的麦麸(fū)饼就去上学了。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法语。学习外国语,最大的问题是发音。陈毅和大多数学生一样,讲一口浓重的四川方言,学习法语发音很困难。有些学生进校不久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为了掌握好法语,陈毅想了好多办法。他把法语单词记在小本子上,随身携(xié)带,一有时间就背单词,记语法。为掌握法语发音,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机会就说,经常抓住法语老师练对话。
预备班除了法语之外,为了让学生们到法国后能够找到适当的工作,专门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陈毅在工业职业学校时,有了一些自然科学基础,到这里后,学习更加认真刻苦。所以,他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期间,传来一个好消息。省里为了鼓励好好学习,准备出钱奖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结束考试时,凡是考试成绩在前30名的学生,可以得到400元奖金。对于陈氏兄弟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消息传来,陈氏兄弟更加拼命地学习。
同学们一方面刻苦学习,一方面又对校方宣布的奖励有些怀疑。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营私舞弊(bì),投机取巧,颠倒黑白者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同学们担心虽然设置了奖励,可是,如果考试不公,即使学习好,也不一定考出好分数。这些担心,一度影响了大家的学习。为了解开同学们心中的疙瘩(疙瘩(ɡēdá):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敢作敢为的陈毅径直找到了学校的教育长。他进了办公室,就单刀直入讲述了同学们的担心,有爱国心且又人品正直的教育长很肯定地对陈毅说:“我办教育,为的是教育救国,想通过考试,选拔出国家的栋梁(liánɡ)之材,以振兴中华,使列强不敢再欺负我们。所以,本校的毕业考试,当然是真考。我绝不会允许有舞弊(bì)的现象存在。你们放心复习吧。”陈毅向同学们转达了教育长的话。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
考试结果证明了考试的公正。陈毅兄弟都考入了前30名。
敢作敢为的留学生
1919年6月,不满18岁的陈毅随同成都第一届(jiè)留学法国勤工俭学学生起程了。他们先到上海,然后由上海乘远洋船只赴法国。
四川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在上海等待一个多月。1919年8月12日,陈毅和他的同学们上了一艘法国货船。在海上漂泊两个月后,他们终于到达法国。
踏上法国土地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香槟(bīn),而是一种羞辱感。当船在法国马赛停泊后,留学生们下船。前来迎接的自称是中国领事的人,竟然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用外国人作中国的领事,这使接受一些新文化同时又有了外交常识的陈毅和他的同学备感耻辱。一个泱泱(yānɡ)大国,竟然连一名驻外国使节都派不出来,可见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政治屈辱的阴影还没有消除,身体的摧(cuī)残又接了上来。下船后,陈毅等九名同学终于撑不住了。生病的学生都被送到华工医院。这里医疗设备简陋,对病人几乎不作治疗,生活条件极差,每天给每个病人发一块又黑又硬的干面包,根本没法吃。有些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和必要的营养,住院不久就死在了医院中。历来有胆有识的陈毅,实在看不下这悲惨的场面,就联合其他同学,向法国当局提出了严正抗议。在陈毅等人的斗争下,医院承认了错误,使病人的治疗和营养条件有所改善。
陈毅来到巴黎,在华侨的帮助下到巴黎近郊一家工厂做工。他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法语,等到法语过关后,再到适当的大学学习。
1920年下半年,欧洲经济危机蔓延(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开来。市场萎缩,工业萧(xiāo)条,大批产品积压,通货膨胀,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工人大批失业。中国的留学生找不到工作。他们本来是勤工俭学的,没有工作,连生活都无着落。组织中国学生来法学习的机构是华法教育会,曾经收到过一些勤工俭学捐(juān)款。这些钱本来是用于支持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可是,该机构的上层分子竟然把捐款贪污了。1921年2月28日,是华法教育会发给勤工俭学学生生活维持费的最后一天。这一天,陈毅等人率领400余名勤工俭学的学生列队到中国公使馆请愿,要求他们把准备遣(qiǎn)返学生的钱拿出来暂(zàn)时维持大家的生活,同时,提出要北洋政府为留学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这些合理的要求部分获得了满足。此时,陈毅等人逐渐接受了工人运动的思想,开始积极参加进步活动。
1921年春季,陈毅从外省回到巴黎。一天,他应邀到一名法国工程师家中作客。这位法国人告诉陈毅,北洋政府已向法国提出,愿以川、滇(diān)诸省铁路的建筑权和全国印花税作抵押,向法国政府借款购买军火。已经懂得政治并充满爱国心的陈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严重的卖国行动。辞别法国人后,陈毅立刻找到周恩来等人讲述了北京政府的秘密活动。陈毅等学生怀着强烈的爱国心,积极组织起来,连夜赶写通讯,号召中国的勤工俭学学生行动起来,参加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勾当。6月30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300多人,汇集于巴黎哲人大厅,举行大会,坚决反对北京政府的秘密借款行动。到8月中旬,他们选出陈毅等10人为代表,到中国驻法国公使馆,让他们转达学生对北洋政府的质问。消息传到国内,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国内也组织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坚决反对军阀(fá)出卖主权,借款买军火打内战。迫于内外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停止借款活动。北洋政府派往巴黎的代表灰溜溜地离开了法国。
由于积极参加进步社会活动,陈毅成了中国公使馆和巴黎警察注意的对象。1921年10月14日被遣(qiǎn)送回国。陈毅赴法勤工俭学的学习权利,就这样被无理地剥夺了。此时,陈毅才刚满20岁。
他回国后继续求学和奋斗,先后在上海、重庆、成都等地,一面寻找工作,一面坚持读书学习。他在《新蜀(shǔ)报》当了一段时问的编辑。1923年他到北京,进入中法大学学习。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yá)。
1927年8月初,南昌起义失败后,他从武汉赶来,追上了撤离南昌的队伍,担任了起义部队七十三团党代表。他没上过军校,但却以一个革命者不怕牺牲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掌握了战争指导规律,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共和国元帅。